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各大汽车厂家不断采取缩缸、增压强化措施来提升发动机的效率,为此采用增压器的发动机已占市场主流,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高增压压力,此时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和涡轮端向中间区域的漏气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多级增压更为明显。此部分气体通过增压器的回油管直接进入发动机曲轴箱中,因其管路中含有大量气体,同时为保证增压器回油通畅,其在发动机上的回油口必须布置在机油液面以上,由此这些窜入曲轴箱的油气混合物就可能同发动机内部的运动件相碰,形成搅油,造成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携带大量机油进入燃烧室,进而引起烧机油、早燃爆震、排放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会增加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目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储油罐对机油和气体进行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较差,部分机油与可燃混合气以及燃烧废气混合而成的油雾容易直接顺着储油罐进入油底壳,影响机油的润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减少机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气腔室(1),所述油气腔室(1)的侧壁设置有油气入口(11),所述油气入口(11)被配置为与发动机增压器的回油管连通;/n粗分离腔室(2),与所述油气腔室(1)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1)下方,所述粗分离腔室(2)被配置为将油气混合物分离为第一机油和第一含油气体;/n精分离腔室(3),与所述油气腔室(1)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1)上方,所述精分离腔室(3)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含油气体分离为第二机油和第二含油气体,所述第二含油气体的含油量低于所述第一含油气体;/n回油通道(4),与所述精分离腔室(3)连通,所述回油通道(4)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气腔室(1),所述油气腔室(1)的侧壁设置有油气入口(11),所述油气入口(11)被配置为与发动机增压器的回油管连通;
粗分离腔室(2),与所述油气腔室(1)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1)下方,所述粗分离腔室(2)被配置为将油气混合物分离为第一机油和第一含油气体;
精分离腔室(3),与所述油气腔室(1)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1)上方,所述精分离腔室(3)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含油气体分离为第二机油和第二含油气体,所述第二含油气体的含油量低于所述第一含油气体;
回油通道(4),与所述精分离腔室(3)连通,所述回油通道(4)被配置为回收所述第二机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分离腔室(3)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连通的多个腔室单元(31),所述第一含油气体依次经由多个所述腔室单元(31)分离为所述第二机油和所述第二含油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单元(31)包括沿所述回油通道(4)周向分布的多个腔室结构(311),所述腔室结构(311)包括第二多孔板(3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结构(311)的底部设置有入气口(3112),所述腔室结构(31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113),所述入气口(3112)和所述出气口(3113)位于所述第二多孔板(311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龙,刘国昌,王抒楠,韩令海,卢德平,张日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