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1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框架内具有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将框架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防护结构,针对于破碎坚硬岩质且较陡的边坡来说,采用网格状框架并通过锚杆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植生袋替代表面撒播草籽、喷播基材植草等方式,在降雨时不易被冲刷掉,保水保肥能力好,表层风化迅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边坡进行生态绿化防护逐渐成为共识。常规的公路边坡绿化防护多采用撒播草籽、直接喷播植草、挂三维网或铁丝网喷播植草等方式。上述绿化防护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要求边坡整体稳定、边坡岩体或基材能够保水保肥,同时边坡坡率不能太陡,一般不陡于1:0.75,过陡会导致基材与边坡面粘结差,降雨时极易冲刷掉落。对于破碎坚硬或较坚硬岩质边坡,一般设计的坡率都较陡1:0.3~0.5,同时由于其本身保水保肥能力差,表层风化缓慢(壤土化历时长),前述绿化防护方法均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绿化防护方式无法满足具有较陡坡率的破碎坚硬或较坚硬岩质边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破碎坚硬或较坚硬岩质边坡生态绿化防护问题,适用于较陡岩质边坡,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框架内具有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将框架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防护结构,针对于破碎坚硬岩质且较陡的边坡来说,采用网格状框架并通过锚杆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植生袋替代表面撒播草籽、喷播基材植草等方式,在降雨时不易被冲刷掉,保水保肥能力好,表层风化迅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绿化效果。框架内的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之间漏空的间隙采用混凝土回填,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绿化结构与边坡坡面之间的稳定性。植物草籽采用千斤拔与黄花槐种子;千斤拔是豆科千斤拔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植物直立或披散亚灌木,根系发达,一般三个月株高可达30~50cm,黄花槐适应和抗性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上述组合形成草皮(植生袋自带)、灌木(千斤拔)、乔木(黄花槐)的三层次立体生态绿化防护效果;同时,由于植生袋内装营养土量较一般表面喷播基材植草的土量大,因此可维持数年的绿化效果,为本地物种自然导入和繁育提供了时间条件。框格的长宽尺寸为3×3m。所述框架为钢筋砼结构。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筋砼结构的网格状框架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放置,将在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的交叉节点处锚杆将框架固于边坡之上;2)漏空部分采用与框架同级的混凝土对框架横梁、框架竖梁与坡面之间的间漏进行回填;3)采用自带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紧贴坡面码砌在框格内,自下而上逐层堆砌直至将框格填塞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采用网格状框架并通过锚杆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植生袋替代表面撒播草籽、喷播基材植草等方式,在降雨时不易被冲刷掉,保水保肥能力好,表层风化迅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绿化效果;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破碎坚硬或较坚硬岩质边坡生态绿化防护问题,适用于较陡岩质边坡,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框架,2-框架横梁,3-框架竖梁,4-框格,5-锚杆,6-植生袋装营养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1,框架1内具有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将框架1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4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5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4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6。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防护结构,针对于破碎坚硬岩质且较陡的边坡来说,采用网格状框架并通过锚杆的方式进行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植生袋替代表面撒播草籽、喷播基材植草等方式,在降雨时不易被冲刷掉,保水保肥能力好,表层风化迅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绿化效果。优选的,框架内的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之间漏空的间隙采用混凝土回填,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绿化结构与边坡坡面之间的稳定性。优选的,植物草籽采用千斤拔与黄花槐种子;千斤拔是豆科千斤拔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植物直立或披散亚灌木,根系发达,一般三个月株高可达30~50cm,黄花槐适应和抗性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上述组合形成草皮(植生袋自带)、灌木(千斤拔)、乔木(黄花槐)的三层次立体生态绿化防护效果;同时,由于植生袋内装营养土量较一般表面喷播基材植草的土量大,因此可维持数年的绿化效果,为本地物种自然导入和繁育提供了时间条件。优选的,框格的长宽尺寸为3×3m。优选的,所述框架为钢筋砼结构。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筋砼结构的网格状框架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放置,将在框架横梁和框架竖梁的交叉节点处锚杆将框架固于边坡之上;2)漏空部分采用与框架同级的混凝土对框架横梁、框架竖梁与坡面之间的间漏进行回填;3)采用自带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紧贴坡面码砌在框格内,自下而上逐层堆砌直至将框格填塞满。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1),框架(1)内具有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将框架(1)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4)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5)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4)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贴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上设置的网格状框架(1),框架(1)内具有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将框架(1)分割成具有多个框格(4)的网格状结构,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的交叉节点处采用锚杆(5)垂直穿设并穿入破碎坚硬岩质边坡内固定,每个框格(4)内堆砌有自带植物草籽的植生袋装营养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1)内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竖梁(3)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坡面之间漏空的间隙采用混凝土回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宝袁松周杰彬张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