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成龙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865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所述预制板“C”形设计;所述预制板由混凝土和框架浇筑而成;所述框架包括横梁、纵梁和连接筋;所述横梁为“C”形槽钢材料制成;所述横梁数量为二且横梁开口相对设计;所述横梁两端均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纵梁为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纵梁通过螺栓固连于组装槽内;所述纵梁上开设有连接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横梁和纵梁组合形成框架,并开设第一通槽和支撑槽,使用连接筋和螺帽将对称设计的两个横梁进行拉紧处理,使形成的框架具备一定的预应力,同时将弹力桁架架设在横梁和纵梁围绕成的框架内,进而使制得的预制板在较薄的体积下即具备高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的说是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预制板和现浇板共同叠合使用,进而用于建设楼板,进而利用预制板预制有效地的缩短现浇板的凝固时间,进而有效地加快楼板的建造速率,同时利用现浇板将预制板之间进行连接,进而改善预制板之间连接性较差,整体性较差的缺陷,使建造的楼板性能较好,但是这种叠合式楼板预制混凝土层较厚,使得吊装重量较大影响吊装精度,同时使现浇层变薄不利于预埋管线的铺设,最终导致整体楼板厚度较大,同时现有的预制板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进而容易导致预制板产生缺损,在进行拼接使由于现浇板混凝体层较薄,还容易导致预制板之间连接力度不足,导致建造的楼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容易发生漏水等现象。中国专利发布的预留现浇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板,申请号:2014103043121,预留现浇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板是由预制混凝土楼板和现浇混凝土板带两部分,其中楼板预制部分包括混凝土及其内部配置的钢筋和预埋件,预制混凝土板只需预留尺寸较小的凹槽或板缝,提高了楼板的预制率,可减少现场湿作业,加快了现场安装速度,增强了楼板的整体性,但是由于该方案中预制板厚度较薄,容易导致预制板强度下降,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预制板断裂,同时由于预制板强度不足在架设时,预制板不能作为现浇板浇筑模架使用,在进行组建时人需要现场搭建模架,不利于楼板的快速铸造。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板厚度较大且在消减厚度时容易导致强度不足,在进行吊装过程中容易导致预制板断裂、破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所述预制板“C”形设计;所述预制板由混凝土和框架浇筑而成;所述框架包括横梁、纵梁和连接筋;所述横梁为“C”形槽钢材料制成;所述横梁数量为二且横梁开口相对设计;所述横梁两端均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纵梁为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纵梁通过螺栓固连于组装槽内;所述纵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U”形设计;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顶板;所述横梁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槽;对称设计的两个横梁上的支撑槽相对称设计;所述支撑槽贯穿顶板相互导通设计;所述支撑槽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横梁位于支撑槽下方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顶板设计;所述连接筋安装于第一通槽内;所述连接筋两端均螺纹型设计;所述连接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帽;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横梁通过连接筋相互收紧设计;所述横梁与纵梁开口内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弹力桁架;所述弹力桁架为钢筋相互焊接形成的呈波浪形排布的支撑结构体;所述连接筋贯穿弹力桁架;所述顶板向上延伸至连接槽外设置;所述顶板远离连接槽一侧共同固连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为“C”形设计;所述定位板内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管;所述框架外侧布置有相互连接的底板和肋板;所述底板和肋板为木板材料制成,用于配合框架形成浇筑模;所述现浇板为在预制板上直接浇筑的混凝土层;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预制板和现浇板共同叠合使用,进而用于建设楼板,利用预制板的预制有效地的缩短现浇板的凝固时间,进而有效地加快楼板的建造速率,同时利用现浇板将预制板之间进行连接,进而改善预制板之间连接性较差,整体性较差的缺陷,使建造的楼板性能较好,但是这种叠合式楼板预制混凝土层较厚,使得吊装重量较大影响吊装精度,同时使现浇层变薄不利于预埋管线的铺设,最终导致整体楼板厚度较大,同时现有的预制板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进而容易导致预制板产生缺损,在进行拼接时由于现浇板混凝体层较薄,还容易导致预制板之间连接力度不足,导致建造的楼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容易发生漏水等现象,工作时,通过设置横梁和纵梁组合形成框架,并开设第一通槽和支撑槽,使用连接筋和螺帽将对称设计的两个横梁进行拉紧处理,使形成的框架具备一定的预应力,同时将弹力桁架架设在横梁和纵梁围绕成的框架内,并通过与连接筋之间串联,使弹力桁架填充框架,当混凝土浇筑入横梁和纵梁围绕的框架内,通过弹力桁架与混凝土之间均匀接触,进而有效地增强混凝土与横梁、纵梁之间的结合力,进而使制得的预制板在较薄的体积下即具备高强度,同时顶板和定位板的设置以及与底板和肋板的围绕,使最终制得的预制板形成“C”形,增强现浇板与预制板之间的结合力度,同时将横梁和纵梁显露在外,利用其金属材料不易破损的性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吊架过程中发生碰撞,进而导致预制板底部破损,现浇板浇铸过程中混凝土无法有效地到达底部,进而使铸造的楼板存在裂缝,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影响楼板的美观度。优选的,所述顶板内部开设有预应力槽;所述横梁上的连接筋和支撑板均延伸至预应力槽内设置;所述纵梁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预应力槽导通设计;所述第二通槽内固连有锚具;所述锚具为“十”形设计;所述锚具中心处开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内滑动连接有夹片;所述夹片内表面粗糙设计;所述预应力槽以及锚具用于安装预应力筋从而使完成预制板之间的相互搭建;工作时,由于预制板为单独个体存在,在组合形成楼板的过程中仅通过现浇层无法有效地形成一个整体,且预制板本身膨胀收缩率低于现浇层,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收缩应力,进而导致楼板产生裂纹,通过设置预应力槽和锚具,在组装预制板时,将预应力筋插入锚具上的锥形孔中,并使用张紧机,拉动预应力筋,使预应力筋将多块预制板之间进行拉紧形成预应力,使相邻两个预制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预应力,然后在浇铸现浇层,可以有效地增强楼板的稳定性,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楼板产生裂缝。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灌输槽;所述灌输槽与预应力槽导通设置;所述灌输槽锥形设置且灌输槽远离顶板一侧开口大于靠近顶板一侧开口;所述连接筋和支撑板位于预应力槽内错位设置;所述连接筋与灌输槽对应设置;工作时,当预应力筋在张紧机的拉紧下穿插入多块预制板内后,此时浇铸混凝土,混凝土顺着灌输槽向预应力槽内流入,进而与预应力筋、连接筋和支撑板之间进行接触,当混凝土凝固后,对预应力筋和连接筋形成固定效果,进而有效地增强多块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性。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位于预应力槽内部分横切面为梯形设计且梯形斜面均朝向连接筋;工作时,预应力筋和连接筋相互垂直交叉,当混凝土向预应力槽内流动时,在支撑板斜面的引导下首先与预应力筋和连接筋的交叉处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现浇层和预应力筋、连接筋的结合性,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流入预应力槽过少,导致预应力筋和连接筋没有组合形成整体,进而使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下降。优选的,所述弹力桁架侧壁上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增强筋;所述增强筋均为两根钢筋交叉焊接而成且增强筋交接点两端长短不同;位于所述弹力桁架两侧壁的增强筋铰接点位置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所述连接筋均从增强筋上贯穿;工作时,弹力桁架与混凝土之间进行结合,进而增强制得的预制板的强度,通过在弹力桁架上固连均匀分布的增强筋,进而使弹力桁架整体力分散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C”形设计;所述预制板由混凝土和框架浇筑而成;所述框架包括横梁(1)、纵梁(2)和连接筋(12);所述横梁(1)为“C”形槽钢材料制成;所述横梁(1)数量为二且横梁(1)开口相对设计;所述横梁(1)两端均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纵梁(2)为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纵梁(2)通过螺栓固连于组装槽内;所述纵梁(2)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U”形设计;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顶板(21);所述横梁(1)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槽;对称设计的两个横梁(1)上的支撑槽相对称设计;所述支撑槽贯穿顶板(21)相互导通设计;所述支撑槽内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横梁(1)位于支撑槽下方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顶板(21)设计;所述连接筋(12)安装于第一通槽内;所述连接筋(12)两端均螺纹型设计;所述连接筋(12)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帽;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横梁(1)通过连接筋(12)相互收紧设计;所述横梁(1)与纵梁(2)开口内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弹力桁架(13);所述弹力桁架(13)为钢筋相互焊接形成的呈波浪形排布的支撑结构体;所述连接筋(12)贯穿弹力桁架(13);所述顶板(21)向上延伸至连接槽外设置;所述顶板(21)远离连接槽一侧共同固连有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为“C”形设计;所述定位板(3)内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管(31);所述框架外侧布置有相互连接的底板(14)和肋板(15);所述底板(14)和肋板(15)为木板材料制成,用于配合框架形成浇筑模;所述现浇板为在预制板上直接浇筑的混凝土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C”形设计;所述预制板由混凝土和框架浇筑而成;所述框架包括横梁(1)、纵梁(2)和连接筋(12);所述横梁(1)为“C”形槽钢材料制成;所述横梁(1)数量为二且横梁(1)开口相对设计;所述横梁(1)两端均开设有组装槽;所述纵梁(2)为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纵梁(2)通过螺栓固连于组装槽内;所述纵梁(2)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U”形设计;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顶板(21);所述横梁(1)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槽;对称设计的两个横梁(1)上的支撑槽相对称设计;所述支撑槽贯穿顶板(21)相互导通设计;所述支撑槽内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横梁(1)位于支撑槽下方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顶板(21)设计;所述连接筋(12)安装于第一通槽内;所述连接筋(12)两端均螺纹型设计;所述连接筋(12)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帽;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横梁(1)通过连接筋(12)相互收紧设计;所述横梁(1)与纵梁(2)开口内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弹力桁架(13);所述弹力桁架(13)为钢筋相互焊接形成的呈波浪形排布的支撑结构体;所述连接筋(12)贯穿弹力桁架(13);所述顶板(21)向上延伸至连接槽外设置;所述顶板(21)远离连接槽一侧共同固连有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为“C”形设计;所述定位板(3)内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空心管(31);所述框架外侧布置有相互连接的底板(14)和肋板(15);所述底板(14)和肋板(15)为木板材料制成,用于配合框架形成浇筑模;所述现浇板为在预制板上直接浇筑的混凝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内部开设有预应力槽;所述横梁(1)上的连接筋(12)和支撑板(11)均延伸至预应力槽内设置;所述纵梁(2)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预应力槽导通设计;所述第二通槽内固连有锚具(22);所述锚具(22)为“十”形设计;所述锚具(22)中心处开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内滑动连接有夹片(23);所述夹片(23)内表面粗糙设计;所述预应力槽以及锚具(22)用于安装预应力筋从而使完成预制板之间的相互搭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灌输槽;所述灌输槽与预应力槽导通设置;所述灌输槽锥形设置且灌输槽远离顶板(21)一侧开口大于靠近顶板(21)一侧开口;所述连接筋(12)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成龙陈建
申请(专利权)人:付成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