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楼层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3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桁架楼层板,包括桁架、底模、连接件,所述桁架通过连接件固定到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空腔件和紧固件,所述空腔件固定在桁架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到底模上,空腔件为五面体或六面体,其内部为中空,横截面为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桁架楼层板具有以下优点:连接件兼具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作用;生产工艺简单,运输施工方便;按传统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不需设置后浇带;保证室内净高,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桁架楼层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预制构件,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桁架楼层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产品用于建筑施工中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并与现浇混凝土叠合为整体,形成楼面板或楼盖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建造方式,大多数预制构件和部品都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工厂化,特别是预制楼梯、叠合板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在建筑行业内大量使用,这种产品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及施工模板、脚手架的用量,减少人工消耗、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效率。现有的混凝土桁架叠合板预先制作由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组成的桁架,混凝土底板浇注时将下弦杆和部分腹杆埋入混凝土底板内,形成混凝土桁架叠合板,下弦杆同时作为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内筋。这种结构的混凝土桁架叠合板需保证混凝土底板的厚度在60mm以上,否则底板会出现扭曲,无法满足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叠合板刚度的要求,而混凝土底板的厚度越大,其自重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自重,导致梁、柱、墙等基础结构构件的体积增大,降低了建筑物室内面积的利用率及层高净空,并且这种混凝土桁架叠合板自身的强度也有限,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次品率较高。因此就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工艺复杂,运输安装不便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设备投资大、自动化程度低,属于半机械半人工生产,模具组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捣平等工序大部分为手工作业,生产工艺复杂,人工成本较高。另外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重量较大,运输安装不便,若吊装不当,容易开裂。2.需设置后浇带,施工难度大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内不能通长布设横向受力钢筋,两侧需留胡子筋,板缝连接设置300mm左右的混凝土后浇带,需支设吊模,施工复杂,难度较大。3.减少室内净高,工程造价相对较高。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一般为60mm厚,上侧至少浇筑70mm混凝土,楼板厚度最小为130mm,与普通现浇混凝土楼板(普通跨度3.6m以下板厚一般为100mm)相比,多使用30mm厚的混凝土,减少室内有效层高30mm,房屋居住舒适度降低,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桁架楼层板,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桁架楼层板,是将钢筋桁架与平板(免拆底模)连接成一体的立体组合楼承板,能够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运输施工方便;建筑物可以按照传统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不需设置后浇带;保证室内净高,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的明显技术进步和突出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桁架楼层板,包括桁架10、底模20、连接件30,所述桁架10通过连接件30固定到底模20,所述连接件30包括空腔件31和紧固件32,所述空腔件31固定在桁架10上并通过紧固件32固定到底模20上。进一步的,为了降低成本并且实现空腔件31与桁架10和底模20更牢固的连接,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空腔件31为五面体或六面体,其内部为中空,横截面为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对所述空腔件31的改进,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五面体或六面体不具有与底模20所在平面相交的两个面。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所述空腔件31与底模20更便捷和可靠的连接,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底模20在与空腔件31对应的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紧固件32穿过该贯穿孔连接到空腔件31,所述紧固件32为螺钉、螺栓、抽芯铆钉、卡扣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所述空腔件31与底模20更便捷和可靠的连接,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底模20在与空腔件31对应接触面的位置设有盲孔,所述紧固件32一端连接在空腔件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盲孔中。进一步的,为了克服传统预制混凝土底模自身重量大、厚度大、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难度大的缺点,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底模20为本体内无钢筋的平板。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本体内无钢筋的平板为纤维水泥平板。为保证纤维水泥平板在施工过程中能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其性能指标应控制在以下范围:表观密度1.0-1.5g/cm3,吸水率20-35%,湿胀率0.2-0.3%,保水抗折强度10-20%,抗冲击强度1.5-3.0KJ/m2,纵横抗折比55-65%,抗折强度比率65-75%。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所述桁架10包括一个上弦11、一对下弦12及一对腹杆13,所述上弦11与一对下弦12互相平行且与该一对下弦12等距离设置,所述上弦11通过一对腹杆13分别与一对下弦12连接,所述一对下弦12上均连接有若干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各自分别连接在一对下弦12上,或者同时连接到一对下弦12的两个弦上。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还包括两个支座40,所述两个支座40分别设置在桁架10两端部并与桁架10连接,所述支座40包括呈倒T字形的支座横向筋42和支座竖向筋41,所述支座横向筋42两端连接到一对下弦12上,所述支座竖向筋41的上端连接到上弦11上、下端连接到支座横向筋42上。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桁架楼层板,设置至少一个桁架10,当桁架10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互相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中:桁架楼层板是指将桁架与平板(免拆底模)连接成一体的立体组合模板,以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的组合楼承板;纤维水泥平板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有机合成纤维、无机矿物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经成型、加压、蒸压养护制成的板材;为保证纤维水泥平板在施工过程中能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其性能指标应控制在以下范围:表观密度1.0-1.5g/cm3,吸水率20-35%,湿胀率0.2-0.3%,保水抗折强度10-20%,抗冲击强度1.5-3.0KJ/m2,纵横抗折比55-65%,抗折强度比率65-75%;桁架是指由杆件彼此连接而成的结构。优选的以钢筋为杆件,组成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包括一个上弦、一对下弦及腹杆,互相通过电阻点焊连接而成。连接件是指连接桁架与纤维水泥平板(底模)的专用连接件。支座是指焊接于钢筋桁架两端的横向和竖向支撑钢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桁架楼层板,将桁架与平板(免拆底模)连接成一体的立体组合楼承板,尤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地区混凝土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连接件兼具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桁架楼层板,其中的连接件可兼具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作用,为桁架下弦钢筋以及施工中增加布设的通长横向受力钢筋与底模上侧之间预留有足够的空间,施工过程中该预留空间浇筑上混凝土,能够很好的保证最外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保证桁架下弦钢筋和增加布设的横向受力钢筋的使用寿命。2.生产工艺简单,运输施工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桁架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桁架楼层板,包括桁架(10)、底模(20)、连接件(30),所述桁架(10)通过连接件(30)固定到底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空腔件(31)和紧固件(32),所述空腔件(31)固定在桁架(10)上并通过紧固件(32)固定到底模(2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桁架楼层板,包括桁架(10)、底模(20)、连接件(30),所述桁架(10)通过连接件(30)固定到底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空腔件(31)和紧固件(32),所述空腔件(31)固定在桁架(10)上并通过紧固件(32)固定到底模(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楼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件(31)为五面体或六面体,其内部为中空,横截面为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楼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面体或六面体不具有与底模(20)所在平面相交的两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桁架楼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20)在与空腔件(31)对应的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紧固件(32)穿过该贯穿孔连接到空腔件(31),所述紧固件(32)为螺钉、螺栓、抽芯铆钉、卡扣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桁架楼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20)在与空腔件(31)对应接触面的位置设有盲孔,所述紧固件(32)一端连接在空腔件(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盲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桁架楼层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滨王勇王浩杜坤徐振生王志国刘亚莉郭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建设科技与产业化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