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使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对半导体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刻蚀是半导体制造中的重要工艺,是将掩膜版上的图案转移到材料层上的过程,而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光刻工艺中由于波长极限的存在,使得刻蚀工艺遇到瓶颈,无法提供更小尺寸的沟槽的刻蚀。为了获得更小的间距尺寸,已经开发了多重图案化光刻(MPL)。已经尝试了两种形式的MPL,一种使用重复的光刻工艺(光刻-蚀刻-光刻或LELE)技术,而另一种基于自对准间隔件处理。在制造FinFET结构的鳍时,自对准间隔件处理是有利的。自对准间隔件处理通常被称为自对准双重处理(SADP)。在SADP中,通过图案化和蚀刻芯轴材料以光刻方式形成一组芯轴。然后,可以在芯轴的侧壁上形成侧壁间隔件。侧壁间隔件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芯轴材料之上沉积材料,去除水平表面上所沉积的材料,以及去除芯轴材料,留下侧壁间隔件来实现。侧壁间隔件的沉积可以导致远小于光刻形成芯轴可获得的间隔件宽度的间隔件宽度。然后,可以抛光侧壁间隔件和芯轴,以暴露芯轴和用作去除剩余的芯轴材料的蚀刻掩模的间隔件。SADP工艺涉及在预先图案化的芯轴的侧壁上形成间隔件作为膜层,从水平表面去除间隔件层,以及去除初始图案化的芯轴材料而留下间隔件本身。由于每一个芯轴有两个侧壁间隔件,因此线密度被加倍。因此,SADP适用于以初始光刻间距的一半来限定窄的鳍部。然而,由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基底;/n在所述基底表面形成第一材料层;/n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二材料层;/n在所述第二材料层表面形成多个分立的第一掩膜层,相邻第一掩膜层之间具有第一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掩膜层具有第一尺寸,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二尺寸;/n在所述第一槽底部的第二材料层内掺杂第一离子,在第二材料层内形成初始第一掺杂层;/n形成初始第一掺杂层后,去除初始第一掺杂层两侧的第二材料层,形成分别位于初始第一掺杂层两侧第二槽和初始第三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槽和初始第二槽具有第一尺寸;/n形成第二槽和初始第三槽后,对初始第三槽暴露出的初始第一掺杂层侧壁进行减薄处理形成第一掺杂层,使得所述初始第三槽形成为第三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掺杂层的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小于第二尺寸,所述第三槽的尺寸为第四尺寸,第四尺寸大于第一尺寸;/n在所述第二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内掺杂第二离子,在第一材料层内形成第一掺杂掩膜层;/n在所述第三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内掺杂第二离子,在第一材料层内形成第二掺杂掩膜层;/n形成第一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表面形成第一材料层;
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形成第二材料层;
在所述第二材料层表面形成多个分立的第一掩膜层,相邻第一掩膜层之间具有第一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掩膜层具有第一尺寸,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二尺寸;
在所述第一槽底部的第二材料层内掺杂第一离子,在第二材料层内形成初始第一掺杂层;
形成初始第一掺杂层后,去除初始第一掺杂层两侧的第二材料层,形成分别位于初始第一掺杂层两侧第二槽和初始第三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槽和初始第二槽具有第一尺寸;
形成第二槽和初始第三槽后,对初始第三槽暴露出的初始第一掺杂层侧壁进行减薄处理形成第一掺杂层,使得所述初始第三槽形成为第三槽,在平行于基底表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掺杂层的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小于第二尺寸,所述第三槽的尺寸为第四尺寸,第四尺寸大于第一尺寸;
在所述第二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内掺杂第二离子,在第一材料层内形成第一掺杂掩膜层;
在所述第三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内掺杂第二离子,在第一材料层内形成第二掺杂掩膜层;
形成第一掺杂掩膜层和第二掺杂掩膜层后,去除所述第一掺杂层和第一材料层,形成第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的形成方法包括: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对所述第二材料层进行第一离子掺杂,所述第一离子掺杂的掺杂离子为第一离子,使得第一槽底部的第二材料层形成为初始第一掺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掺杂的工艺包括:离子注入工艺或者固态源掺杂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包括:砷离子、硼离子、磷离子、镓离子或铟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掩膜层的形成方法包括:以所述第一掺杂层为掩膜,对所述第二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进行离子掺杂,所述离子掺杂的掺杂离子为第二离子,使得第二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一掺杂掩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掺杂掩膜层的形成方法包括:以所述第一掺杂层为掩膜,对所述第三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进行离子掺杂,所述离子掺杂的掺杂离子为第二离子,使得第三槽底部的第一材料层形成为第二掺杂掩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掺杂掩膜层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二掺杂掩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子包括:砷离子、硼离子、磷离子、镓离子或铟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表面形成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位于第一隔离层表面;所述第二槽和第三槽暴露出第一隔离层表面;形成第一掺杂掩膜层和第二掺杂掩膜层后,去除所述第一掺杂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二材料层,形成第五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五槽的方法包括:去除所述第一掺杂层;去除所述第一掺杂层后,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去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洋,纪世良,张冬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