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7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包括壳体、盖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池组本体、连接线,所述壳体的侧壁贯穿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线穿过穿线孔,所述壳体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与连接线的侧壁相抵的防护机构,两个所述防护机构相对的侧壁相抵,所述盖体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延伸至第一卡槽内的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在电池组本体发生故障时快速将壳体与盖体进行拆卸,对电池组本体进行检修,保障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对连接线进行防护,将其固定,且避免发生穿线孔进水现象,保障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随着对锂离子蓄电池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应用广泛。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多将电池组安装在防护壳内对其进行保护,通过连接线实现能量的输出,但现有防护壳的壳体与盖体之间多通过多个螺栓进行紧固,当电池组发生故障对其拆卸检修时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工作效率低下,且连接线在使用时多穿过壳体上的穿线孔,连接线处于晃动状态,会使其连接点破皮出现线芯裸露现象,且穿线孔处容易发生进水现象,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检修效率低下,使用寿命低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其不仅能够在电池组本体发生故障时快速将壳体与盖体进行拆卸,对电池组本体进行检修,保障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包括壳体(1)、盖体(2)、安装在壳体(1)内的电池组本体(3)、连接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线(4)穿过穿线孔,所述壳体(1)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与连接线(4)的侧壁相抵的防护机构,两个所述防护机构相对的侧壁相抵,所述盖体(2)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延伸至第一卡槽(12)内的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17),所述壳体(1)上设有两个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卡槽(17)内的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包括壳体(1)、盖体(2)、安装在壳体(1)内的电池组本体(3)、连接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线(4)穿过穿线孔,所述壳体(1)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与连接线(4)的侧壁相抵的防护机构,两个所述防护机构相对的侧壁相抵,所述盖体(2)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延伸至第一卡槽(12)内的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17),所述壳体(1)上设有两个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卡槽(17)内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储能锂离子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开设在壳体(1)侧壁上的导向滑槽(5),所述导向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块(6),所述第一磁块(6)与导向滑槽(5)的内底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7),所述导向滑槽(5)的内顶部嵌设有与第一磁块(6)相对侧壁磁极相反的第二磁块(8),所述第一磁块(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线(4)的侧壁相抵的密封垫(10),所述密封垫(10)与壳体(1)的侧壁相抵,所述弧形板(9)的侧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邦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十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