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13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口罩处理区域;脉冲强光辐照组件,包括脉冲氙气闪光管和导光组件,导光组件使脉冲氙气闪光管所发射的光线射向口罩处理区域;热辐射加热组件,包括辐射热源和热背射反射器,热背射反射器把辐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导向口罩处理区域;静电驻极再生电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和驻极电场接地极,口罩处理区域位于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与驻极电场接地极之间,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包括配对设置的辉光等离子放电针和诱导电极。该种口罩处理装置能够口罩进行快速脱水、消毒、除味、效率再生,使口罩能安全地再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新冠肺炎的爆发,使得口罩的使用量激增,全球口罩紧缺,在口罩的有效使用期内,如何提升其安全性、佩戴舒适性,保持口罩的效能具有实际意义。一般的防护口罩由三层材料构成:1、面层:采用疏水改性的PP、PET材料制成,主要功能是防止大粒径的水珠通过并对其进行附着。2、内层:也即过滤层,采用静电驻极纤维材料制成,静电驻极改性材料(主要为PP材料)经熔融、热风辅助喷射、高压静电驻极,形成直径为2~5um的丝状材料并堆积成无纺布面料,再经二次静电驻极,形成丝间结构含有静电场的过滤材料,当颗粒物通过时,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被吸附于表面进而被捕集。3、贴合层:采用亲水的纺粘无纺布制成,柔软无刺激,用于舒适的面部贴合。构成口罩过滤效率主要功能的是内层,也即过滤层。降低口罩过滤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颗粒物、微生物等被捕集附着,导致过滤效率下降;内部因素:呼出气体包含的水汽,咳嗽、喷嚏产生的飞沫,附着于过滤层,使得静电场强度下降,过滤效率下降,同时阻力增加。一些机构的研究表明,空气中随飞沫传播的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存活期大于3小时,附着在塑料表面的半衰期是6小时49分,口罩属于典型的塑料材料(其大部分原材料为PP、PET)。当口罩的各层富集具有感染性的细菌病毒后,尤其是随着内层含水量的增加导致的阻力增大,呼吸深度加大,会导致滤过性感染或接触感染概率增大。因此,目前建议口罩不要多次重复使用,而这也是造成口罩紧缺的主要原因。采用消毒液、表面活性剂浸泡、洗涤,可以去除富集的颗粒物,但同时也使得内层的纤维驻极电荷消失,失去过滤效果;采用蒸汽蒸、热水煮、烘箱烘干等方式,都将导致静电驻极特性消失,大幅降底过滤性能。如果能够对口罩进行快速脱水、消毒、除味、效率再生,在保证口罩的安全性、佩戴舒适性的情况下保持口罩的效能,使之能再生使用,将大大减缓目前口罩紧缺的局面,并满足以下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1.家庭:短时佩戴,出门购物、娱乐等;2.办公:会议、会客结束;短时人员密集场所接触后;集中办公场所定期再生;3.服务:超市收银、餐厅服务、娱乐场所服务,定期再生;4.医疗:一般场合的定期再生;5.酒店:餐厅就餐后、临时会客、外出等。但是,现有技术中,仍未存在一种能够对口罩进行快速脱水、消毒、除味、效率再生的装置,因此难以使口罩能安全地再生使用。UVC波段紫外线具有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已被实验验证对不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杀灭能力与辐照剂量,由于口罩为多层纤维堆积结构,快速杀灭深层微生物需要穿透力强大的UVC紫外线。合理设计并配备适合驱动电路的脉冲氙灯可以发射出瞬时功率数千瓦的强紫外光,具备强大的穿透性,适于短时间杀灭深层微生物。同时研究文献已证实,脉冲强光所包含的可见、红外波长产生的热效应和冲击效应,也具有对微生物的破坏与杀灭效果。在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杀菌消毒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聚丙烯材料的红外吸收峰值集中在2~4um波长,采用具备此波段发射能力的、可快速启动的电发热器件,配合热辐射背反射和汇聚导向结构,可使水和PP材料快速发热,表面所含水分蒸发,而处理区空气和金属围护构件较少发热。石英卤素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具备这一特性。臭氧、负离子具有消除气味、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少量臭氧处理的纺织物具有气味清新的直观感觉。静电驻极过程是高分子材料内部偶极子排序的过程,在外部电场的辅助下完成。PP纤维材料经加热后,施加外部电场,更易于重新驻极表面损失的静电场,冷却后,恢复表面静电驻极电场强度,进而恢复细微颗粒物的捕集能力。排风风扇和过虑器构成的排气结构,可以形成处理区域的负压室结构,类似医疗环境的负压隔离舱,使得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异味、微量臭氧、纤维脱落物甚至微生物被集中收集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以上部件配合适当的驱动控制电路、围护结构、安全措施,可以对使用中的口罩进行快速脱水、消毒、除味和效率再生,适合在非特定环境下的口罩有效、舒适的使用。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这样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其能够对口罩进行快速脱水、消毒、除味、效率再生,使口罩能安全地再生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口罩处理区域,其还包括脉冲强光辐照组件,其包括脉冲氙气闪光管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使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所发射的光线射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热辐射加热组件,其包括辐射热源和热背射反射器,所述热背射反射器把所述辐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静电驻极再生电场组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和驻极电场接地极,所述口罩处理区域位于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与驻极电场接地极之间,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包括配对设置的辉光等离子放电针和诱导电极。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抛物线反射罩以及设置在所述抛物线反射罩内的背射反射镜和前射反射镜;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位于所述抛物线反光镜的对称面上,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玻壳轴心与所述抛物线反光镜的焦点之间的距离为0~2r,其中r为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玻壳半径;以所述抛物线反射罩的出光口所朝向的方向为下方,所述背射反射镜位于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上方,所述前射反射镜位于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背射反射镜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朝下反射面,该两个朝下反射面的镜面夹角大于90°;所述前射反射镜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朝上反射面,该两个朝上反射面的镜面夹角大于90°。进一步地,所述热背射反射器包括热辐射反射镜,所述热辐射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抛物线反射罩内并位于所述前射反射镜的下方,所述辐射热源位于所述热辐射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热辐射反射镜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朝下反射面,该两个朝下反射面的镜面夹角大于90°。进一步地,所述驻极电场接地极为金属网状结构,所述驻极电场接地极设置在所述抛物线反射罩的出光口,所述驻极电场接地极的金属部分相对于所述出光口的面积占比小于10%。进一步地,所述辉光等离子放电针的一端为尖状结构,所述诱导电极为圆孔状,所述辉光等离子放电针指向所述诱导电极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口罩处理区域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风扇和过滤器组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设置有多个口罩挂架,所述输送链穿过所述壳体并能把口罩输送到所述口罩处理区域。进一步地,以所述口罩处理区域为分界,所述脉冲强光辐照组件、热辐射加热组件和驻极电场接地极位于同一侧并构成第一侧组件,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位于另一侧并构成第二侧组件;在所述输送链的输送路径的两侧,所述第一侧组件与第二侧组件设置有多组并交叉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输送链的输送路径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所有所述辉光等离子放电针与位于另一侧的所有所述辉光等离子放电针的高压极性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口罩处理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脉冲强光辐照组件,其包括脉冲氙气闪光管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使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所发射的光线射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n热辐射加热组件,其包括辐射热源和热背射反射器,所述热背射反射器把所述辐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n静电驻极再生电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和驻极电场接地极,所述口罩处理区域位于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与驻极电场接地极之间,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包括配对设置的辉光等离子放电针和诱导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口罩处理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脉冲强光辐照组件,其包括脉冲氙气闪光管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使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所发射的光线射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
热辐射加热组件,其包括辐射热源和热背射反射器,所述热背射反射器把所述辐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口罩处理区域;
静电驻极再生电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和驻极电场接地极,所述口罩处理区域位于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与驻极电场接地极之间,所述驻极电晕电场发射极包括配对设置的辉光等离子放电针和诱导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抛物线反射罩以及设置在所述抛物线反射罩内的背射反射镜和前射反射镜;
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位于所述抛物线反光镜的对称面上,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玻壳轴心与所述抛物线反光镜的焦点之间的距离为0~2r,其中r为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玻壳半径;
以所述抛物线反射罩的出光口所朝向的方向为下方,所述背射反射镜位于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上方,所述前射反射镜位于所述脉冲氙气闪光管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射反射镜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朝下反射面,该两个朝下反射面的镜面夹角大于90°;
所述前射反射镜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朝上反射面,该两个朝上反射面的镜面夹角大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背射反射器包括热辐射反射镜,所述热辐射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抛物线反射罩内并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柱王秀战张金莉
申请(专利权)人:悠飞广东顺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