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748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包括涂板机以及用于输送板栅或极板的传送带,传送带的输送面由承托辊组成,涂板机附近设有用于对极板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涂板机的下游设有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下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吸水盒,第一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下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一脱水带;上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二真空吸水盒,第二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上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二脱水带;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上分别设有挤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极板内部水分不流失、极板叠放不粘板的情况下进行常温干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
技术介绍
在铅酸蓄电池极板生产过程中,涂板后需要进行淋水辊压和淋酸辊压的过程,以增加极板铅膏的密度,保证极板的铅膏不与辊轮缠着的压布相粘连;淋酸后的极板表面生成一薄层硫酸铅,表面变得比较致密,可很好的保持内部水分,利于固化。一些工厂为了减少消耗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采用了不淋酸、不淋水工艺,但要增高铅膏表面密度以及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并且设备必须达到要求的工艺范围。在涂板过程的后半段工序一般为极板表面快速干燥,通过使用快速干燥机,在较高温度和循环风的作用下将极板表面的水分带走,生极板收板和上架固化时极板表面不会发生粘板;经过表面快速干燥的极板,正极板水分应保持在极板膏量的9%以上,负极板水分应保持在极板膏量的8%以上。但是,经快速干燥机进行表面干燥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温度太高,导致极板表面干燥得太快,造成极板干裂,极板水分较少,存在固化不良等质量隐患,并且操作过程的高温会产生高温含酸污染蒸汽;干燥机使用过程中需按照工艺要求设置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公开号为CN10825820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脱水装置,将传送带分为吸水段和干燥段,而吸水段也只能对极板上表面进行除水,下表面还是需要经过后段的干燥窑进行干燥,只是适当降低了干燥温度,另外对脱水段设计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可以保证极板内部水分不流失、极板叠放不粘板的情况下进行常温干燥,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生产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栅涂膏的涂板机,以及用于输送板栅或极板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输送面由承托辊组成,所述涂板机附近设有用于对极板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所述涂板机的下游设有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所述的下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一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下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一脱水带;所述的上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二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二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上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二脱水带;所述的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上分别设有挤水装置。本技术中,第一真空吸水盒与第一脱水带配合,用于对极板的下表面进行脱水,第二真空吸水盒与第二脱水带配合,用于对极板的上表面进行脱水。脱完水后,吸附在脱水带上的水被挤水装置挤出,循环移动的脱水带可以保持系统的长时间运行。所述的第一真空吸水盒和第二真空吸水盒结构相同,包括吸水盒以及均匀设置在吸水盒开口端的密封框,所述吸水盒在靠近开口端位置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辊。所述的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均由无纺布层和网带层复合而成,所述的无纺布层与极板的上、下表面接触。所述网带层的厚度为0.5~1.5mm,宽度大于极板60~100mm,网孔直径2~5mm;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为3~7mm。所述的挤水装置为脱水对辊,包括上脱水辊和下脱水辊,所述的脱水对辊与脱水带挤压配合。为了使脱水带经过脱水对辊后脱水更彻底,还设置了朝向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的风嘴。为了使挤出的水及时被清理,所述下脱水辊的下端设有刮水板,所述挤水装置的下方设有水槽。所述上表面脱水系统下游设有多个风机,所述的多个风机分别朝向极板上下表面。经过上下表面真空负压常温脱水后,极板表面的大部分水分被吸附,为了保证极板表面更加干燥,极板在离开真空负压脱水区域后,接着进入常温风吹表面快速脱水区进行表面常温风吹干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系统,不需采购快速干燥机等设备,节能降耗,不会产生高温含酸污染蒸汽等;2、本技术的系统采用物理脱水方式,便于生产操作及温度控制,避免板栅经快速干燥机进行高温干燥时由于板栅温度传导快,板栅温度高,铅膏温度低而造成板栅与铅膏接触处高温失水,影响固化及极板性能等问题的发生;3、本技术的系统,设备投资小,占地少,设备维修简单方便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真空吸水盒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真空吸水盒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栅1涂膏的涂板机2,以及用于输送板栅1或极板3的传送带,传送带的输送面由承托辊5组成,涂板机2附近设有用于对极板3上表面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41,以及对极板3下表面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42。所述涂板机2的下游设有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下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吸水盒6,第一真空吸水盒6的开口与极板3的下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一脱水带8;上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二真空吸水盒7,第二真空吸水盒7的开口与极板3的上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二脱水带9;第一脱水带8和第二脱水带9上分别设有挤水装置。第一脱水带8和第二脱水带9的结构相同,由两层材料组成:底部一层为耐腐网带层(可为非金属纺织物网带或耐腐金属网带),厚度为0.5~1.5mm,宽度大于极板60~100mm,网孔直径2~5mm,主要作用为在动力作用下拖动脱水带的运转;上面一层脱水带为超强吸水的无纺布层,该无纺布层由超强吸水材料制成,可瞬间饱和吸水,厚度为3~7mm,通过缝纫、针刺等非胶粘方式与网带层结合为整体复合层脱水带,无纺布吸水层为与极板接触的层,起到超强吸水的作用。第一真空吸水盒6和第二真空吸水盒7的结构相同,如图2和3所示,第一真空吸水盒6包括吸水盒61以及均匀设置在吸水盒61开口端的密封框63,吸水盒61在靠近开口端位置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辊62。在使用时,真空压力设置为-0.3~-0.1MPa;吸水盒61的宽度大于涂板纸80~150mm,吸水盒61通过密封框与极板紧密接触形成可保压密封系统,吸水盒长度为1~1.5米(具体数值视脱水效果而定)。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比较类似,下面以下表面脱水系统为例,详细介绍极板的下表面脱水干燥过程。第一脱水带8与第一真空吸水盒6组成一密闭系统,构成真空吸水区域,极板3随第一脱水带8向前运转时,负压通过第一脱水带8网带层上的网孔将真空吸力传输到无纺布层,在真空压力作用下第一脱水带8真空脱水,对极板3进行超强吸附脱水作用,达到最大化的脱水力度,极板3表面的水分被吸附在第一脱水带8的无纺布层上。经过底部真空脱水后,极板3内中下半部的大部分水分被超强吸水无纺布脱水带吸附,且在真空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栅涂膏的涂板机,以及用于输送板栅或极板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输送面由承托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板机附近设有用于对极板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n所述涂板机的下游设有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n所述的下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一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下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一脱水带;所述的上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二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二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上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二脱水带;所述的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上分别设有挤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栅涂膏的涂板机,以及用于输送板栅或极板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输送面由承托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板机附近设有用于对极板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涂板纸的涂板纸贴附装置;
所述涂板机的下游设有下表面脱水系统和上表面脱水系统;
所述的下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一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下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一脱水带;所述的上表面脱水系统包括外接真空系统的第二真空吸水盒,所述的第二真空吸水盒的开口与极板的上表面之间紧贴设置有循环移动的第二脱水带;所述的第一脱水带和第二脱水带上分别设有挤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真空吸水盒和第二真空吸水盒结构相同,包括吸水盒以及均匀设置在吸水盒开口端的密封框,所述吸水盒在靠近开口端位置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带式涂板冷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凤程艳青李海彪李越南袁关锐周文渭庄建房兆锟宋文龙宋锐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