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执行器和油箱,所述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A油路相连通,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B油路相连通;A油路和B油路分别通过补油路与油箱相连,补油路上设置有补油泵;所述A油路和B油路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有更油阀,更油阀连通至油箱;所述A油路和/或B油路上设置有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闭式液压系统在低负载工况下的压力波动和油温不可控的问题,为闭式液压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闭式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闭式液压系统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换向冲击小,运行平稳的特点,大量应用在对场地有要求和工况条件恶劣的场合,如化工、钢铁、工程车辆、船舶等行业。闭式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的出油口、进油口分别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回油口直接连接,不与外界相通,油液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自循环,与空气接触机会少,不易混入污染物及水蒸气,油箱也可以设计的较小。如图1所示,一般的闭式液压系统,包括原动机、主液压泵、变量控制机构、补油泵、更油阀、更油压力阀、补油阀、压力仪表等,在低负载工况下,当主液压两个工作油路之间的压力的差值ΔP≤1MPa时,ΔP作用在更油阀阀芯上的液压力不足以完全克服弹簧作用在阀芯上的弹簧力,致使阀芯产生误动作,包括阀芯不能在左位或右位保持,或阀芯处在中位不动作,或阀芯动作不可靠,或阀芯动作不受控,造成系统的压力波动和油温不可控,对连续稳定运行产生影响,为此需要一种适用于低负载工况的闭式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闭式液压系统在低负载工况下,更油阀阀芯存在误动作,导致系统压力波动及油温不可控,对连续稳定运行造成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闭式液压系统。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执行器和油箱,所述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A油路相连通,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B油路相连通;A油路和B油路分别通过补油路与油箱相连,补油路上设置有补油泵;所述A油路和B油路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有更油阀,更油阀连通至油箱,所述更油阀可将系统中的热油更换出来,补油泵输出的多余油液从更油阀流至油箱;所述A油路和/或B油路上设置有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优选地,油液由A油路流向B油路,所述A油路上设置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和/或油液由B油路流向A油路,所述B油路上设置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在低负载工况下:若系统工作时油液只从A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B油路,则只需在A油路增加节流阀;若系统工作时油液只从B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A油路,则只需在B油路增加节流阀;若系统工作时油液存在从A油路流向B油路和B油路流向A油路两种工况,则需在A油路和B油路处均增加节流阀。通过增加节流阀,提高油液流经节流阀的阻力,增加主液压泵A油路和B油路之间压力的差值ΔP,使ΔP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大于弹簧作用在阀芯上的弹簧力,以确保更油阀阀芯能够按要求动作。节流阀可通过改变流道截面大小或流道长度以改变流经节流阀的压力损失;节流阀为液压节流阀或单向液压节流阀;节流阀可手动调节或不可手动调节;节流阀采用管路安装形式或板式安装形式。或者,在低负载工况下:若系统工作时油液是从A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B油路,则只需A油路增加单向顺序阀;若系统工作时油液是从B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A油路,则只需B油路增加单向顺序阀;若系统工作时油液存在从A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B油路和从B油路经液压马达流向A油路的两种工况,则A油路和B油路均需增加单向顺序阀。通过增加单向顺序阀,增加主液压泵的工作油路A油路和B油路之间压力的差值ΔP,使ΔP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大于弹簧作用在阀芯上的弹簧力,以确保更油阀阀芯能够按要求动作。单向顺序阀泄漏形式为外泄,外泄油直接回油箱;单向顺序阀采用管路安装形式或板式安装形式;单向顺序阀的压力设定值可根据实际运行手动调节;单向顺序阀规格可根据闭式液压系统流量大小进行匹配选择。优选地,所述节流阀为液压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为单向液压节流阀。优选地,所述液压泵为变量泵,液压泵上设置有变量控制机构;当变量控制机构控制的斜盘在正角度和负角度之间性变化时,形成两条流向相反的油路,使液压马达的转向发生变化。优选地,所述补油泵和液压泵采用通轴连接,通轴的动力输入端连接至原动机,原动机可以为电动机。优选地,补油路上设置有A油路补油阀和B油路补油阀,A油路补油阀和B油路补油阀之间的补油路通过补油泵与油箱连通;A油路补油阀和B油路补油阀为两个反向串联的单向阀,分别向A油路和B油路补油。优选地,更油阀通过更油压力阀连通至油箱。优选地,所述更油压力阀为溢流阀,用以调节闭式系统中的补油压力,可以手动调节压力设定值;更油溢流阀的出油口设置有冷却器和滤油器,所述冷却器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水或空气,所述滤油器为回油滤油器。优选地,A油路和/或B油路和/或补油路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或压力变送器和/或压力开关。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执行器和油箱,所述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A油路相连通,液压泵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的一端之间通过B油路相连通;A油路和B油路分别通过补油路与油箱相连,补油路上设置有补油泵;所述A油路和B油路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有更油阀,更油阀连通至油箱;所述A油路和/或B油路上设置有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本专利技术可解决闭式液压系统在低负载工况下的压力波动和油温不可控的问题,为闭式液压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闭式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在A、B油路均设置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在A、B油路均设置单向节流阀的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在A、B油路均设置单向顺序阀的结构局部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油箱;2、B油路;3、液压马达;4、补油泵;5、补油路压力仪表;6、补油路;7、B油路压力仪表;8、B油路补油阀;9、主液压泵;10、原动机;11、变量控制结构;12、A油路压力仪表;13、A油路补油阀;14、更油阀;15、更油压力阀;16、冷却器;17、A油路;18、滤油器;19、A油路节流阀;20、B油路节流阀;21、A油路单向节流阀;22、B油路单向节流阀;23、A油路单向顺序阀;24、B油路单向顺序阀。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如图1所示,一般地,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B油路2、液压马达3、补油泵4、补油路压力仪表5、补油路6、B油路压力仪表7、B油路补油阀8、主液压泵9、原动机10、变量控制结构11、A油路压力仪表12、A油路补油阀13、更油阀14、更油压力阀15、冷却器16、A油路17、滤油器18。所述原动机一般为电动机,通过联轴器驱动补油泵4和主液压泵9,补油泵4从油箱1中吸油,将油液通过补油阀输至主液压泵9的低压力侧油路。当油液从A油路17经过液压马达3流至B油路2时,A油路17为主液压泵9的出油油路,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9)、液压执行器(3)和油箱(1),所述液压泵(9)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3)的一端之间通过A油路(17)相连通,液压泵(9)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3)的一端之间通过B油路(2)相连通;A油路(17)和B油路(2)分别通过补油路(6)与油箱(1)相连,补油路(6)上设置有补油泵(4);所述A油路(17)和B油路(2)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有更油阀(14),更油阀(14)连通至油箱(1);所述A油路(17)和/或B油路(2)上设置有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9)、液压执行器(3)和油箱(1),所述液压泵(9)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3)的一端之间通过A油路(17)相连通,液压泵(9)的一端与液压执行器(3)的一端之间通过B油路(2)相连通;A油路(17)和B油路(2)分别通过补油路(6)与油箱(1)相连,补油路(6)上设置有补油泵(4);所述A油路(17)和B油路(2)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有更油阀(14),更油阀(14)连通至油箱(1);所述A油路(17)和/或B油路(2)上设置有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油液由A油路(17)流向B油路(2),所述A油路(17)上设置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
和/或油液由B油路(2)流向A油路(17),所述B油路(2)上设置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为液压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为单向液压节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和/或单向节流阀和/或单向顺序阀通过管路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杨永军,翁秀明,李德胜,缪兵,邹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