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棒状细菌的转化体和使用其的有用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棒状细菌的转化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转化体的有用化合物(例如儿茶酚)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地球温暖化和化石资源的枯竭问题为背景,以可再生的资源为原料的化学品的制造与生物燃料并列作为新工业生物炼制,被认为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对策而受到关注。儿茶酚被用作香料、阻聚剂、抗氧化剂、医药品、农药的合成原料。另外,被用作抗蚀剂(制造印刷基板时涂布的感光性的树脂)的剥离剂、脱氧剂(活性碳吸附剂)、镀敷处理剂的原料。儿茶酚主要以苯酚为原料通过氧化反应来制造。但是,为了实现上述的低碳社会,迫切希望由可再生资源进行制造。儿茶酚存在于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上。通过由苯起始的两阶段氧化或对二羟基苯甲酸的脱碳酸反应而生成儿茶酚。然后,儿茶酚通过邻位断裂或间位断裂而进行分解,整合至TCA循环。专利文献1和2公开一种技术,其中,使用以埃希菌属或克雷伯菌属的微生物为宿主且导入了转酮酶、DAHP合酶、3-脱氢奎尼酸合酶,进一步导入来源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状细菌的转化体,其特征在于,是在宿主棒状细菌中导入选自以下的基因而得到的:/n(1)鼠李糖乳杆菌的脱碳酸酶基因ubiD、/n(2)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菌属、类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泛菌属中的所述(1)的基因的种间同源基因、以及/n(3)编码与所述(1)或(2)的基因编码的酶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70%以上且具有脱碳酸活性的酶的基因,/n其中,在宿主棒状细菌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catA和原儿茶酸脱氢酶基因pcaHG中导入突变,所述两基因编码的酶的功能降低或功能缺失。/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1 JP 2018-0884241.一种棒状细菌的转化体,其特征在于,是在宿主棒状细菌中导入选自以下的基因而得到的:
(1)鼠李糖乳杆菌的脱碳酸酶基因ubiD、
(2)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菌属、类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泛菌属中的所述(1)的基因的种间同源基因、以及
(3)编码与所述(1)或(2)的基因编码的酶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70%以上且具有脱碳酸活性的酶的基因,
其中,在宿主棒状细菌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catA和原儿茶酸脱氢酶基因pcaHG中导入突变,所述两基因编码的酶的功能降低或功能缺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化体,其具有儿茶酚生产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化体,其中,
所述转化体进一步导入有编码具有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酶活性的酶的基因和编码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乾将行,平贺和三,须田雅子,久保田健,
申请(专利权)人: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