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5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先施工机组段进行分层浇筑,在浇筑分层处设置预埋件,形成连续槽;S2、后施工机组段的一侧布置钢板,作为浇筑后施工机组段模板;钢板与先施工机组段之间形成抗振缝,抗振缝内布置支撑结构;S3、支撑结构顶部布置临时盖板,在未浇筑的后施工机组段分层处设预埋件;S4、待后施工机组段完成首层浇筑且满足拆模时间时,拆除临时盖板,将支撑结构拔出;S5、钢板顶面布置抗振连接结构,将先施工机组段与后施工机组段过渡连接;S6、重复步骤S2~S5,完成后施工机组段其它层的浇筑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确保抗振缝缝宽体型规则,无需充填隔振材料,实现结构间的隔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振缝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高水头、高转速、双向水流运行、水力、电气和机械激振频率范围宽、频繁启停及工况转换、振动传递路径复杂等特点,厂房的振动问题较为突出。为避免机组间运行振动干涉叠加和动力响应出现放大效应,各机组段间布置抗振缝。大体积结构部位,因抗振缝缝宽有限,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在缝内充填隔振材料(如聚乙烯闭孔泡沫板),隔振材料的厚度与缝宽一致,填缝材料在已完成浇筑段的表面上分块拼接、固定,再进行后施工机组段的混凝土浇筑,以实现结构间的隔离,即此抗振缝内充填了隔振材料。但因隔振材料分块拼接,填缝材料另一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浆易流入至“缝”内,局部造成了结构的联接,无法实现结构间的隔断,同时填缝材料本身的隔振性能难以界定,故填缝材料形成的抗振缝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设计预期的功效要求。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层浇注方案,对先施工机组段(1)进行分层浇筑,并在浇筑分层处通长设置预埋件(3),形成连续槽(31);/nS2、在后施工机组段(2)相对先施工机组段(1)的一侧面布置钢板(21),作为浇筑后施工机组段(2)首层的模板;该钢板(21)与先施工机组段(1)之间形成抗振缝,并在抗振缝内布置支撑结构(4),满足抗振缝缝宽的要求;/nS3、在支撑结构(4)顶部通长布置临时盖板(5),并在未浇筑的后施工机组段(2)的分层处增设预埋件(3);/nS4、待后施工机组段(2)完成首层浇筑且满足拆模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层浇注方案,对先施工机组段(1)进行分层浇筑,并在浇筑分层处通长设置预埋件(3),形成连续槽(31);
S2、在后施工机组段(2)相对先施工机组段(1)的一侧面布置钢板(21),作为浇筑后施工机组段(2)首层的模板;该钢板(21)与先施工机组段(1)之间形成抗振缝,并在抗振缝内布置支撑结构(4),满足抗振缝缝宽的要求;
S3、在支撑结构(4)顶部通长布置临时盖板(5),并在未浇筑的后施工机组段(2)的分层处增设预埋件(3);
S4、待后施工机组段(2)完成首层浇筑且满足拆模时间时,拆除临时盖板(5),并将支撑结构(4)拔出;
S5、在钢板顶面通长布置抗振连接结构(6),用于先施工机组段(1)与后施工机组段(2)过渡连接,兼做隔振结构并能保护已形成的部分抗振缝;
S6、重复上述实施步骤S2~S5,完成后施工机组段(2)首层以上其它层的浇筑施工,在先施工机组段(1)与后施工机组段(2)之间形成规则的抗振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后施工机组段(2)与钢板(21)相接处设置结构钢筋(22),并与钢板(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抗振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支撑结构(4)沿抗振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昌刘加进郑齐峰徐文仙吴喜艳孙金辉聂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