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其涉及箱包领域,其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由前箱壳和后箱壳组成,所述前箱壳或后箱壳的深度大于50%,如此在主箱体存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前箱壳或后箱壳其中一侧的深度会比另一侧箱壳的深度更浅,在向前箱壳、后箱壳中存放物品时,较浅一侧的箱壳中存放的物品数量就相对的少,相应的该侧重量会较轻,如此使用者通过翻起较轻一侧箱壳进行合箱就会更加轻松;由于前箱壳和后箱壳其中一侧箱壳深度大于50%,相对应的另一侧箱壳深度小于50%,则两侧箱壳的连接处便偏离了主箱体的中心线,相应的设置于箱壳上的提手自然能够更加靠近甚至是直接位于主箱体的中心线上,使用该位置的提手提起行李箱其重心会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箱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硬质行李箱,其最为常见的款式当属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467849U、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71316A等专利文献所记载的行李箱,这种款式的行李箱其主箱体基本上由前箱壳和后箱壳组成,并且目前市面上所有这种由前箱壳和后箱壳组成主箱体的硬质行李箱,其前箱壳和后箱壳都是五五分,即前箱壳和后箱壳的连接处为主箱体的中心线,前箱壳和后箱壳的深度都占主箱体的50%,这是一直以来的惯常设计;然而这种设计存在两点缺陷:(1)前箱壳和后箱壳的深度相同,主箱体塞满的情况下,前箱壳和后箱壳中存储物品的重量往往相同或相近,若主箱体内存放的物品重量均较重,那么分到两侧箱壳内的重量也相应的重,合箱时使用者不论翻动哪一侧的箱壳,其操作合箱都会比较吃力;(2)前箱壳和后箱壳的连接处为主箱体的中心线,为了避免影响开合,提手必然设置在中心线的一侧,由于提手不在中心线上,通过提手提起行李箱时,行李箱的重心往往偏向一边,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将行李箱提起的情况下,提起的行李箱重心不稳则可能会更加消耗使用者的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合箱相对更加轻松且通过提手提起时重心更加稳定的行李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李箱,其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由前箱壳和后箱壳组成,所述前箱壳和所述后箱壳相对应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壳或后箱壳的深度大于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箱体存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前箱壳或后箱壳其中一侧的深度会比另一侧箱壳的深度更浅,这样在向前箱壳、后箱壳中存放物品时,较浅一侧的箱壳中存放的物品数量就相对的少,如此存放物品后较浅一侧的箱壳重量会相对较轻,从而使用者通过翻起较轻一侧箱壳进行合箱就会更加轻松;由于前箱壳和后箱壳其中一侧箱壳深度大于50%,相对应的另一侧箱壳深度小于50%,则两侧箱壳的连接处便偏离了主箱体的中心线,相应的设置于箱壳上的提手自然能够更加靠近甚至是直接位于主箱体的中心线上,使用该位置的提手提起行李箱其重心会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前箱壳或后箱壳的深度为60%-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精确的划分了两侧箱壳相对于主箱体的比例,从而有效实现更轻松操作合箱以及提起行李箱时重心更稳定的目的。优选的,所述行李箱设有箱轮,所述箱轮由轮轴和轮体组成。优选的,所述轮体内侧设有内凹陷结构,所述轮轴套设于内凹陷结构中与所述轮体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轴和轮体的连接处多少存在缝隙,现有的行李箱箱轮,其轮体内侧是平坦的,轮体和轮轴直接配合连接,其轮轴和轮体的连接处必然暴露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位置,行李箱拖行过程中一些杂草等杂物容易进入轮轴和轮体的空隙位置并十分容易缠绕在轮轴和轮体的连接处,当这些缠绕的杂物卡在轮轴和轮体连接处的缝隙中,就容易导致轮轴和轮体卡止,在轮体内侧开设内凹陷结构,轮轴的一端就能够深入到内凹陷结构中与轮体实现配合连接,即两者的连接处被隐藏在轮体内侧的内凹陷结构当中,这样即便是有杂物缠绕在轮轴上,也不容易卡到两者连接处的缝隙中,即大大降低了箱轮卡止的几率。优选的,所述轮体至少一组为大轮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李箱采用至少一组大轮体,其在不平整的场地进行拖行产生的颠簸会更小,即提升了行李箱在颠簸路面的拖行感受。优选的,所述大轮体的直径为60mm-80mm。优选的,所述轮体至少一组为小轮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李箱采用至少一组小轮体,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小轮体更加轻盈,能够适当降低行李箱整体的重量。优选的,所述小轮体的直径为50mm-55mm。优选的,所述行李箱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由提手件和安装件组成,所述安装件嵌设于主箱体一侧,所述安装件通过纵向螺丝和横向螺丝与所述主箱体配合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手通过同时设置纵向螺丝和横向螺丝与主箱体配合安装,纵向螺丝和横向螺丝交错结合使得提手的安装件在两个方向被限位固定,其与主箱体的连接稳定性更强。优选的,所述提手件设有挂钩结构,所述挂钩结构与所述提手件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设置挂钩结构能够用于悬挂物件,而挂钩结构与提手件一体成型则提升了其结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主箱体容纳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一侧箱壳的深度相对于另一侧箱壳更浅,减少了该侧的容纳空间,从而使得该侧装物后重量相对轻,使用者通过翻起该侧箱壳进行合箱操作更加轻松;(2)前箱壳或后箱壳的深度大于50%,两侧箱壳的连接处偏离主箱体的中心线,提手能够设置的更加靠近中心线,如此使用提手提起行李箱其重心更加稳定;(3)通过在轮体内侧开设内凹陷结构,轮轴能够深入到内凹陷结构中与轮体实现配合连接,即轮轴和轮体的连接处被隐藏在内凹陷结构中,这样避免了杂草等杂物卷入两者连接处的缝隙中,极大的降低了箱轮卡止的几率;(4)通过设置大轮体提升了行李箱在颠簸路面拖行的感受;(5)纵向螺丝和横向螺丝结合使得提手安装件在两个方向被限位固定,提升了提手与主箱体连接稳定性;(6)提手设有挂钩,能够悬挂物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现有技术中箱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箱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箱轮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提手侧视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提手爆炸示意图;图中:1、主箱体;11、前箱壳;12、后箱壳;2、箱轮;21、轮轴;22、轮体;221、大轮体;222、小轮体;23、内凹陷结构;231、空隙;3、上提手;31、提手件;311、挂钩结构;32、安装件;321、横向螺丝;322、纵向螺丝;333、提手固定座;334、安装座;335、通孔;4、侧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行李箱,其由主箱体1、箱轮2、拉杆以及提手组成。所述主箱体1由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通过一侧铰接相对应盖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存储空间。所述前箱壳11或后箱壳12的深度大于5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箱壳12的深度占主箱体1的70%,所述前箱壳11的深度占主箱体1的30%,如图1所示,由两侧深度不对称的箱壳组成完整的主箱体1。所述提手包括上提手3和侧提手4,所述上提手3设于后箱壳12的顶部,所述侧提手4设于后箱壳12的侧面,所述上提手3和侧提手4均位于与主箱体1中心线对应的位置,如图1所示。上述设计的原理为:现有的硬质行李箱,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467849U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其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的深度是相同的,这样的设计是目前市面上硬质行李箱的惯常设计,然而由于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的深度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李箱,其包括主箱体(1),所述主箱体(1)由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组成,所述前箱壳(11)和所述后箱壳(12)相对应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壳(11)或后箱壳(12)的深度大于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其包括主箱体(1),所述主箱体(1)由前箱壳(11)和后箱壳(12)组成,所述前箱壳(11)和所述后箱壳(12)相对应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壳(11)或后箱壳(12)的深度大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壳(11)或后箱壳(12)的深度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设有箱轮(2),所述箱轮(2)由轮轴(21)和轮体(2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22)内侧设有内凹陷结构(23),所述轮轴(21)套设于内凹陷结构(23)中与所述轮体(22)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22)至少一组为大轮体(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强纪鹏雄吴良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维丽杰旅行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