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恒温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82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和第一换热组件,内罐体设在外罐体内,且与外罐体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恒温介质的空腔,内罐体内部用于容纳药液;第一换热组件设在内罐体内,用于通入第二恒温介质并与药液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设置用于水浴加热的空腔,并在内罐体设置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能够延伸至内罐体内较深位置,使得内罐体的内外换热同时进行,有利于保持大容积的药液反应罐内部温度的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液恒温反应罐
本技术属于制药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
技术介绍
药液反应罐,是用于药物生产制备的反应釜,在多数药物的制备都需要药液反应罐内进行混合反应,由于药物的反应基本都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通常需要进行水浴保持恒温状态,但是在一些容积较大的药液反应罐在外部水浴的状态下,即使配合内部搅拌,也往往难以保持内部温度的均匀,造成药物反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容积的药液反应罐难以保持内部温度的均匀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和第一换热组件,内罐体设在外罐体内,且与外罐体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恒温介质的空腔,内罐体内部用于容纳药液;第一换热组件设在内罐体内,用于通入第二恒温介质并与药液换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包括进液管、回流管和换热支管;进液管设在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且进液端与内罐体连接;回流管,设在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并位于进液管一侧,且排液端与内罐体连接;换热支管为并列设置的若干组,每组换热支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回流管连接,且中部延伸至内罐体的下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在内罐体内,用于对药液进行搅拌,并使药液在内罐体内向上翻涌;换热支管外部设有螺旋翅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螺旋翅片根部围绕换热支管外壁设有若干通孔。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组换热支管上相邻的螺旋翅片的通孔错位设置;相邻的换热支管之间的螺旋翅片交叉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螺旋翅片外侧边缘向下弯曲,且向下弯曲的部位间隔设置若干缺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储液组件和换热泵,储液组件用于储存第二恒温介质,且与回流管连通;换热泵一端与储液组件连通,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组件为空腔,换热泵设在外罐体外侧,分别通过管路与空腔和进液管连通,第一恒温介质与第二恒温介质为同种恒温介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组件设在外罐体之外,且与用于控制第二恒温介质温度的温控组件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和换热泵,第二换热组件设在空腔内,用于与第一恒温介质进行换热,且两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两端一一对应连通,用于形成第二恒温介质的循环回路;换热泵设在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用于驱动第二恒温介质在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循环。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外罐体与内罐体之间设置用于水浴加热的空腔,并在内罐体设置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能够延伸至内罐体内较深位置,使得内罐体的内外换热同时进行,有利于保持大容积的药液反应罐内部温度的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主视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换热支管的仰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外罐体;20、内罐体;30、第一换热组件;31、进液管;32、回流管;33、换热支管;34、螺旋翅片;35、通孔;36、缺口;40、搅拌组件;50、换热泵;60、第二换热组件;70、储液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包括外罐体10、内罐体20和第一换热组件30,内罐体20设在外罐体10内,且与外罐体10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恒温介质的空腔,内罐体20内部用于容纳药液;第一换热组件30设在内罐体20内,用于通入第二恒温介质并与药液换热。第一恒温介质和第二恒温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导热的液体。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外罐体10与内罐体20之间设置用于水浴加热的空腔,并在内罐体20设置第一换热组件30,第一换热组件30能够延伸至内罐体20内较深位置,使得内罐体20的内外换热同时进行,有利于保持大容积的药液反应罐内部温度的均匀。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换热组件30包括进液管31、回流管32和换热支管33;进液管31设在内罐体20的中部或上部,且进液端与内罐体20连接;回流管32,设在内罐体20的中部或上部,并位于进液管31一侧,且排液端与内罐体20连接;换热支管33为并列设置的若干组,每组换热支管33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31和回流管32连接,且中部延伸至内罐体20的下部。内罐体20内部的第一换热组件30为绕内罐体20内壁方向布设的若干组,每组可以通过改变换热支管33的形态,形成沿内罐体20径向方向的若干层,以便于充分进行换热。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搅拌组件40,搅拌组件40设在内罐体20内,用于对药液进行搅拌,并使药液在内罐体20内向上翻涌;换热支管33外部设有螺旋翅片34。药液在向上翻涌时,经过换热支管33,受到螺旋翅片34的阻挡,沿着螺旋翅片34的方向运动,使得药液的流态变得更加复杂,流动方向更多,既有利于充分换热,又能使得药液向换热支管33向上和外周扩散,避免局部药液随流动趋势一直沿换热支管33运动,影响换热效率。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旋翅片34根部围绕换热支管33外壁设有若干通孔35。通孔35能够使一部分药液通过,避免上部的螺旋翅片34受到下部螺旋翅片34的阻挡后,接收不到下部流动的药液,造成局部区域的浪费。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位于同一组换热支管33上相邻的螺旋翅片34的通孔35错位设置,避免药液从通孔中经过后直接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流动;相邻的换热支管33之间的螺旋翅片34可以交叉设置,以充分利用空间。请参阅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药液恒温反应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旋翅片34外侧边缘向下弯曲,以控制药液向外扩散的量,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罐体;/n内罐体,设在所述外罐体内,且与所述外罐体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恒温介质的空腔,所述内罐体内部用于容纳药液;以及/n第一换热组件,设在所述内罐体内,用于通入第二恒温介质并与所述药液换热;/n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n进液管,设在所述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且进液端与所述内罐体连接;/n回流管,设在所述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一侧,且排液端与所述内罐体连接;以及/n换热支管,为并列设置的若干组,每组所述换热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回流管连接,且中部延伸至所述内罐体的下部;/n所述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n搅拌组件,设在所述内罐体内,用于对所述药液进行搅拌,并使所述药液在所述内罐体内向上翻涌;所述换热支管外部设有螺旋翅片;/n所述螺旋翅片外侧边缘向下弯曲,且向下弯曲的部位间隔设置若干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液恒温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罐体;
内罐体,设在所述外罐体内,且与所述外罐体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恒温介质的空腔,所述内罐体内部用于容纳药液;以及
第一换热组件,设在所述内罐体内,用于通入第二恒温介质并与所述药液换热;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
进液管,设在所述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且进液端与所述内罐体连接;
回流管,设在所述内罐体的中部或上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一侧,且排液端与所述内罐体连接;以及
换热支管,为并列设置的若干组,每组所述换热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回流管连接,且中部延伸至所述内罐体的下部;
所述药液恒温反应罐还包括:
搅拌组件,设在所述内罐体内,用于对所述药液进行搅拌,并使所述药液在所述内罐体内向上翻涌;所述换热支管外部设有螺旋翅片;
所述螺旋翅片外侧边缘向下弯曲,且向下弯曲的部位间隔设置若干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恒温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翅片根部围绕所述换热支管外壁设有若干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液恒温反应罐,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组所述换热支管上相邻的螺旋翅片的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焕新李连冬马辉韩悦崔永斌李传铭王熙宁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