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33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导光板包含出光面,该出光面包含凸透镜、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该凸透镜位于该出光面的中央处,该第一微结构为环形结构,多个第一微结构彼此同心且环绕在该凸透镜的外围,该第二微结构为弧形结构且环绕在多个第一微结构的外围。该第一微结构与该第二微结构皆具有用于偏折透出光线的折射面,至少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微结构的折射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光学品味佳的导光板,以及应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因其体积小、环保、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背光光源的主流。由于LED具有点光源的发光特性,因此具有发光强度不均的问题。请参照图1,其是习知LCD的导光板10的外观示意图。导光板10包含出光表面11,出光表面11依照功能特性可区分成有效区(Activearea,AA)11a、混光区(Mixingarea)11b,边框13包含下边框13a,LED(未示出)设置于导光板10的其中一侧,由LED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的混光区11b,以使光线均匀化后从有效区11a出光,有效区11a即对应于习知LCD的可视范围。为了使有效区11a能够达到亮度均匀的要求,通常需要配置足够的混光距离C1,混光距离C1越长,有效区11a与出光表面11所占的比例越低,亦即LCD的占屏比越低。一般将混光距离C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n出光面,其包含:/n凸透镜,其位于所述出光面的中央处;/n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为环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彼此同心且环绕在所述凸透镜的外围;以及/n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为弧形结构且环绕在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外围;/n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皆具有用于偏折透出光线的折射面,至少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折射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出光面,其包含:
凸透镜,其位于所述出光面的中央处;
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为环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彼此同心且环绕在所述凸透镜的外围;以及
多个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微结构为弧形结构且环绕在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的外围;
其中,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皆具有用于偏折透出光线的折射面,至少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折射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突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射面的其中一者的倾斜程度相异于多个所述折射面的其中另一者的倾斜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射面的倾斜程度由所述出光面的内部朝所述出光面的外部渐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皆具有弧边,所述条状突起结构为弧形,所述条状突起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具有中央区及位于所述中央区外围的周边区,位于所述周边区的所述第一微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的所述折射面上设有所述条状突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育豪李宗龙陈雪茹叶静洁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