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系统以及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22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对接系统以及生产线,其中,对接系统用于在生产线中进行物料的转移,包括:第一设备,设有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第二设备,设有至少一处第二物料转移部;中转部,设置在第一设备的后面,并且第二设备可和中转部对接,中转部具有第三物料转移部和中转驱动部,中转驱动部可驱动第三物料转移部分别和第一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物料在第三物料转移部和第一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或者根据第二设备和中转部的对接,驱动第三物料转移部和第二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物料在第三物料转移部和第二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接系统,通过设置中转部,能够降低第二设备的成本,进而降低生产线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系统以及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对接系统以及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一些生产线中,存在这种对接系统,该对接系统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加工的第一设备和与第一设备对接、用于载置并转移物料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一设备上分别设置高度相同的一层或者多层的皮带线,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对接时,第一设备上的皮带线和第二设备上的皮带线分别对接,由此使物料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转移。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条生产线的第一设备可能需要配置多台需要被搬运的第二设备。当第一设备上具有多层皮带线时,与此对应,第二设备上也需要设置多层皮带线。皮带线的增多会导致第二设备的成本增高,进而导致生产线的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接系统,能够降低生产线的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这种对接系统的生产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接系统,用于在生产线中进行物料的转移,包括:第一设备,设有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第二设备,设有至少一处第二物料转移部;中转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后面,并且所述第二设备可和所述中转部对接,所述中转部具有第三物料转移部和中转驱动部,所述中转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分别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或者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所述中转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中转部,在第一设备存在多处物料转移部时,能够减少与其对接的第二设备的物料转移部,因此,能够降低第二设备的成本,进而降低生产线的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层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和/或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多处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转驱动部设置为沿上下方向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或沿左右方向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设置为可被搬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被搬运装置搬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的动力;所述中转部的后面,设置有动力对接装置,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所述动力对接装置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对接并驱动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对接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和第一接合部,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接合部旋转;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上设置有第二接合部,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所述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对接,以使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设置在所述中转部的后面,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对所述第二设备进行紧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装置具有: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后方,设置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限制件,可抵接所述第二阻挡件;紧固驱动部,设置为使所述第二阻挡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制件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阻挡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设备可跨过所述第二阻挡件并抵接所述第一阻挡件以和所述中转部对接,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可跨过所述第二阻挡件相对于所述中转部被转移;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对接后,且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设备相对所述中转部被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生产线,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对接系统,所述对接系统包括多台所述第二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中转部,在第一设备存在多处物料转移部时,能够减少与其对接的第二设备的物料转移部,因此,能够降低第二设备的成本,进而降低生产线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接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对接系统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第二设备和中转部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紧固装置处在第一位置时的后视方向的示意图。图6是图4的紧固装置处在第二位置时的后视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当说两个部件连接时,这两个部件可以通过连接结构直接连接、间接连接,也可以是制造工序、控制流程等方面存在相关联等,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接系统100的侧视图,图2是对接系统100的立体图,图3是第二设备102和中转部103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接系统100,用于在生产线中进行物料108的转移,包括:第一设备101、第二设备102和中转部103。第一设备101设有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104。第二设备102设有至少一处第二物料转移部105。中转部103设置在第一设备101的后面,并且第二设备102可和中转部103对接,中转部103具有第三物料转移部106和中转驱动部107,中转驱动部107可驱动第三物料转移部106分别和第一物料转移部104对接,以使物料108在第三物料转移部106和第一物料转移部104之间转移,或者在第二设备102和中转部103对接时,中转驱动部107驱动第三物料转移部106和第二物料转移部105对接,以使物料108在第三物料转移部106和第二物料转移部105之间转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转部103,在第一设备101存在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104时,能够减少与其对接的第二设备102的第二物料转移部105,因此,能够降低第二设备102的成本,进而降低生产线的成本。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备102和中转部103的对接涵盖第二设备102和中转部103从即将对接到对接完成的全过程,该过程包括:开始对接的趋势、对接中、对接完成时和对接完成后处于稳定的对接状态的任何一个阶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对接系统,用于在生产线中进行物料的转移,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设备,设有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n第二设备,设有至少一处第二物料转移部;/n中转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后面,并且所述第二设备可和所述中转部对接,所述中转部具有第三物料转移部和中转驱动部,/n所述中转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分别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或者/n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所述中转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02 CN 20202047093041.对接系统,用于在生产线中进行物料的转移,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设有多处第一物料转移部;
第二设备,设有至少一处第二物料转移部;
中转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后面,并且所述第二设备可和所述中转部对接,所述中转部具有第三物料转移部和中转驱动部,
所述中转驱动部可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分别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中转部的对接,所述中转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对接,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之间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层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和/或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多处所述第一物料转移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驱动部设置为沿上下方向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和/或沿左右方向驱动所述第三物料转移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设置为可被搬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可被搬运装置搬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物料转移部的动力;
所述中转部的后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仲李时俊谢鑫邱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