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02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包括呈阶梯圆柱状的膨胀芯轴,膨胀芯轴下部的轴肩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径;所述滚齿工装还包括与膨胀芯轴上端适配的防涨套,防涨套套在膨胀芯轴上后设置在从动齿轮内孔内与从动齿轮内孔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加工过程中受夹紧力及先后加工工序等因素影响工件极易变形的问题,内孔直径的圆柱度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并且也能达到较高的销孔位置度要求。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高精度从动齿轮双件滚齿工装。
技术介绍
从动齿轮是用于交通轨道上的高速齿轮。因此精度要求比较高,并且齿轮啮合侧隙控制在0.251~0.563mm(0.312mm范围内)。目前一般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粗车---UT探伤---正火---半精车---滚齿---渗碳淬火---精车---钻攻---精车2---精磨---磨齿---磁粉探伤----终检;但按以上工艺加工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并且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由于从动齿轮壁比较薄,径向刚度很弱,加工中极易产生变形。其主要技术要求是内孔和外圆的尺寸以及内孔台阶圆弧壁扣和一圈销孔。内孔直径的圆柱度要求比较高,并且销孔的位置度要求相对也要求高。在加工过程中受夹紧力及先后加工工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变形,导致以上各项技术要求难以保证。目前加工工艺具体如下:半精车内孔端面留磨量,并且直接钻销孔,虽然精度能保证但是热处理后,存在变形等因素,因此很难在去保证销孔的位置度要求。精车端面定位、外圆夹紧,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时采用高精度数控油机车床,性能尤佳,刀具选配的也合理,同时考虑到使用普通的三爪会因为夹紧面积较小生变形的因素,单独设计了子母附爪,加大了接触面积,基本上整个工件全部被抱住,理论上受力均匀,不应产生变形,加工时什么状态,加工完卡爪松开后,还应是什么状态。但实际加工出的里孔圆柱度超差,没有保证工艺的要求。由此可见,圆柱度是此工件的关键所在,如何控制圆柱度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高精度从动齿轮双件滚齿工装,解决了在加工过程中受夹紧力及先后加工工序等因素影响工件极易变形的问题,内孔直径的圆柱度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并且也能达到较高的销孔位置度要求。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包括呈阶梯圆柱状的膨胀芯轴,膨胀芯轴下部的轴肩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径;所述滚齿工装还包括与膨胀芯轴上端适配的防涨套,防涨套套在膨胀芯轴上后设置在从动齿轮内孔内与从动齿轮内孔紧配合。由于滚齿工序在半精车与精车工序之间,这里所述的“膨胀芯轴下部的轴肩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径”中的内孔指半精车后的孔(也即此时内孔是圆柱形孔)。工件圆周受力均匀,保证了内孔的圆柱度。同时钻销孔也能保证销孔的位置度。采用本技术滚齿装夹的时候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涨套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呈圆槽状,第二部分呈环状,第二部分的厚度为两件从动齿轮的厚度;膨胀芯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端、中段及轴肩;防涨套的第一部分套在膨胀芯轴的上端,防涨套的第二部分套在中段上,第二部分位于两件叠放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处。在膨胀芯轴上套上垫片后再套上防涨套的第二部分,然后将此膨胀芯轴由下至上插入两个零件的内孔直至垫片抵靠到下方零件的下端面,然后将防涨套的第一部分套在膨胀芯轴的上端直至防涨套的第一部分其下端面抵靠到上方零件的上端面,这样就保证了在滚齿加工时零件是被膨胀芯轴及防涨套紧密抵靠着的,这样滚齿时能够解决在加工过程中受夹紧力及先后加工工序等因素影响工件极易变形的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轴肩上方设置环形垫片,垫片一端抵靠轴肩端面、另一端抵靠从动齿轮的端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膨胀芯轴由上至下呈多阶梯圆柱状且由上至下尺寸越来越大;防涨套的第二部分包括基环,基环上设置与基环同心的环形槽,环形槽设有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基环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上,与环形槽适配设有环形插件,环形插件上端还一体连接有尺寸上大于环形插件的连接环,连接环外缘一体设有环形扩展套,环形插件、连接环、环形扩展套同心设置,环形扩展套高度与防涨套高度相当。通过环形扩展套的设置能够使得不同厚度的零件均能采用本防涨套以达到加工时实现内孔被撑住防止滚齿加工时的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防涨套的第二部分、环形扩展套及环形插件上设有纵向的泄压槽。泄压槽的设置能够保证防涨套的第二部件容易套在膨胀芯轴上、环形插件容易插入基环的环形槽内,还能保证环形扩展套容易套在基环外且处于内孔内。工艺上的改进有:在半精车时保证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在0.05mm以内,精车时先光一刀端面,以此端面定位。并且不使用原来的子母爪,采用整体附爪。使工件圆周受力均匀,保证了内孔的圆柱度。同时钻销孔也能保证销孔的位置度。采用本技术滚齿装夹的时候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配合对主动齿轮进行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对从动齿轮进行齿廓修形,提高齿轮的传动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初始啮合时的动载荷、减小偏载、降低噪声。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从而达到减小薄壁在冷加工时的变形,保证图纸的要求。工件圆周受力均匀,保证了内孔的圆柱度。同时钻销孔也能保证销孔的位置度。采用本技术滚齿装夹的时候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解决了在加工过程中受夹紧力及先后加工工序等因素影响工件极易变形的问题,内孔直径的圆柱度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并且也能达到较高的销孔位置度要求。可以两个一起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通过环形扩展套的设置能够使得不同厚度的零件均能采用本防涨套以达到加工时实现内孔被撑住防止滚齿加工时的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性。泄压槽的设置能够保证防涨套的第二部件容易套在膨胀芯轴上、环形插件容易插入基环的环形槽内,还能保证环形扩展套容易套在基环外且处于内孔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高精度从动齿轮双件滚齿工装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膨胀芯轴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防涨套的第二部分与环形插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面图。图中:1、膨胀芯轴;2、轴肩;3、从动齿轮;4、第一部分;5、第二部分;6、上端;7、垫片;8、环形槽;9、环形插件;10、连接环;11、环形扩展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效高精度从动齿轮双件滚齿工装,包括呈阶梯圆柱状的膨胀芯轴1,膨胀芯轴1下部的轴肩2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3的内孔孔径;所述滚齿工装还包括与膨胀芯轴1上端6适配的防涨套,防涨套套在膨胀芯轴1上后设置在从动齿轮3内孔内与从动齿轮3内孔紧配合。防涨套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4呈圆槽状,第二部分5呈环状,第二部分5的厚度为两件从动齿轮3的厚度;膨胀芯轴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端6、中段及轴肩2;防涨套的第一部分4套在膨胀芯轴1的上端6,防涨套的第二部分5套在中段上,第二部分5位于两件叠放的从动齿轮3的内孔处。轴肩2上方设置环形垫片7,垫片7一端抵靠轴肩2端面、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阶梯圆柱状的膨胀芯轴,膨胀芯轴下部的轴肩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径;所述滚齿工装还包括与膨胀芯轴上端适配的防涨套,防涨套套在膨胀芯轴上后设置在从动齿轮内孔内与从动齿轮内孔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阶梯圆柱状的膨胀芯轴,膨胀芯轴下部的轴肩其尺寸大于待滚齿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孔径;所述滚齿工装还包括与膨胀芯轴上端适配的防涨套,防涨套套在膨胀芯轴上后设置在从动齿轮内孔内与从动齿轮内孔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涨套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呈圆槽状,第二部分呈环状,第二部分的厚度为两件从动齿轮的厚度;膨胀芯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端、中段及轴肩;防涨套的第一部分套在膨胀芯轴的上端,防涨套的第二部分套在中段上,第二部分位于两件叠放的从动齿轮的内孔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动齿圈双件滚齿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