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919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及制造方法,针对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来说包括导体(1);绝缘层(2);第一铝塑带(3);还包括,第二铝塑带(4);包裹第二铝塑带(4)的金属纤维复合带(5),和包裹金属纤维复合带(5)的弹性体护套(6)。针对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方法来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铁丝(11)表面形成熔覆银层(12),制成导体(1);S2:在导体(1)表面形成绝缘层(2);S3:形成第一空腔(31);S4:形成第二空腔(41);S5:第二铝塑带(4),金属纤维复合带(5),弹性体护套(6)共同经挤压设备机头挤压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及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航天电缆的基本要求是重量轻、直径小、耐温高和耐磨性好,此外应能耐燃料油、润滑油和其它化学溶剂等。当前我国航空航天电缆以国家军标GJB773A-2000《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为主要体系,使用的相关导体、胶料种类有限,产品减重空间极为有限。而减重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意义十分重大,飞行器减重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械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因此超轻型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中国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203982884U,公开日为20141203,公开了一种网络通讯电缆,包括外护套,及设置在外护套内的屏蔽线阻,外护套内设有至少一个屏蔽线阻,屏蔽线阻内设有至少两根绝缘芯线,绝缘芯线包括导体及绝缘层,绝缘层绕包在导体四周,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包括导体(1);包裹所述导体(1)的绝缘层(2);包裹所述绝缘层(2)的第一铝塑带(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至少2个所述第一铝塑带(3)的第二铝塑带(4);包裹所述第二铝塑带(4)的金属纤维复合带(5),和包裹所述金属纤维复合带(5)的弹性体护套(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包括导体(1);包裹所述导体(1)的绝缘层(2);包裹所述绝缘层(2)的第一铝塑带(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至少2个所述第一铝塑带(3)的第二铝塑带(4);包裹所述第二铝塑带(4)的金属纤维复合带(5),和包裹所述金属纤维复合带(5)的弹性体护套(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所述导体(1)包括铁丝(11)和熔覆银层(12),所述熔覆银层(12)包裹所述铁丝(11),所述绝缘层(2)包裹所述熔覆银层(1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所述第一铝塑带(3)包裹2个以上所述绝缘层(2)时,绝缘层(2)相互靠近的对侧贴合,绝缘层(2)靠近第一铝塑带(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铝塑带(3)内壁贴合,所述第一铝塑带(3)与所述绝缘层(2)之间存在第一空腔(3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所述第一铝塑带(3)靠近所述第二铝塑带(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铝塑带(4)的内壁贴合,相邻的所述第一铝塑带(3)之间相互靠近的对侧贴合,所述第一铝塑带(3)与所述第二铝塑带(4)之间存在第二空腔(41)。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所述金属纤维复合带(5)镀银铜或镀镍铜纤维复合带。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弹性体保护套(6)为耐候性改性弹性体。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六类以太网网线,其中,所述铁丝的外径为0.4mm,所述熔覆银层厚度为0.1mm。


8.一种用于航空航天的超轻型高速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特种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