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以及车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378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束以及车载系统,线束包括:外绝缘层、外屏蔽层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外屏蔽层与外绝缘层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内;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屏蔽层内,将所述外屏蔽层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车载系统包括:线缆,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束内;一个或多个车载设备;信号处理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车载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传输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以及车载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载线束和车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以及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Infotainment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交互式网络电视)、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的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智能的信息系统涉及到系统中部件和部件之间的通信,也涉及到系统和车辆其他部分之间的通信。这样就需要一套额外增加的线缆来完成这个连接。目前的方法是线束单独连接,各占用一根线缆,然后相同方向的线束相互用热缩套或者塑料扣捆绑的方式进行。而且信息娱乐系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信息娱乐系统中的信号存在速度快,幅度低,传输距离短,易受到干扰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以及车载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所述线束包括:外绝缘层、外屏蔽层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外屏蔽层与外绝缘层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内;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屏蔽层内,将所述外屏蔽层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束还包括: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内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线路空间;所述外屏蔽层,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内绝缘层外侧,形成所述第一线路空间;所述第二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束包括多段;相邻两段所述线束之间设置有信号中继器;所述信号中继器,用于信号中继和放大,具有与位于相邻两段线束中的线缆连接的连接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屏蔽层与供电设备的零电位相连;所述第二线路空间内的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正电位相连。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和/或所述第二线路空间,用于放置主线缆;所述线束的所述外屏蔽层与所述外绝缘层上设置有对齐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与所述主线缆连接的支路线路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系统,包括:线缆,安装在前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线束内;一个或多个车载设备;信号处理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车载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传输的信号。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线缆,包括:主线缆,用于多个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支路线缆,用于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主线缆之间的通信连接。在上述方案中,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主线缆包括:一根或多根具有供电功能的主线缆。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调制器、加法器、解调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其中,所述带阻滤波器连接在所述主线缆上;所述调制器、所述加法器、所述解调器和所述带通滤波器,连接在所述支路线缆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线缆的外包层包括绝缘层和/或屏蔽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线束,包括:外绝缘层、外屏蔽层、线缆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外屏蔽层与外绝缘层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内;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屏蔽层内,将所述外屏蔽层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本技术针对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线束通路特点,通过重新设计线束的结构,对线束中的线缆进行电气隔离,有效的防止了线缆之间的信号干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系统,包括:线缆,安装在上述技术提供的一种线束内;一个或多个车载设备;信号处理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车载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传输的信号,本技术根据车内线路复杂的特点,通过对线缆的传输信号进行处理和采用特定的线束结构,减少车载系统的线缆数量和线缆走线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车载系统信号的传输效果,使车载信号能进行快速传输,提高了车载信号幅度和传输距离,减少了车载信号的互相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在车载系统中应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支路的框架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一种线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线束,包括:外绝缘层101、外屏蔽层102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103;其中,外屏蔽层102与外绝缘层101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101内;隔离层103,位于所述外屏蔽层102内,将外屏蔽层102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104;其中,第一线路空间104用于容纳线缆107。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线束还包括:内绝缘层105,所述内绝缘层内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线路空间106;所述外屏蔽层102,所述隔离层103以及所述内绝缘层105外侧,形成所述第一线路空间104。所述第二线路空间106,用于容纳线缆。具体的,所述第二线路空间内的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正电位相连。具体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n外绝缘层、外屏蔽层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n其中,/n所述外屏蔽层与外绝缘层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内;/n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屏蔽层内,将所述外屏蔽层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
外绝缘层、外屏蔽层以及用于电气隔离的隔离层;
其中,
所述外屏蔽层与外绝缘层贴合,且位于所述外绝缘层内;
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屏蔽层内,将所述外屏蔽层所围城的线束空间轴向分割成至多个轴向贯通的第一线路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还包括:
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内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线路空间;
所述外屏蔽层,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内绝缘层外侧,形成所述第一线路空间;
所述第二线路空间,用于容纳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多段;
相邻两段所述线束之间设置有信号中继器;
所述信号中继器,用于信号中继和放大,具有与位于相邻两段线束中的线缆连接的连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蔽层与供电设备的零电位相连;所述第二线路空间内的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正电位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路空间和/或所述第二线路空间,用于放置主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炜张涌松王永亮贺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