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并充填密实的过程,在建筑、桥梁等土木工程施工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倒入模板里制成预定形体,但混凝土的密实和强度是决定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和施工质量,行业内已普遍强制使用商品混凝土及其配套的泵送技术。然而,有些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混凝土泵送车辆或系统的工作面无法达到浇筑部位,而部分土建工程局部施工、及少量和临时的混凝土浇筑若仍使用商品混凝土及泵送车,经济性和合理性较差。因此,不少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仍需要一种灵活而机动的混凝土转运及浇筑设备,该设备同时应具有搅拌装置,不仅确保转运混凝土时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而且能满足结构局部施工时少量混凝土拌制的需要。土木工程混凝土现场浇筑现有技术中主要是自落或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再配合混凝土输送泵车。CN210368552U公开了“一种市政管理施工用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可以对混凝土适时搅拌,但需靠混凝土自重流淌出料;CN210798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箱(2),且搅拌箱(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搅拌箱(2)内腔设有搅拌杆(5),且搅拌杆(5)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6),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通过轴承套贯穿搅拌箱(2)顶部,且搅拌杆(5)延伸部分上套接有第一皮带轮(7),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轴与搅拌杆(5)顶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5)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搅拌箱(2)内腔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箱(2)的一侧设有挤出管(43),且挤出管(43)底端与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箱(2),且搅拌箱(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搅拌箱(2)内腔设有搅拌杆(5),且搅拌杆(5)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6),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通过轴承套贯穿搅拌箱(2)顶部,且搅拌杆(5)延伸部分上套接有第一皮带轮(7),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轴与搅拌杆(5)顶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杆(5)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搅拌箱(2)内腔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箱(2)的一侧设有挤出管(43),且挤出管(43)底端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2)的下部与挤出管(43)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出料管(24)相互连通,且挤出管(43)远离搅拌箱(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出料管(25),所述底座(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台(33),所述承载台(33)的顶部设有U型板(30),所述U型板(30)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转动块(31),所述承载台(33)顶部开设有配合T型转动块(31)使用的凹槽(32),所述U型板(30)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接管(28),所述连接管(28)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7),所述连接管(28)的进料口与第二出料管(25)的出料口之间通过伸缩软管(26)相互连通,且连接管(28)的出料口处连通有长条出料嘴(29),所述搅拌箱(2)顶部一侧嵌接有进料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2)的顶部设有第一转动杆(12),且第一转动杆(12)上套接有第二皮带轮(9),所述第二皮带轮(9)与第一皮带轮(7)之间通过皮带(8)缠绕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2)底端通过转轴与搅拌箱(2)顶部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块(10),所述搅拌箱(2)靠近挤出管(43)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靠近挤出管(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15),所述滑板(15)的内侧设有滑动杆(19),且滑动杆(1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8),并且滑块(18)通过滑轨(17)与滑板(1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兵,许震,徐兵,支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