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1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包括型钢梁、型钢柱以及分别浇筑在型钢梁和型钢柱上的混凝土,该型钢梁由若干型钢梁段组成,该型钢梁段呈中间宽两侧窄的鱼腹形结构,该型钢梁段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腋撑;该型钢柱分别与型钢梁段、腋撑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通过在型钢梁段的两侧设置腋撑,从而减少了型钢梁的跨度,使型钢梁的内力和变形大大减少,且该型钢梁上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可以减少。另外,为了减少腋撑对两侧空间的影响,该型钢梁段采用鱼腹形结构,这样即增大了隧道空间的高度,减少地下空间的开挖深度,同时确保了施工质量。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该梁柱结构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地下空间需要组合市政隧道和商业用房的设计功能,地下隧道的跨度越来越大,而地下隧道的上部为商业结构,商业结构的上部为地面车道,覆土层较厚,商业结构的结构柱支承在隧道顶板,载荷较大。对此,传统的做法是设置截面宽大的混凝土梁来进行支撑,但该做法不仅影响了隧道结构的净空高度,同时大体积的混凝土梁施工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包括型钢梁、型钢柱以及分别浇筑在所述型钢梁和型钢柱上的混凝土,其中:所述型钢梁由若干型钢梁段组成,所述型钢梁段呈中间宽两侧窄的鱼腹形结构,所述型钢梁段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腋撑;所述型钢柱分别与型钢梁段、腋撑相连接。由此,通过在型钢梁段的两边设置腋撑,从而减少了型钢梁的跨度,使型钢梁的内力和变形大大减少,且该型钢梁上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可以减少。为了减少腋撑对两侧空间的影响,该型钢梁段采用鱼腹形结构,这样即增大了隧道空间的高度,减少地下空间的开挖深度,同时确保了施工质量。另外,该腋撑与型钢梁、型钢柱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设置隧道相关管线,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和节省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腋撑呈朝向梁跨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为45°~60°。进一步地,所述腋撑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工字型钢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工字型钢的若干第一连接板。由此,两第一工字型钢之间间隔一定宽度,可方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进而保证腋撑的施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段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二工字型钢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二工字型钢的若干第二连接板;或者,所述型钢梁段为双腹板型钢。由此,当型钢梁段为两第二工字型钢结构时,两第二工字型钢之间间隔一定宽度,可方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进而保证腋撑的施工质量;当型钢梁段为双腹板型钢结构时,在其上下型钢翼缘间隔设置孔洞,以方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进而保证型钢梁段的施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段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肋板,所述第一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工字型钢上或双腹板型钢上。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加强肋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型钢梁段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柱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三工字型钢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三工字型钢的若干第三连接板;或者,所述型钢柱为双腹板型钢。由此,当型钢柱为两第三工字型钢结构时,两第三工字型钢之间间隔一定宽度,可方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进而保证腋撑的施工质量;当型钢柱为双腹板型钢结构时,在其上下型钢翼缘间隔设置孔洞,以方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进而保证型钢梁段的施工质量。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柱还包括若干第二加强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工字型钢上或双腹板型钢上。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加强肋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型钢柱的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隧道,包括若干第一方面提供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顶板以及隧道侧板,其中:若干所述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沿一轴线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隧道顶板将若干所述型钢梁连成整体,所述隧道侧板将若干所述型钢柱连成整体;所述隧道顶板和隧道侧板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隧道侧板的厚度与所述型钢柱的厚度相同。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侧板处安装型钢柱;S2:将若干型钢梁段进行安装以形成型钢梁;S3:将型钢梁安装在型钢柱上,以形成型钢梁柱结构;S4:在型钢梁段的两侧安装腋撑,该腋撑的一端与型钢梁段连接,一端与型钢柱连接;S5:安装隧道侧板钢筋模板,并浇筑混凝土至腋撑下方50mm;其中,型钢柱可作为隧道侧板的暗柱一起浇筑;S6:安装隧道顶板钢筋模板,并在腋撑、型钢梁及隧道顶板钢筋模板上整体浇筑混凝土,最终形成隧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隧道及隧道施工方法,通过在型钢梁段的两边设置腋撑,从而减少了型钢梁的跨度,使型钢梁的内力和变形大大减少,且该型钢梁上浇筑有混凝土,使得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可以减少。为了减少腋撑对两侧空间的影响,该型钢梁段采用鱼腹形结构,这样即增大了隧道空间的高度,减少地下空间的开挖深度,同时确保了施工质量。另外,该腋撑与型钢梁、型钢柱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设置隧道相关管线,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和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隐藏掉型钢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型钢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双腹板型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11、型钢梁;111、型钢梁段;1111、第二工字型钢;1112、第二连接板;1113、第一加强肋板;12、型钢柱;121、第三工字型钢;122、第三连接板;123、第二加强肋板;13、腋撑;131、第一工字型钢;132、第一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腋撑13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1,主要用于大跨度地下市政隧道工程,其包括型钢梁11、型钢柱12以及分别浇筑在型钢梁11和型钢柱12上的混凝土,该型钢梁11由若干型钢梁段111组成,该型钢梁段111呈中间宽两侧窄的鱼腹形结构,该型钢梁段111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腋撑13;该型钢柱12分别与型钢梁段111、腋撑13相连接。具体的,该型钢梁11呈水平设置,且由两型钢梁段111组成;该型钢柱12呈竖直设置,该腋撑13的上端与型钢梁段111连接,该腋撑13的下端与型钢柱12连接,从而形成两跨梁柱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腋撑13上也浇筑混凝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腋撑13也可以为钢结构。该腋撑13呈朝向外侧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为45°。具体的,再参阅图3和图4,该腋撑1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工字型钢131以及连接两第一工字型钢131的若干第一连接板132;该型钢梁段1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二工字型钢1111以及连接两第二工字型钢1111的若干第二连接板1112;该型钢柱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三工字型钢121以及连接两第三工字型钢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梁(11)、型钢柱(12)以及分别浇筑在所述型钢梁(11)和型钢柱(12)上的混凝土,其中:/n所述型钢梁(11)由若干型钢梁段(111)组成,所述型钢梁段(111)呈中间宽两侧窄的鱼腹形结构,所述型钢梁段(111)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腋撑(13);/n所述型钢柱(12)分别与型钢梁段(111)、腋撑(1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腋撑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梁(11)、型钢柱(12)以及分别浇筑在所述型钢梁(11)和型钢柱(12)上的混凝土,其中:
所述型钢梁(11)由若干型钢梁段(111)组成,所述型钢梁段(111)呈中间宽两侧窄的鱼腹形结构,所述型钢梁段(111)的两侧下端均设有腋撑(13);
所述型钢柱(12)分别与型钢梁段(111)、腋撑(1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腋撑(13)呈朝向梁跨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为4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腋撑(1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一工字型钢(131)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工字型钢(131)的若干第一连接板(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段(1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二工字型钢(1111)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二工字型钢(1111)的若干第二连接板(1112);
或者,所述型钢梁段(111)为双腹板型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段(111)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肋板(1113),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113)设置在所述第二工字型钢(1111)上或双腹板型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柱(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第三工字型钢(121)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三工字型钢(1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卿赖泽荣伍时辉姜鹏胡智敏李泽藩罗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