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嘉陶专利>正文

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63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包括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的动力轴、推动片、摩擦片、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以及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设置有电磁铁和推动片,通电时电磁铁产生吸力,吸引推动片向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并抵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抵接,动力轴转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接触并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减速增扭,断电时,电磁铁吸力消失,推动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从而使得摩擦片与太阳齿轮分离,太阳齿轮失去转动驱动力,实现离合功能,而且能够避免电磁阻尼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离合器
,具体涉及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们通常在小型电动交通工具上使用无刷电机作为动力来源,但当电动交通工具电源没电时,若不断开动力,使用者使用人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同时会带动电机转子旋转,而转子旋转的过程会消耗额外的能量,使用者也需要用更大的力才能带动电动交通工具,使用体验也会因为存在的电磁阻尼而极差。考虑到改善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需要在小型电动交通工具上增加一个离合装置。由于小型电动交通工具所需扭矩普遍较大,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是一大难题。专利CN203926480U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其使用凹凸模卡扣的离合结构,两个凹凸模卡扣通过手动操作实现离合。该结构虽然简单,但操作费力且无法进行自动化操控,在某些无法用手直接触碰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专利CN110953264公开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其虽利用了电磁铁控制齿轮啮合以此实现动力离合的功能,但其投影面积过大,且无法实现增扭的功能,在某些需要较大扭矩的场所并不适用。其它的电动交通工具如电动滑板、电动车上尚未大规模使用离合装置。为满足扭矩的需求,现有技术通常会选择安装减速装置,或使用更大扭矩的电机,又或者减小驱动轮半径来解决问题,但这又会增加产品成本或其它问题,故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设置有电磁铁和推动片,通电时电磁铁产生吸力,吸引推动片向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并抵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抵接,同时,动力轴转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接触并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减速增扭,断电时,电磁铁吸力消失,推动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从而使得摩擦片与太阳齿轮分离,太阳齿轮失去转动驱动力,实现离合功能,而且能够避免电磁阻尼效应,本专利技术合理地设计零件结构,有效减少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包括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的动力轴、活动套设于动力轴的推动片、套设于动力轴的摩擦片、装设于动力轴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推动片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的复位弹簧,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设置有太阳齿轮和电磁铁,太阳齿轮活动套设于动力轴,摩擦片位于推动片与太阳齿轮之间。其中,所述推动片设置有衔铁,衔铁与电磁铁相对。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行星安装板、穿设于行星安装板的行星安装轴、套设于行星安装轴的行星齿轮以及行星壳,行星安装轴的一端穿设于推动片,行星安装轴的另一端穿设于行星安装板,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啮合,行星齿轮用于驱动行星壳转动。其中,所述行星壳设有内齿圈,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法兰盖,法兰盖与行星壳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行星安装板设置有行星轮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和太阳轮安装孔。其中,所述推动片与转动轴之间设置有直线滑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设置有电磁铁和推动片,通电时电磁铁产生吸力,吸引推动片向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并抵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抵接,同时,动力轴转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摩擦片与太阳齿轮接触并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减速增扭,断电时,电磁铁吸力消失,推动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从而使得摩擦片与太阳齿轮分离,太阳齿轮失去转动驱动力,实现离合功能,而且能够避免电磁阻尼效应,本专利技术合理地设计零件结构,有效减少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行星轮安装板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与6374电机搭配使用的右上二等轴测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安装座;2、动力轴;3、推动片;3-1、直线滑块;3-2、衔铁;4、太阳齿轮;5、法兰盖;6、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1、行星壳;6-2、电磁铁;6-3、行星安装板;6-4、行星轮;7、摩擦片;8、行星安装轴;9、行星轮安装孔;10、电磁铁安装孔;11、太阳轮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包括安装座1、穿设于安装座1的动力轴2、活动套设于动力轴2的推动片3、套设于动力轴2的摩擦片7、装设于动力轴2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以及用于驱动推动片3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的复位弹簧,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设置有太阳齿轮4和电磁铁6-2,太阳齿轮4活动套设于动力轴2,摩擦片7位于推动片3与太阳齿轮4之间。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设置有电磁铁6-2和推动片3,通电时电磁铁6-2产生吸力,吸引推动片3向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并抵推摩擦片7与太阳齿轮4抵接,同时,动力轴2转动并带动摩擦片7转动,摩擦片7与太阳齿轮4接触并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减速增扭,断电时,电磁铁6-2吸力消失,推动片3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从而使得摩擦片7与太阳齿轮4分离,太阳齿轮4失去转动驱动力,本专利技术实现离合功能,而且能够避免电磁阻尼效应。本专利技术行星电磁离合器合理地设计零件结构,有效减少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摩擦片7为具有各向异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实现在轴向与周向同时受力时,摩擦片7在轴向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压缩,而在轴向并不会发生受到扭矩而发生明显形变。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推动片3设置有衔铁3-2,衔铁3-2与电磁铁6-2相对。在推动片3上设置衔铁3-2,利于与电磁铁6-2的吸引,同时,通过在推动片3上设置衔铁3-2,使电磁铁6-2通电后吸引衔铁3-2并形成闭合线圈,避免烧坏电磁铁6-2。具体地,推动片3上设有3个凸台,凸台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衔铁3-2,所述推动片3中央安装有直线轴承。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还包括行星安装板6-3、穿设于行星安装板6-3的行星安装轴8、套设于行星安装轴8的行星齿轮以及行星壳6-1,行星安装轴8的一端穿设于推动片3,行星安装轴8的另一端穿设于行星安装板6-3,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4啮合,行星齿轮用于驱动行星壳6-1转动。通过设有与太阳齿轮4啮合的行星齿轮,实现减速增扭的功能。同时,行星安装轴8利于推动片3沿着动力轴2作水平移动,保持结构稳定。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行星壳6-1设有内齿圈,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太阳齿轮4驱动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通过与行星壳6-1的内齿圈啮合,实现驱动行星壳6-1的转动,从而实现减速增扭的功能。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还包括法兰盖5,法兰盖5与行星壳6-1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法兰盖5,可实现对外部设备的驱动连接,从而能够减速增扭地驱动外部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安装板6-3设置有行星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的动力轴、活动套设于动力轴的推动片、套设于动力轴的摩擦片、装设于动力轴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推动片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的复位弹簧,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设置有太阳齿轮和电磁铁,太阳齿轮活动套设于动力轴,摩擦片位于推动片与太阳齿轮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的动力轴、活动套设于动力轴的推动片、套设于动力轴的摩擦片、装设于动力轴的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推动片远离行星齿轮传动组件的复位弹簧,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设置有太阳齿轮和电磁铁,太阳齿轮活动套设于动力轴,摩擦片位于推动片与太阳齿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片设置有衔铁,衔铁与电磁铁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行星安装板、穿设于行星安装板的行星安装轴、套设于行星安装轴的行星齿轮以及行星壳,行星安装轴的一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嘉陶王晨宇罗文恺
申请(专利权)人:孙嘉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