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81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针尖部、针体细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比针体后部更细;所述克氏针移行部连接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与针体后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骨折固定过程中对骨折线两端骨块的加压,减小骨折线宽度,获得更强的力学稳定性,减少针道感染和入针口肉芽增生;在去除克氏针时,降低残留克氏针针道感染并减少渗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临床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临床使用克氏针结构单一,仅为一根直针,使用时将其插入骨质内进行固定。以骨折为例,骨折发生时骨折线常经过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的移行部,骨折使用克氏针固定时,常常需要经过骨折线固定松质骨和皮质骨。在力学稳定性方面,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力学强度是不同的,而目前临床使用克氏针前后粗细相同,不能取得最好的力学稳定性。现有的临床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时,仅将骨折两端贯穿相连,并不能起到在进针过程中加压骨折两端,不能达到减小骨折断端分离移位的目的,延迟了骨折愈合时间。现有的临床使用克氏针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治疗结束并去除克氏针后残留克氏针针道存在继发感染、渗血等并发症。由于现有临床使用克氏针前后粗细一致,在完成使用克氏针穿针固定后,存在针尾被挤压后继续向前移位的风险;针尾的晃动存在引起克氏针固定期间的针道感染和入针口肉芽增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骨折固定过程中对骨折线两端骨块的加压的克氏针。上述技术骨科临床使用克氏针,可以减小骨折线宽度,获得更强的力学稳定性,减少针道感染和入针口肉芽增生;去除克氏针时,降低残留克氏针针道感染并减少渗血。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针尖部、针体细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针体细部比针体后部更细。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移行部连接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与针体后部。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均匀材质。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均匀材质时,可为金属材质或人体可吸收材质。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非均匀材质时,可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嵌合而成。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由人体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前后嵌合而成时:针尖部、针体细部为可吸收材质,针体后部为不可吸收材质,连接与针体细部和针体后部的针体移行部可为人体可吸收材质或人体不可吸收材质。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由人体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内外嵌合而成时:针尖部、针体细部以及针体移行部内芯、针体后部内芯为可吸收材质,针体移行部、针体后部外层为不可吸收材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非均一材质外层;2-非均一材质内芯;3-非均一材质针体后部;4-非均一材质针体移行部;5-非均一材质针体细部。均一材质时:1和2为相同材质,3、4和5为相同材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附图例1所示,骨科临床实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尖端、克氏针针体细部、克氏针针体移行部、克氏针针体后部。所述克氏针为均一材质时,1和2为均匀材质,任意一点拥有相同理化性质。如附图例1所示,骨科临床实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尖端、克氏针针体细部、克氏针针体移行部、克氏针针体后部。所述克氏针为均一材质时,1和2为均匀材质,任意一点拥有相同理化性质。上述例1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非均一材质时,外层1为非可吸收材质,内芯1为可吸收材质,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内芯1部分吸收,外层2和部分内芯1未吸收,予以取出。如附图例2所示,骨科临床实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尖端、克氏针针体细部3、克氏针针体移行部4、克氏针针体后部5。所述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可为一个整体,由针体细部3直接移行至针体后部末端,移行部和后部合为一个光滑的椎面。上述例2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均一材质时,3、4和5为均匀材质,任意一点拥有相同理化性质。上述例2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非均一材质时,针体后部3为不可吸收材质,针体细部5为可吸收材质,针体移行部4常为可吸收材质,避免取出时残留不可吸收材质于体内。取出时,针体移行部4可吸收材质,可部分吸收或全部吸收;部分吸收时,未吸收部分可随针体后部3共同取出,或不取出,留于体内继续在体内缓慢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针尖部、针体细部、非均一材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比针体后部更细;所述非均一材质针体移行部连接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与针体后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针尖部、针体细部、非均一材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比针体后部更细;所述非均一材质针体移行部连接所述克氏针针体细部与针体后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可以为均匀材质或两种材质嵌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上述骨科临床使用加压克氏针为非均匀材质时,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由人体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嵌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峰王晓东甄允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