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0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包括第一排水明渠、第二排水明渠、基坑支护组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道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内设有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远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相连,该河涌导流结构采用穿越基坑的河涌导流方法,无需另行修建引流道,减少了土方开挖作业量,节省了施工作业面,且基坑支护组件可以采用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组成,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用于河涌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河涌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发展规划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地下环形道路、地下车库、公共配套设施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由于地下建筑物施工前需要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需要跨动水的施工环境,需要对动水进行导流施工,目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具有施工工程量大、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其施工难度小、工程造价低。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包括第一排水明渠、第二排水明渠、基坑支护组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道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内设有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远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相连。

4、优选的,河涌内设有挡水围堰,所述挡水围堰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下游,所述挡水围堰为模袋砂围堰。

5、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一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一水闸,所述第二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二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二水闸。

6、优选的,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墙,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相连,所述第三导流管与所述支撑墙之间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充填密封。

7、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墙之间设有内支撑梁、以及交错设置的横梁和纵梁,所述内支撑梁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内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内支撑梁的顶部并与所述内支撑梁相垂直,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横梁的顶部并与所述内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纵梁的顶部设有脚手架。

8、优选的,所述脚手架的上方设有托架,所述脚手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管设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9、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设在所述支撑杆顶部的限位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插孔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墙的外侧均设有止水层。

11、优选的,所述第三导流管由多根双壁波纹管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双壁波纹管的一端为插口,一端为承口,所述插口顺水流方向安装,所述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

12、优选的,相邻所述双壁波纹管的所述承口和所述插口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河涌导流结构中的基坑支护组件穿越基坑,其内设置第三导流管使河涌导流不再额外占用场地,便于基坑施工全面开展,河涌上游、第一排水明渠、第一导流管、基坑支护组件、第二导流管、第二排水明渠、河涌下游依次连接,形成导流通道,第一导流管用于引水、第二导流管用于排水,实现导流,其中,采用穿越基坑的河涌导流方法,无需另行修建引流道,减少了土方开挖作业量,节省了施工作业面,且基坑支护组件可以采用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组成,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水明渠、第二排水明渠、基坑支护组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道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内设有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远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河涌内设有挡水围堰,所述挡水围堰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下游,所述挡水围堰为模袋砂围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一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一水闸,所述第二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二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二水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墙,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相连,所述第三导流管与所述支撑墙之间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充填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墙之间设有内支撑梁、以及交错设置的横梁和纵梁,所述内支撑梁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内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内支撑梁的顶部并与所述内支撑梁相垂直,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横梁的顶部并与所述内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纵梁的顶部设有脚手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的上方设有托架,所述脚手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托架包括支撑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管设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设在所述支撑杆顶部的限位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插孔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墙的外侧均设有止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管由多根双壁波纹管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双壁波纹管的一端为插口,一端为承口,所述插口顺水流方向安装,所述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双壁波纹管的所述承口和所述插口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水明渠、第二排水明渠、基坑支护组件、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明渠的近端与河涌道侧面相连通,远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近端连通,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内设有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远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河涌内设有挡水围堰,所述挡水围堰位于所述第一排水明渠的下游,所述挡水围堰为模袋砂围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一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一水闸,所述第二排水明渠与所述第二导流管之间设有第二水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墙,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相连,所述第三导流管与所述支撑墙之间通过浇筑素混凝土充填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涌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墙之间设有内支撑梁、以及交错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亮侯洁平潘华翔陈世达古燕婷叶志强郑志涛黄诗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