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7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蓄电池顺次通过安全蓄电池接线柱、蓄电池电子控制器与蓄电池导线监控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安全蓄电池接线柱相连,负极与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器相连,所述安全蓄电池接线柱还与乘客保护传感器的事故信号输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普通铅酸蓄电池结构上增加了安全蓄电池接线柱、智能蓄电池传感器、乘客保护传感器以及蓄电池导线监控系统,若出现事故,会瞬间引爆安全蓄电池接线柱或者通过乘客保护传感器给安全蓄电池接线柱一个引爆信号,从而断开启动机、蓄电池、发电机三者之间的连接电路,将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降至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乘用车电控和数据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娱乐性、舒适性电器应用到乘用车上,在增加用电设备功率的同时必然要求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否则会导致发电机负荷过大。目前发电机多为励磁式,作为乘用车主要电源,其输出电压由电压调节器进行调节控制,而且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通过带传动,只要发动机运行,发电机始终处于运行状态,这必然在消耗发动机能源的同时导致对蓄电池的过充电,被迫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蓄电池的封装方面,传统的蓄电池密封接口密封效果不好,充电槽内的充电头容易沾水锈蚀,占有灰尘的充电头容易接触不良,带有水的充电头在充电的时候容易触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包括蓄电池和智能蓄电池单元,所述的蓄电池由封装组件封装于乘用车的车体内,所述的封装组件包括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和智能蓄电池单元,所述的蓄电池由封装组件封装于乘用车的车体(1)内,所述的封装组件包括充电槽(2),所述充电槽(2)开设在车体(1)上,所述充电槽(2)上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插接有与充电槽(2)匹配的挡板(5),所述挡板(5)顶端与安装槽(3)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4),所述挡板(5)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7),与两个滑块(7)位置对应的安装槽(3)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滑块(7)匹配的导向槽(6),位于外侧的导向槽(6)内开设有滑槽(10),且滑槽(10)贯穿车体(1),所述滑槽(10)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乘用车电源用智能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和智能蓄电池单元,所述的蓄电池由封装组件封装于乘用车的车体(1)内,所述的封装组件包括充电槽(2),所述充电槽(2)开设在车体(1)上,所述充电槽(2)上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插接有与充电槽(2)匹配的挡板(5),所述挡板(5)顶端与安装槽(3)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4),所述挡板(5)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7),与两个滑块(7)位置对应的安装槽(3)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滑块(7)匹配的导向槽(6),位于外侧的导向槽(6)内开设有滑槽(10),且滑槽(10)贯穿车体(1),所述滑槽(10)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1),所述挡板(5)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呈V字型的弹性推板(8),所述弹性推板(8)贯穿导向槽(6)和滑槽(10),所述弹性推板(8)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1)匹配的限位块(9),所述充电槽(2)底部开设有与挡板(5)匹配的卡槽(12),且卡槽(12)位于挡板(5)的正下方,所述卡槽(12)底部开设有倾斜设置的出水孔(14),位于充电槽(2)上方的车体(1)上转动连接有弧形盖板(16),且充电槽(2)位于弧形盖板(16)内,所述充电槽(2)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橡胶板(15),且弹性橡胶板(15)位于挡板(5)的外侧;
所述的智能蓄电池单元包括智能蓄电池传感器、蓄电池导线监控系统、蓄电池电子控制器、安全蓄电池接线柱以及乘客保护传感器,所述蓄电池顺次通过安全蓄电池接线柱、蓄电池电子控制器与蓄电池导线监控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安全蓄电池接线柱相连,负极与所述智能蓄电池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