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45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所述压铸模热处理步骤如下:步骤一:淬火A、将模具工件分层进行排放于淬火炉内,分为两层;B、进行分级加热和保温,初次升温以160℃‑200℃/h升温至620℃‑650℃,保温50min,再次升温以160℃/h‑200℃/h升温到820℃‑850℃,保温50min,最后升温到1010℃‑1050℃;保温(15+材料厚度/2)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压铸模工件分层排放,从而可控制同一模具不同部位的硬度差,同时通过三次进行回火,第一次能够调节模具工件的组织应力、第二次回火能够调整模具工件的硬度,第三次回火能够对模具工件的硬度进行微调,从而提升了模具工件的品质,同时在炭氮共渗时,采用有机溶剂,从而能够避免产生有毒气体,提升了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热处理
,具体为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压铸模由于型腔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制造周期长、模具性能要求高,而且压铸模总是在型腔形状接近完成或接近设计公差的情况下进行热处理,因而采取有效的热处理技术来保证压铸模的质量、防止压铸模的变形就显得相当重要,压铸模的应用越来越多,H13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压铸模用钢,目前,H13刚的气淬方式是在奥氏体化温度保温结束时,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和流速进行快速冷却,直到淬火结束,这样容易导致较大的变形,使压铸模内应力过大。当压铸模受高温液体反复冲击和巨大压铸力作用,容易出现龟裂,并逐步扩展或在一定压铸次数之后出现点蚀与剥落,甚至压陷,从而提前失效。因此,目前压铸模的使用寿命相当短。专利号CN201210366288.5,公开了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所述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压铸模材质为H13刚,压铸模用于生产铜合金水龙头,它包括以下步骤:A、淬火阶段;a)将压铸模置于真空高压气淬炉进行分级加热和保温;b)向真空高压气淬炉充入N2将压铸模冷却到4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热处理步骤如下:/n步骤一:淬火/nA、将模具工件分层进行排放于淬火炉内,分为两层;/nB、进行分级加热和保温,初次升温以160℃-200℃/h升温至620℃-650℃,保温50min,再次升温以160℃/h-200℃/h升温到820℃-850℃,保温50min,最后升温到1010℃-1050℃;保温(15+材料厚度/2)分钟;/nC、通过气体循环进行冷却,使得冷却至50℃,然后转入回火炉;/n步骤二:回火/nA、第一次回火,以560℃的温度进行初次回火;/nB、第二次回火,以600℃的温度进行再次回火;/nC、第三次回火,以580℃的温度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热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一:淬火
A、将模具工件分层进行排放于淬火炉内,分为两层;
B、进行分级加热和保温,初次升温以160℃-200℃/h升温至620℃-650℃,保温50min,再次升温以160℃/h-200℃/h升温到820℃-850℃,保温50min,最后升温到1010℃-1050℃;保温(15+材料厚度/2)分钟;
C、通过气体循环进行冷却,使得冷却至50℃,然后转入回火炉;
步骤二:回火
A、第一次回火,以560℃的温度进行初次回火;
B、第二次回火,以600℃的温度进行再次回火;
C、第三次回火,以580℃的温度进行第三次回火;
步骤三:炭氮共渗
A、将压铸模放入真空炉内,炉内温度530℃-570℃,同时滴入有机溶剂进行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红黄智钢黄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钜顺精密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