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硫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的可充电电池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趋于其理论极限,无法实现超过400Whkg-1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锂硫电池使用硫单质作为正极活性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1,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并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充放电产物硫和硫化锂的电子导率低、循环过程中发生显著的体积形变以及多硫化物中间体的溶解和穿梭等。2009年NazarLF等人提出了硫/纳米碳复合正极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硫和硫化锂电子离子绝缘的基本问题。随后,碳硫复合正极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然而,传统的碳硫复合正极中硫的质量分数通常低于60%,硫的面载量通常低于2mgcm-2,硫的实际比容量通常低于1000mAhg-1,无法实现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的构筑。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复合正极由依次涂覆在集流体上的碳硫复合层和导电碳层构成;/n其中,碳硫复合层由硫材料、碳材料I和水系粘结剂构成,导电碳层由碳材料II和有机系粘结剂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复合正极由依次涂覆在集流体上的碳硫复合层和导电碳层构成;
其中,碳硫复合层由硫材料、碳材料I和水系粘结剂构成,导电碳层由碳材料II和有机系粘结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碳硫复合层中水系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5~15%,硫材料的质量分数为65~85%;余量为碳材料I;
导电碳层中有机系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1~10%,余量为碳材料I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导电碳层的厚度为0.1~100μm;碳硫复合层的厚度为2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碳硫复合层中水系粘结剂为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LA133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碳材料I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炭黑、中间相碳微球、富勒烯、多孔碳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硫材料为升华硫;硫材料的面载量为2~8mg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导电碳层中有机系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丁苯橡胶、氟化橡胶、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碳材料II为碳纳米管、石墨烯、乙炔黑、中间相碳微球、微孔碳、大孔碳、炭黑和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几种;碳材料的面负载量为0.1~2mg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硫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铝箔,铝箔的厚度为15~50μm。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材料I和硫材料混合,密封加热至155℃,恒温热熔1~5小时,制备得到碳硫复合物;向碳硫复合物中加水得到固含量为20~40%的分散液,将分散液球磨1~5小时后加入水系粘结剂,匀浆10~120分钟制备得到碳硫复合浆料;
2)将碳硫复合浆料刮涂在集流体上,50~70℃下真空烘干2~24小时,得到碳硫复合层;
3)将碳材料II和有机系粘结剂混合,其中有机系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1~10%,之后加入有机溶剂得到固含量为5~25%的分散液,超声0.5~12小时后得到导电碳浆料;
4)将导电碳浆料涂覆在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琦,李博权,赵梦,彭彦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