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05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包括工位A、工位B、工位C、工位D、工位E、工位F、工位G、工作台和输送辊道。本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输送辊道的上层手动,下层机动,用于托盘的周转,自动化装配可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每个工位都是配合进行,保证加工产品的唯一性、可识别性,避免重复操作与错误操作,压机用于压装定位、加紧的工件,压机的压力、行程、速度、保压时间等参数由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产品自动统一下发,压机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控制系统会自动采集、存储,并与二维码自动绑定在数据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具体为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
技术介绍
目前取力器产品种类较多,没有系统化的装配生产线,只有简易的生产工装和压装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监控产品质量。现设计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工装、设备和电气系统等手段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自动化装配过程,以优化现有的装配方式,现北方地区某齿轮装配基地普遍采用人工手动,压机辅助的方式进行装配,现场装配工具只有一台压机,压机的行程和压力根据不同产品进行设定,工件的上料、移动、下料全部由人来完成,但现有压机在装配过程中存在效率低、物料漏装、工艺参数达不到、不能将产品装配过程信息进行绑定以及存在很大人身伤害风险等一系列不足,目前国内的取力器多数用在自卸车上,所以对取力器的要求比较单一,取力器的设计专利国内很多,鉴于取力器需求量不大,自动化装配可参考的案例与文献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具有输送辊道的上层手动,下层机动,用于托盘的周转,自动化装配可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每个工位都是配合进行,保证加工产品的唯一性、可识别性,避免重复操作与错误操作,压机用于压装定位、加紧的工件,压机的压力、行程、速度、保压时间等参数由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产品自动统一下发,压机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控制系统会自动采集、存储,并与二维码自动绑定在数据库中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包括工位A、工位B、工位C、工位D、工位E、工位F、工位G、工作台和输送辊道,工位A、工位B、工位C、工位E、工位F、工位G均呈一排式放置,工位前设置工作台,工作台表面的前端焊接输送辊道,工位D设置在工位C的前面,工位A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人机界面、上料车、上料平台、升降机和料盒放置架,第一支撑架的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一人机界面,第一支撑架焊接在工作台的表面,工作台一边连接上料车,上料车的表面活动连接升降机,升降机上固定上料平台,工作台表面的前端安装输送辊道,输送辊道一侧固定料盒放置架;所述工位B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人机界面、轴承托架A、压力机A和卡簧托架A,第二支撑架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二人机界面,工作台上固定轴承托架A,轴承托架A托着第二人机界面,第二支撑架一侧连接压力机A在工作台上,压力机A上连接卡簧托架A;所述工位C包括第三支撑架、第三人机界面、轴承托架B、压力机B和卡簧托架B,第三支撑架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三人机界面,工作台上固定轴承托架B,轴承托架B托着第三人机界面,第三支撑架一侧连接压力机B在工作台上,压力机B上连接卡簧托架B;所述工位D包括移动平台、滚轮、加热箱、轴套放置架和轴套安装工装,移动平台底部四角安装滚轮,移动平台的顶端右边固定加热箱,移动平台的顶端左边安装轴套放置架,轴套放置架上放置轴套安装工装;所述工位E包括第四支撑架、第四人机界面、齿轮轴托架、压力机C和拆卸工装托架,第四支撑架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四人机界面,工作台上固定齿轮轴托架,齿轮轴托架设置在第四人机界面的下方,第四支撑架一侧连接压力机C在工作台上,压力机C顶部固定拆卸工装托架;所述工位F包括第五支撑架、第五人机界面、密封圈放置架、压力机D和端盖放置架,第五支撑架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五人机界面,工作台上固定密封圈放置架,密封圈放置架设置在第五人机界面的下方,密封圈放置架一侧连接端盖放置架,第五支撑架一侧连接压力机D在工作台上;所述工位G包括第六人机界面、扭力扳手、放置架、点胶机、下料区和下料车,第六人机界面安装在第五人机界面的对称位,第五支撑架的边上安装扭力扳手,工作台上设有放置架,输送辊道上设置点胶机,输送辊道的尾端设有下料区,下料区旁边连接下料车。优选的,所述齿轮轴托架的底端固定在工作台上,齿轮轴托架与第四支撑架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放置架底端固定在工作台上,密封圈放置架与第五支撑架连接。优选的,所述输送辊道贯穿工位A、工位B、工位C、工位E、工位F和工位G。优选的,所述第五人机界面和第六人机界面均安装在第五支撑架的顶面下端,第五人机界面与第六人机界面呈对称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输送辊道的上层手动,下层机动,用于托盘的周转,自动化装配可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每个工位都是配合进行,保证加工产品的唯一性、可识别性,避免重复操作与错误操作,压机用于压装定位、加紧的工件,压机的压力、行程、速度、保压时间等参数由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产品自动统一下发,压机在压装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控制系统会自动采集、存储,并与二维码自动绑定在数据库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位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位B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位C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工位D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工位E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位F、G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位A;11、第一支撑架;12、第一人机界面;13、上料车;14、上料平台;15、升降机;16、料盒放置架;2、工位B;21、第二支撑架;22、第二人机界面;23、轴承托架A;24、压力机A;25、卡簧托架A;3、工位C;31、第三支撑架;32、第三人机界面;33、轴承托架B;34、压力机B;35、卡簧托架B;4、工位D;41、移动平台;42、滚轮;43、加热箱;44、轴套放置架;45、轴套安装工装;5、工位E;51、第四支撑架;52、第四人机界面;53、齿轮轴托架;54、压力机C;55、拆卸工装托架;6、工位F;61、第五支撑架;62、第五人机界面;63、密封圈放置架;64、压力机D;65、端盖放置架;7、工位G;71、第六人机界面;72、扭力扳手;73、放置架;74、点胶机;75、下料区;76、下料车;8、工作台;9、输送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包括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D4、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工作台8和输送辊道9,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均呈一排式放置,工位前设置工作台8,工作台8表面的前端焊接输送辊道9,输送辊道9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包括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D(4)、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工作台(8)和输送辊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均呈一排式放置,工位前设置工作台(8),工作台(8)表面的前端焊接输送辊道(9),工位D(4)设置在工位C(3)的前面,工位A(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一人机界面(12)、上料车(13)、上料平台(14)、升降机(15)和料盒放置架(16),第一支撑架(11)的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一人机界面(12),第一支撑架(11)焊接在工作台(8)的表面,工作台(8)一边连接上料车(13),上料车(13)的表面活动连接升降机(15),升降机(15)上固定上料平台(14),工作台(8)表面的前端安装输送辊道(9),输送辊道(9)一侧固定料盒放置架(16);/n所述工位B(2)包括第二支撑架(21)、第二人机界面(22)、轴承托架A(23)、压力机A(24)和卡簧托架A(25),第二支撑架(2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二人机界面(22),工作台(8)上固定轴承托架A(23),轴承托架A(23)托着第二人机界面(22),第二支撑架(21)一侧连接压力机A(24)在工作台(8)上,压力机A(24)上连接卡簧托架A(25);/n所述工位C(3)包括第三支撑架(31)、第三人机界面(32)、轴承托架B(33)、压力机B(34)和卡簧托架B(35),第三支撑架(3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三人机界面(32),工作台(8)上固定轴承托架B(33),轴承托架B(33)托着第三人机界面(32),第三支撑架(31)一侧连接压力机B(34)在工作台(8)上,压力机B(34)上连接卡簧托架B(35);/n所述工位D(4)包括移动平台(41)、滚轮(42)、加热箱(43)、轴套放置架(44)和轴套安装工装(45),移动平台(41)底部四角安装滚轮(42),移动平台(41)的顶端右边固定加热箱(43),移动平台(41)的顶端左边安装轴套放置架(44),轴套放置架(44)上放置轴套安装工装(45);/n所述工位E(5)包括第四支撑架(51)、第四人机界面(52)、齿轮轴托架(53)、压力机C(54)和拆卸工装托架(55),第四支撑架(5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四人机界面(52),工作台(8)上固定齿轮轴托架(53),齿轮轴托架(53)设置在第四人机界面(52)的下方,第四支撑架(51)一侧连接压力机C(54)在工作台(8)上,压力机C(54)顶部固定拆卸工装托架(55);/n所述工位F(6)包括第五支撑架(61)、第五人机界面(62)、密封圈放置架(63)、压力机D(64)和端盖放置架(65),第五支撑架(6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五人机界面(62),工作台(8)上固定密封圈放置架(63),密封圈放置架(63)设置在第五人机界面(62)的下方,密封圈放置架(63)一侧连接端盖放置架(65),第五支撑架(61)一侧连接压力机D(64)在工作台(8)上;/n所述工位G(7)包括第六人机界面(71)、扭力扳手(72)、放置架(73)、点胶机(74)、下料区(75)和下料车(76),第六人机界面(71)安装在第五人机界面(62)的对称位,第五支撑架(61)的边上安装扭力扳手(72),工作台(8)上设有放置架(73),输送辊道(9)上设置点胶机(74),输送辊道(9)的尾端设有下料区(75),下料区(75)旁边连接下料车(76)。/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字采集兼具MES功能的齿轮取力器自动化装配线,包括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D(4)、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工作台(8)和输送辊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A(1)、工位B(2)、工位C(3)、工位E(5)、工位F(6)、工位G(7)均呈一排式放置,工位前设置工作台(8),工作台(8)表面的前端焊接输送辊道(9),工位D(4)设置在工位C(3)的前面,工位A(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一人机界面(12)、上料车(13)、上料平台(14)、升降机(15)和料盒放置架(16),第一支撑架(11)的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一人机界面(12),第一支撑架(11)焊接在工作台(8)的表面,工作台(8)一边连接上料车(13),上料车(13)的表面活动连接升降机(15),升降机(15)上固定上料平台(14),工作台(8)表面的前端安装输送辊道(9),输送辊道(9)一侧固定料盒放置架(16);
所述工位B(2)包括第二支撑架(21)、第二人机界面(22)、轴承托架A(23)、压力机A(24)和卡簧托架A(25),第二支撑架(2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二人机界面(22),工作台(8)上固定轴承托架A(23),轴承托架A(23)托着第二人机界面(22),第二支撑架(21)一侧连接压力机A(24)在工作台(8)上,压力机A(24)上连接卡簧托架A(25);
所述工位C(3)包括第三支撑架(31)、第三人机界面(32)、轴承托架B(33)、压力机B(34)和卡簧托架B(35),第三支撑架(31)顶面向下通过杆连接第三人机界面(32),工作台(8)上固定轴承托架B(33),轴承托架B(33)托着第三人机界面(32),第三支撑架(31)一侧连接压力机B(34)在工作台(8)上,压力机B(34)上连接卡簧托架B(35);
所述工位D(4)包括移动平台(41)、滚轮(42)、加热箱(43)、轴套放置架(44)和轴套安装工装(45),移动平台(41)底部四角安装滚轮(42),移动平台(41)的顶端右边固定加热箱(43),移动平台(41)的顶端左边安装轴套放置架(44),轴套放置架(44)上放置轴套安装工装(45);
所述工位E(5)包括第四支撑架(51)、第四人机界面(52)、齿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涛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