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警装置及升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38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警装置以及含有该预警装置的升降系统,属于立体车库安全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负载板起升时如果梁圆孔未对准插销时能够快速的实现预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警装置,包括有上筒体;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感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的下端;警报器,其一端与感应开关通电连接;感应区,其设置在所述下筒体的上端,感应开关通过感应与所述感应区之间的距离控制警报器工作进而实现预警。然后将两个筒体分别与升降系统进行关联。通过两个筒体之间的位置变化从而能够感知是否能够实现了对准,避免发生超过设计位置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警装置及升降系统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安全装置
,特指一种预警装置以及含有该预警装置的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场、小区在使用立体车库,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车库空间利用率,立体车库中多层载车板结构占有比例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多层载车板立体车库上层载车板由于起升高度高,在起升过程中或者进行横向移动时难免会受到风阻、振动等因素影响造成载车板轻微晃动,尤其高度越高的上层载车板晃动更为明显。目前传统使用的多层载车板防摇装置均为一固定插销,通过插销插到到位载车板边梁圆孔上起到防摇作用。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410699001.X,其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多层升降横移立体机械车库,包括立体机械车库主体;所述立体机械车库主体下方设有一层横移通道,所述一层横移通道和立体机械车库主体的一侧设有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内设有升降机;所述对接锁定装置包括引导插、锁定插锥、引导座以及在引导座上开设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插销设置在提升母体两端中间,并与插进引导槽中;所述锁定插锥设在提升母体上,并能插入载车板对应孔中,所述引导座安装在立体机械车库主体上。上述专利具体说明了一种对接锁定装置的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结构下,但若负载板由于起升晃动使得到位时边梁圆孔未对准插销,就会导致插销顶到载车板发生碰撞,轻则引发插销弯曲变形,重则导致起升链条拉断引发坠落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负载板起升时如果对接孔未对准插销时能够快速的实现预警,并将此预警装置应用在升降系统中,在后期如果还不能对准则可以控制升降系统的运行。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警装置,包括有上筒体;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可相对移动;感应开关,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的一侧;警报器,其一端与感应开关通电连接;感应区,其设置在所述下筒体上并与感应开关相对设置,感应开关通过感应与所述感应区之间的距离控制警报器工作进而实现预警。优选地,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设置有平衡部件,其安装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用于平衡上筒体伸入下筒体的长度,使得该长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弹簧呈受拉状态,弹簧的上端挂于上筒体处,所述弹簧下端固设在所述下筒体的筒底上。优选地,所述上筒体的上侧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下筒体内侧设置有压板,所述弹簧下端通过压板固设在所述下筒体的筒底上。优选地,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弹簧上端部穿出限位板进而使得弹簧整体抵靠在限位板的下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弹簧下部设置有平头部;所述弹簧的上部设置有挂钩部。优选地,所述下筒体的下端呈圆锥状。优选地,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互为套装关系且可相对伸入或伸出;所述平衡部件是弹簧。优选地,所述感应开关是光电开关,感应区是信号反射挡板;且光电开关的数量至少是两个,进而能够对应形成至少两道触发行程。一种升降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警装置;还包括有负载板和用于驱动负载板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负载板上成型有对接孔,下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对接孔适配进而实现预警装置能够插入对接孔。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防坠安全挂钩,所述负载板上成型有挂钩孔,防坠安全挂钩与所述挂钩孔适配。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通过将两个能实现相对移动的筒体分别承担发射感应信号和反馈感应信号,然后将两个筒体分别与升降系统进行关联。这样就可以通过两个筒体之间的位置变化从而能够感知是否能够实现了对准。这样的结构简单有效,而且能够实现提前的预警,避免发生超过设计位置的情况发生。2、本技术将这套预警装置应用在升降系统上,这样当位于下方的负载板上升过程中没有对准预警装置中的下筒体,这样就可以触发预警装置的工作,进而可以实现提前报警,避免发生碰撞。3、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多层的预警行程,进而能够设置多道预警信息的反馈,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细化的分析当前需要采取的措施。4、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在升降系统中增加防坠安全挂钩的设计,在升降装置上升的时候可以跟挂钩孔配合,防止负载板因意外坠落。附图说明图1为装有本装置立体车库初始结构图图2为装有本装置立体车库工作结构图图3为本装置初始结构图图4为本装置工作结构图图5为本装置俯视结构图图中:1、上筒体,2、弹簧,3、下筒体,4、底座螺钉,5、限位板,6、警报器,7、感应开关,8、感应区,9、压板螺钉,10、压板,11、负载板,12、起升链条,13、防坠安全挂钩,14、横梁,15、起升电机,16、对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预警装置,上筒体1;下筒体3,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可相对移动;感应开关7,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的一侧;警报器6,其一端与感应开关7通电连接;感应区8,其设置在所述下筒体3的上并与感应开关7相对设置,感应开关7通过感应与所述感应区8之间的距离控制警报器6工作进而实现预警。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预警的装置。在实际使用中,面对存在需要动态对接的应用场景中,往往会因为对接过程中会有晃动进而导致对接失败的情况。在
技术介绍
中已经说明了一种使用场景,另外在电梯运行以及轮船靠泊等多种场景中都有其具体的作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感应开关7和感应区8的位置理论上只要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正常工作即可。可以采用如图3-4所示的四周侧边的设置,也可以一个在底部另一个在顶部的设计,只要相对设置能实现感应即可。在实际使用中,预警装置主要是分成上筒体1和下筒体3,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是套接的关系,进而实现相对移动。例如通过过渡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来实现两者的套接,当然在表面光滑的部件下采用过盈配合也是一种在动态对接中受压较大情况下的可选方案。因此上筒体1和下筒体3一般都是一个外部有壳内部有孔的这样的部件。然后下筒体3要在筒体承接其他零部件,因此一般会设置有底面。然后感应开关7和感应区8是两两配合的,而且会分别配置在上筒体1和下筒体3上,这样当上筒体1和下筒体3因为没有对接到位时,上筒体1会在下筒体3内实现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上筒体1套在下筒体3内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相对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一般的上筒体1周侧会成型有安装平台,会有若干个底座螺钉4穿过安装平台,然后与外界连接从而固定上筒体1。当应用在立体车库产品的升降装置时,这可以通过底座螺钉4穿过安装平台实现上筒体1与升降装置下端部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则是与横梁14相连。此时由于在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分别设置有感应开关7和感应区8,这样当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发生了相对移动也就是说将传统的改固定插销为可活动插销,并感应开关7和感应区8之间的相对距离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上筒体(1);/n下筒体(3),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可相对移动;/n感应开关(7),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的一侧;/n警报器(6),其一端与感应开关(7)通电连接;/n感应区(8),其设置在所述下筒体(3)上并与感应开关(7)相对设置,感应开关(7)通过感应与所述感应区(8)之间的距离控制警报器(6)工作进而实现预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上筒体(1);
下筒体(3),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可相对移动;
感应开关(7),其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的一侧;
警报器(6),其一端与感应开关(7)通电连接;
感应区(8),其设置在所述下筒体(3)上并与感应开关(7)相对设置,感应开关(7)通过感应与所述感应区(8)之间的距离控制警报器(6)工作进而实现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设置有平衡部件,其安装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用于平衡上筒体(1)伸入下筒体(3)的长度,使得该长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3)之间互为套装关系且可相对伸入或伸出;所述平衡部件是弹簧(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呈受拉状态,弹簧(2)的上端挂于上筒体(1)处,所述弹簧(2)下端固设在所述下筒体(3)的筒底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的上侧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笑建张世阔周俊坚马舜吴晋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