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16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车横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且横梁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横梁正面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横梁靠近第二插孔正面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一插孔呈水平结构,且横梁位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正上方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吊铁和长吊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开设在横梁上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方便了使用者对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的安装,使得该装置固定起来更为稳固,增加了该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横梁
,具体是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
技术介绍
自我国首列动车开通运行以来,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作为轨道车辆的关键部件,转向架制造技术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动车组转向架横梁生产实际进行分析,总结了横梁的组焊工艺,从保证焊缝质量、控制焊接变型两方面进行研究,为动车组横梁制造提供实践经验,同时全面叙述了横梁制造流程、制造难点及解决方法及对机械手自动化焊接技术和三维检测技术在横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提升产品质量和型象,为批量化生产提供支撑。但是在现在的动车横梁中,常见的装置是直接将纵梁和横梁焊接在一起,但是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会焊接处会发生断裂,降低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并且在传统横梁在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的安装过程中,因没有吊铁、长吊铁和支铁搭配使用,从而降低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安装的安全性;传统的装置因没有补板和凹槽的设置,使得该装置横梁安装起来更加费时费力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横梁在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的安装过程中,因没有吊铁、长吊铁和支铁搭配使用,从而降低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安装的安全性;传统的装置因没有补板和凹槽的设置,使得该装置横梁安装起来更加费时费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且横梁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横梁正面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横梁靠近第二插孔正面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与第一插孔呈水平结构,且横梁位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正上方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吊铁和长吊铁,所述空槽靠近第三插孔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支铁。进一步地,所述吊铁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吊铁远离第一安装孔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呈水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长吊铁的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且长吊铁远离第三安装孔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呈水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铁的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且支铁远离第五安装孔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呈水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吊铁、长吊铁和支铁的表面均设置有相同成分的防腐蚀涂层,且凹槽包括第一凹扣和第二凹扣,所述第一凹扣和第二凹扣开设在横梁底部两侧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横梁顶部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且横梁位于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的顶部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呈水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横梁靠近第五安装孔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第五通孔,且横梁靠近第六安装孔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第六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横梁顶部两侧外壁上均焊接有补板,且补板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通过设置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开设在横梁上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方便了使用者对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的安装,使得该装置固定起来更为稳固,增加了该结构的安全性。(2)通过设置的吊铁、长吊铁和支铁,开设在吊铁、长吊铁和支铁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使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固定起来更为稳定有效。(3)通过设置的补板,利用ISO方法焊接的补板,使该装置固定起来更加有效便捷,开设在凹槽上的第一凹扣和第二凹扣使该结构在固定安装过程中更加稳定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凹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横梁、2凹槽、3第一凹扣、4第二凹扣、5空槽、6第一插孔、7第二插孔、8第三插孔、9吊铁、10长吊铁、11支铁、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第三安装孔、15第四安装孔、16补板、17第五安装孔、18第六安装孔、19防腐蚀涂层、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第四通孔、24第五通孔、25第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如图1-图7所示,包括横梁1,横梁1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2,且横梁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5横梁1正面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且横梁1靠近第二插孔7正面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插孔8,第三插孔8与第一插孔6呈水平结构,且横梁1位于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正上方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吊铁9和长吊铁10,空槽5靠近第三插孔8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支铁11,第一插孔6、第二插孔7第三插孔8用于插接安装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使其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吊铁9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且吊铁9远离第一安装孔12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呈水平结构,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用于安装螺栓等固定结构,使枕后纵梁和辅助风缸纵梁固定起来更为有效。进一步地,长吊铁10的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4,且长吊铁10远离第三安装孔14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15,第三安装孔14和第四安装孔15呈水平结构,第三安装孔14和第四安装孔15用于安装螺栓等固定结构,使枕后纵梁和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2),且横梁(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5)所述横梁(1)正面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且横梁(1)靠近第二插孔(7)正面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插孔(8),所述第三插孔(8)与第一插孔(6)呈水平结构,且横梁(1)位于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正上方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吊铁(9)和长吊铁(10),所述空槽(5)靠近第三插孔(8)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支铁(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底部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2),且横梁(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5)所述横梁(1)正面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且横梁(1)靠近第二插孔(7)正面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插孔(8),所述第三插孔(8)与第一插孔(6)呈水平结构,且横梁(1)位于第一插孔(6)和第二插孔(7)正上方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吊铁(9)和长吊铁(10),所述空槽(5)靠近第三插孔(8)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呈L型结构的支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铁(9)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且吊铁(9)远离第一安装孔(12)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呈水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吊铁(10)的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4),且长吊铁(10)远离第三安装孔(14)另一侧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15),所述第三安装孔(14)和第四安装孔(15)呈水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铁(11)的底部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五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鸿陆安军张勇任晓冬王学冬
申请(专利权)人:来安县山关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