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770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以鹿皮为原料、不需制成鹿胶块,直接制成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的粘稠液体膏资形态的小分子鹿胶膏及其方法。不仅革新掉了操作极其繁琐、但对功效提升无意义的干燥制块工艺,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实现了平均分子量小于5kDa,提升了滋补活性;同时,制备的鹿胶膏为粘稠状液体膏资,可随时随地即食服用,解决了传统鹿胶块服用繁琐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以鹿皮为原料、不需制成鹿胶块,直接制成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的粘稠液体膏资形态的小分子鹿胶膏及其方法。属于鹿皮胶精深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鹿胶在古代被认为是六胶(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之首。鹿胶根据来源可分为鹿皮胶与鹿角胶,其中鹿皮胶既能补阳,又可滋阴,还具有补血、止血、调节免疫力及抗疲劳等作用。鹿皮胶的氨基酸组成与阿胶接近,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还包括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鹿皮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阿胶(朱连连等,阿胶、鹿皮胶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亚太传统医药,2018,14(6):48-50)。鹿胶制备过程中,耗时最长、难度最大、耗资最高的是“干燥、制块”工艺,这也是导致鹿胶价格高涨、难以大众普及化的重要原因。而就功效性来说,该部分的成本支出是没有价值的。本专利技术以传统“膏资”为载体,创造性的革新掉了没有价值的制块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传统鹿胶块坚硬、口感差、食用繁琐,是限制其流通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公布的方法,固形物含量高达40Brix以上,为粘稠状液体膏资,可随时随地即食服用,解决了传统鹿胶块服用繁琐的难题。另外,鹿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含有三条多肽链,构成三股螺旋结构,分子量约为300kDa,三条多肽的分子量分布为117000~214000(胡太超等,鹿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特性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5):601~604,608;王建辉等,鹿皮胶原的提取与性质。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106-108)。由于分子量大,人口服以后无法直接吸收,需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液消化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但是对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来说,这种消化过程是一种负担,甚至很难消化掉,即中医上讲的“虚不受补”,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其功效。鉴于此,如果在体外将鹿胶原蛋白水解掉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后,再被人体服用,会大幅度减轻胃肠道负担,且吸收效率大幅度提升。另外,蛋白质水解成小肽以后,往往举备一些特殊的药理活性,例如十三肽Gly-Asp-Thr-Ile-Val-Ala-Val-Glu-Leu-Asp-Thr-Tyr-Pro-Ac对导管癌有一定的活性;十二肽Ile-Tyr-Leu-Gly-Gly-Pro-Phe-Ser-Pro-Asn-Val-Leu-NH2具有调节免疫力及治疗癌症的作用;十四肽Tyr-Pro-Pro-Trp(或Tyr)-Asn-Lys-Asn-Phe-Thr-Glu-Asn-Asp-Leu-Leu-OH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十九肽NH2-Ala-Gly-Ile-Ala-Ile-Gly-Ile-Ala-Ala-Leu-Gly-Val-Ala-Thr-Ala-Ala-Glu-Val-Thr具有抗病毒作用。近些年关于鹿皮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如用酸、碱、酶法增大鹿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及鹿皮胶产品的制作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具有补肾功能的鹿胶糕及其制备方法》(公布号CN110353180A)公开了一种方法,将鹿皮胶与冰糖、核桃、黑芝麻等11种原料混合,制成一种具有补肾功能的鹿胶糕,此方法并未涉及鹿胶分子的改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鹿胶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公布号CN110506935A)公开了一种鹿胶的制备方法,将鹿胶与白芷、川芎、菟丝子、麦芽糊精等共十种原材料混合,该产品具有强腰膝、健筋骨等作用,所用鹿胶是原始的鹿胶原蛋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鹿胶糕及其制备方法》(公布号CN110353182A)公开了一种方法:将鹿胶块打粉,与豆油、料酒一同加入锅中搅拌均匀,小火熬制,胶粉完全融化后加入冰糖和鹿皮胶原蛋白多肽冻干粉,在5~-10℃下冷藏60~180min,取出切块,制得鹿胶糕,该方法以昂贵的鹿胶为原料,并且无分子量数据。也有为了提升产品的感官而采用酶法处理的,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鹿皮胶及生产工艺》(公布号CN109170515A)公开了一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进行水解,目的是提升产品透亮感,蛋白分子更加均匀,通过添加风味辅料增加口感及提高纯度等,但是此方法并未涉及对分子量大小的控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鹿皮胶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7712881A)公开了一种鹿皮胶的制备方法:原料经浸泡、脱毛、脱脂、提取胶液、澄清过滤、浓缩、凝胶切胶、干燥、包装入库等工艺制成。该方法的最大问题是需要耗费能源制备胶块,周期长、耗能大,并且胶块不易服用,也没有对分子量进行研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以鹿皮为原料制备胶原蛋白肽制品的方法》(公开号CN107142294A)公开了一种蛋白肽的制备方法:将鹿皮用水洗净,然后粉碎成皮泥;向皮泥中加水,加入蛋白酶,搅拌酶解或经超声波处理酶解;酶解后的物料加入活性炭,用硅藻土饼过滤,再经浓缩、干燥后得到胶原蛋白肽粉。该方法没有测量胶原蛋白肽的实际分子量。总之,对鹿胶制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升胶原蛋白的提取以及配方的制备,还未见控制鹿胶分子量进行制备易服用的小分子阿胶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鹿皮胶制品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以鹿皮为原料、不需制成鹿胶块,直接制成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的粘稠液体膏资形态的小分子鹿胶膏及其方法。其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1.以驴皮为原料,不需要制成鹿胶块,直接制成膏资形态的鹿胶膏;因为,革除掉了繁琐的、对于提升功效无价值的制胶块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耗和人工,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使鹿胶走入千家万户;2.首次采用包括金属蛋白酶及丝氨酸蛋白酶在内的复合蛋白酶,制备平均分子量小于5kDa的小分子鹿皮胶膏的方法,此方法通过控制酶反应时间来控制小分子鹿皮胶膏的分子量,制备的小分子鹿皮胶膏不仅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金属蛋白酶及丝氨酸蛋白酶水解胶原蛋白的产物能避免一些刺激性基团的暴露,因此也改善了鹿胶的口感,降低了异味。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鹿胶膏为粘稠状液体膏资形态,可随时随地即食服用,解决了传统鹿胶块不易携带、服用繁琐的难题。基于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下方法实现的:S1预处理:取新鲜鹿皮或干鹿皮,用水冲洗,切成小块后泡发,再用水洗净;S2提取:处理后的驴皮加入加5~10倍水,于90~135℃下加热搅拌提取;拌速度为10~60rpm。提取时间为11h~73h。S3除杂:待全部鹿皮胶原蛋白溶解以后,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S4分液:滤液灭菌后于无菌环境下静置,静置温度为8~68℃,静置时间为3~24h;分层后,除掉上层油层,收集下层清液。S4酶切:收集液降温至40~65℃之间,加入复合酶,恒温搅拌反应2~12h;S5灭酶:反应结束,快速升温至90~100℃,保持15~30分钟灭酶;S6浓缩S6制膏:在温度为55~75℃,真空度为-0.001Mp~-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鹿胶膏是以鹿皮为原料,制成的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的液体粘稠状形态的膏滋,鹿胶膏的肽段小于5kD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鹿胶膏是以鹿皮为原料,制成的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的液体粘稠状形态的膏滋,鹿胶膏的肽段小于5kDa。


2.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预处理:取新鲜鹿皮或干鹿皮,用水冲洗,切成小块后泡发,再用水洗净;
S2提取:处理后的驴皮加入加5~10倍水,于90~135℃下加热搅拌提取;拌速度为10~60rpm。提取时间为11h~73h。
S3除杂:待全部鹿皮胶原蛋白溶解以后,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
S4分液:滤液灭菌后于无菌环境下静置,静置温度为8~68℃,静置时间为3~24h;分层后,除掉上层油层,收集下层清液。
S4酶切:收集液降温至40~65℃之间,加入复合酶,恒温搅拌反应2~12h;
S5灭酶:反应结束,快速升温至90~100℃,保持15~30分钟灭酶;S6浓缩
S6制膏:在温度为55~75℃,真空度为-0.001Mp~0.2Mp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固形物含量40Brix以上,即为活性小分子鹿胶膏。灌装后,可制成完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滋补活性小分子鹿胶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光亚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潘膏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