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连接器用玻璃套管的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71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通信连接器用玻璃套管的固定方法,具体来讲,该方法用玻璃材料制造组装在连接光纤维用的连接器内部的套管(ferrule),其包括:为了控制光纤维的导光反射率而使断面呈D状切断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将具有切断面的玻璃套管结合在凸缘的收容空间的玻璃套管-凸缘结合工序;向由所述切断面形成的剩余收容空间内注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工序;在一个紫外线腔室内向填充有紫外线硬化树脂的若干个玻璃套管组合体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工序;以及去除流出紫外线硬化树脂而被硬化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去除工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切断面的表面状态良好,同时减少了破碎或产生裂纹的现象,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切断的玻璃套管固定在凸缘上,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玻璃材料制造出组装在用于连接光纤维的连接器内部的套管(FERRULE)的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作为信息传送媒介被使用铜芯电线通信装置容易受到外部电波或磁场的影响,由此,其信息传送状态不好,而且与电线的断面面积相比不能传送大量情报,因此,最近逐渐被几乎不发生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信息传送损失且可传送数万倍于原先铜芯电线的信息的光通信信息传送媒介所替代。光通信是利用光的信息传送媒介,作为其媒介装置利用具有极小的直径-约0.125mm(125um)的光纤维。光纤维连接在各个大都市之间、各个国家之间,因此其长度达到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因此,很难把它制造成一条线,需要在某些位置相连或者分离光纤维,在此,形成连接部或分离部的就是光纤维连接器。如图1所示,普通的连接器包括通过注塑成型以及超精密加工而在内部形成有贯通光纤维的引导孔11的圆筒形套管10,夹住所述套管10一端并进行固定的凸缘20,位于凸缘20外部的弹簧2,结合在套管外侧的止挡环3,作为外壳的框架4,以及保护所述引导孔11的帽5,在此,连接器的形状与结构有时按需要略微不同。如上所述,采用利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的套管的连接器因其材料的特性缘故,在连接器内部的光损失量较大,因此,最近试图利用光反射率高的玻璃材料制造玻璃套管,为了对贯穿玻璃套管内部的光纤维的光反射进行控制,有时切断玻璃套管的一部分后使用。作为玻璃套管的切断,在其长度方向上以使其断面呈D状而切断一部分,在现有技术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中,准备可收容圆筒形玻璃套管一半的具有若干个半圆形安装槽的夹具后,把玻璃套管安装在所述安装槽的状态下,使用水平移动在夹具上端的刀具切断玻璃套管的一部分,即突出于夹具上端的套管部分。但是,在现有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中,切断面一部分破碎或切断面的表面上产生裂纹,其原因在于,玻璃套管以毫不游动的状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因此,刀具与玻璃套管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全部作用在玻璃套管上的缘故。进而,所述工序制造的玻璃套管,其一侧面具有切断成D状的切断面,因此,当如图1所示地结合在凸缘20上时,玻璃套管10很容易从凸缘脱离。因此,为了把玻璃套管固定在凸缘上,使用了环氧树脂等粘接剂,但是由于粘接剂的硬化时间过长而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在环氧树脂的硬化过程中一部分树脂流到外部并硬化时不容易除去流到外部的树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玻璃套管的切断工序中防止由刀具的冲击引发的切断面破碎或出现裂纹的现象,从而高效地生产切断面的表面状态良好的玻璃套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短时间内简单地把具有达到所述目的的切断面的玻璃套管固定在凸缘上,同时,可以轻易除去流到外部并硬化了的粘接剂树脂的。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包括为了控制光纤维的导光反射率而使断面呈D状切断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将具有切断面的玻璃套管结合在凸缘的收容空间的玻璃套管-凸缘结合工序;向由所述切断面形成的剩余收容空间内注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工序;在紫外线腔室内向填充有紫外线硬化树脂的若干个玻璃套管组合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工序;以及去除流出紫外线硬化树脂而被硬化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去除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光通信连接器用套管组合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玻璃套管的固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玻璃套管切断工序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玻璃套管-凸缘的结合工序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紫外线树脂填充工序一个实施例中,填充前的状态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紫外线树脂填充工序一个实施例中,填充后状态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紫外线照射工序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紫外线树脂突出部去除工序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0玻璃套管 11引导孔12切断面20凸缘21收容空间 21a剩余空间30紫外线硬化树脂40紫外线腔室41紫外线灯 42套管载放基板43传送带50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玻璃套管的固定方法,包括使断面呈D状而切断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S1);将具有切断面的玻璃套管结合在凸缘的收容空间的玻璃套管-凸缘结合工序(S2);向由切断面形成在凸缘与套管之间的剩余收容空间内注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工序(S3);在紫外线腔室内向填充有紫外线硬化树脂的若干个玻璃套管组合体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工序(S4);以及去除流出紫外线硬化树脂而被硬化了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去除工序(S5)。接下来结合图3至图8,对玻璃套管的切断方法的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剖示图。在图3所示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S1中,在把若干个玻璃套管10装放在夹具6的状态下,为了把玻璃套管10固定在夹具6上而填充蜡状物(wax)7之后,利用水平移动在所述夹具6上部的刀具8、对高于夹具6上端的玻璃套管10的上部进行切断。所述蜡状物7具有在常温下被凝固成固体状态,加热时被熔化成液体状态的特性,例如,可以使用SHIFT WAX 528W(商品名),NIKKA SEIKO WAX(商品名)等。在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中,蜡状物7即使在硬化状态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和伸缩性,因此,可以吸收在刀具8与各玻璃套管10相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从而防止玻璃套管10的切断面12破碎,可得到断面状态良好的玻璃套管10。之后,为了除去临时固定玻璃套管10的蜡状物7而对夹具进行加热,则,蜡状物被熔化成液体状态,由此可轻易从从玻璃套管10上除去液状蜡状物7。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玻璃套管-凸缘的结合工序的立体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玻璃套管-凸缘的结合工序S2中,把具有切断面12的玻璃套管10一端插入到形成于凸缘20上部的圆形收容空间21内,并结合玻璃套管10与凸缘20。所述凸缘20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为,使用具有强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紫外线树脂填充工序中的填充前的状态剖示图,其中,图5a表示玻璃套管-凸缘结合状态纵向剖示图,图5b表示图5a的A-A线剖示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紫外线树脂填充工序中的填充后的状态剖示图,其中,图6a是玻璃套管-凸缘结合状态纵向剖示图,图6b是图6a的B-B线剖示图。如图5及图6所示,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工序S3是,为了使通过所述玻璃套管-凸缘组装工序S2形成的玻璃套管10与凸缘20互不分离而固定的工序,即,把玻璃套管10夹在凸缘20的收容空间21内时,由于玻璃套管10具有D状切断面12、因此,形成剩余收容空间21a,从而玻璃套管10与凸缘20处于松动状态、不能得到完全固定。因此,如图6所示,需要向剩余空间21a填充粘接树脂,从而不相分离而固定玻璃套管10与凸缘20,在此,作为玻璃套管10与凸缘20之间的固定用粘接树脂采用紫外线硬化树脂30为宜。通常,广泛采用的环氧树脂类粘接树脂,与异类或同类材料无关,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其硬化、粘接后的耐冲击性能、耐潮湿性能、耐热性能、防振性能优秀,因此广泛使用于各领域,但是,存在其在常温状态下需要硬化1小时以上、高温状态下需要硬化30分钟以上等的硬化时间长的缺陷,相反,紫外线硬化树脂30在露出于紫外线时,其具有约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套管的固定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内置于光通信用连接器内的玻璃套管与凸缘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圆筒形玻璃套管的断面呈D状而切断的玻璃套管切断工序;将具有切断面的玻璃套管结合在凸缘的圆形收容空间的玻璃套管-凸缘结合工序;向由切断面形成的剩余收容空间内注入紫外线硬化树脂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填充工序;以及去除流出紫外线硬化树脂而被硬化的突出部分的突出部去除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载律金章换刘载桓
申请(专利权)人:JCCom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