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窑
,具体涉及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石灰回转窑别称滚筒回转窑,石灰回转窑结构先进,低压损的竖式预热器能有效提高预热效果,经预热后的石灰石入窑分解率可达20-25%。石灰回转窑为了更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提高回转窑保温效果,石灰回转窑的窑体内壁上设置有回转窑内衬,回转窑内衬为预制件和浇注料形成的环形结构,但是构成回转窑内衬的预制件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高温或碰撞造成掉砖现象,影响回转窑内衬的使用寿命,此外,一般的石灰窑内衬上的预制件和窑体内壁之间常设置有保温层,为了提高窑体内的空间利用,保温层一般较薄,影响内衬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回转窑内衬的预制件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掉砖现象和较薄的保温层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及其制作方法能够提高回转窑内衬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保温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包括预制件本体和锚固杆;所述预 ...
【技术保护点】
1.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件本体(2)和锚固杆(8);/n所述预制件本体(2)为上宽下窄的块状体,左右两侧面为直面,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窄的一面为向上凹陷的弧形面,所述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所在的圆环和窄的一面所在的圆环为同心圆,所述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开口向上的板槽(6),所述板槽(6)内设置有和板槽(6)相配应的保温板(5),所述预制件本体(2)左右侧面上分别沿预制件本体(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1)为弧形凸起朝右、开口朝左的贯穿预制件本体(2)前后侧面的弧形凹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件本体(2)和锚固杆(8);
所述预制件本体(2)为上宽下窄的块状体,左右两侧面为直面,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窄的一面为向上凹陷的弧形面,所述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所在的圆环和窄的一面所在的圆环为同心圆,所述预制件本体(2)宽的一面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开口向上的板槽(6),所述板槽(6)内设置有和板槽(6)相配应的保温板(5),所述预制件本体(2)左右侧面上分别沿预制件本体(2)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1)为弧形凸起朝右、开口朝左的贯穿预制件本体(2)前后侧面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凹槽(7)为弧形凸起朝左、开口朝右的的贯穿预制件本体(2)前后侧面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槽(1)到预制件本体(2)窄的一面的距离小于第二凹槽(7)到预制件本体(2)窄的一面的距离,所述预制件本体(2)的前部和后部内均水平设置有贯穿预制件本体(2)左右侧面顶端的通孔,所述每个通孔内均穿装固定有锚固杆(8),所述每个锚固杆(8)的左右两端均与预制件本体(2)的左右两侧面平齐,所述每个锚固杆(8)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由锚固件本体(3)和伸长杆(4)组成,所述锚固件本体(3)为水平设置的呈“S”型的杆体,所述每个锚固件本体(3)的一端连接于所在锚固杆(8)的端部,所述每个锚固件本体(3)的另一端向外呈水平状伸出,所述每个锚固件本体的两个开口分别朝向预制件本体(2)的前方和后方,所述每个锚固件本体的两个开口内壁上均连接有相互平行的伸长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槽(6)的纵截面为梯形或倒梯形的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灰窑内衬复合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槽(6)的纵截面为倒梯形的槽体时,所述板槽(6)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预制件本体(2)的左右侧面。
技术研发人员:付学宽,曹洪举,蔡英哲,刘武昌,张世君,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大润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青海成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