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思宇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8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底板、存车装置、转动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的底板中部安装有存车装置,存车装置中部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下端安装在底板上,存车装置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立体车库在针对车辆进行停放时,不能采用环形的停车方式,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停车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导致了停车空间的浪费,同时,不能通过对车轮进行阻挡实现对停放的车辆进行限位,车辆通过立体车库移动时易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车辆停放的稳定性,导致车辆出现损坏的现象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车库由此产生,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提高停车场容量、提高收益、增加停车费收入的有效工具,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目前,现有的立体车库在针对车辆进行停放时,通常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立体车库不能采用环形的停车方式,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停车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导致了停车空间的浪费;2、现有立体车库不能通过对车轮进行阻挡实现对停放的车辆进行限位,车辆通过立体车库移动时易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车辆停放的稳定性,导致车辆出现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立体车库在针对车辆进行停放时,不能采用环形的停车方式,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停车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导致了停车空间的浪费,同时,不能通过对车轮进行阻挡实现对停放的车辆进行限位,车辆通过立体车库移动时易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车辆停放的稳定性,导致车辆出现损坏的现象等难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底板、存车装置、转动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的底板中部安装有存车装置,存车装置中部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下端安装在底板上,存车装置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存车装置包括下存车机构、支撑杆和上存车机构,所述的底板中部安装有下存车机构,下存车机构上端均匀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安装有上存车机构,上存车机构与下存车机构结构一致,具体工作时,存车机构通过支撑杆与上存车机构连接,起到联动的作用。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杆、连接杆、保护盖、支撑柱、旋转块、拉升机构、推动气缸和隔挡机构,所述的转动杆下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板上,转动杆表面均匀安装有连接杆,位于下侧的连接杆外端与下存车机构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接杆外端与上存车机构连接,转动杆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保护盖,保护盖下端通过支撑柱安装在底板上,转动杆外表面上侧均匀设置有轮齿,轮齿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块,旋转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保护盖下端面连接,旋转块外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拉升机构,拉升机构与保护盖滑动连接,拉升机构前端连接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安装在保护盖下端面上,旋转块右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隔挡机构,隔挡机构安装在保护盖上,具体工作时,人工启动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通过拉升机构带动旋转块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转动,实现旋转换位的功能,隔挡机构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在取车时出现移动,从而提高了取车的效率。所述的下存车机构包括存车台、外滑轨、内滑轨、滑动架、隔挡板和限位支链,所述的底板中部安装有存车台,存车台右侧设置有开口,开口侧壁设置有倾斜面,存车台下壁上端安装有外滑轨,外滑轨内侧设置有内滑轨,内滑轨安装在存放台上,外滑轨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滑动台,滑动台呈环形分布,滑动台上端安装有隔挡板,隔挡板外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限位支链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上壁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升降装置将车辆送至滑动架上,隔挡板对车辆前端进行限位,之后,滑动架转动,限位支链对车辆后轮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车辆存放的稳定性。所述的限位支链包括传动齿轮、旋转螺杆、升降框、限位块、限位弹簧、下拉块、连接弹簧、限位条和齿条,所述的传动齿轮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上壁下端面连接,传动齿轮内部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升降框,升降框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下端与升降框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块外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下拉块,下拉块与升降框之间滑动连接,下拉块下端与升降框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下拉块下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下端连接有限位条,限位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升降框连接,限位条与旋转螺杆滑动连接,限位条下端安装在滑动架上,传动齿轮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齿条,齿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连接,具体工作时,首先,齿条与存车台上的倾斜面滑动配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之后,传动齿轮通过旋转螺杆带动升降框进行上升,最后,限位条通过钢丝绳对下拉块进行限位,下拉块对限位块进行顶升,从而实现对车辆后轮进行限位的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升降块、螺纹杆、驱动电机、滑动台、电动推杆、顶升气缸和顶升板,所述的升降架安装在底板上,升降架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升降块,升降块前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下端与底板滑动连接,螺纹杆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升降架上,升降块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动台,滑动台下端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安装在升降块上,滑动台上端对称安装有顶升气缸,顶升气缸上端安装有顶升板,具体工作时,首先,人工将车停在顶升板上端,之后,根据所需,手动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螺纹杆带动升降块上升,最后,顶升气缸通过顶升板将车辆顶起,电动推杆通过滑动台将车辆送至滑动架上,从而实现存车的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拉升机构包括拉升条、拉升块和辅助弹簧,所述的拉升条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保护盖下端面连接,拉升条右端面通过轴承连接有拉升块,拉升块与拉升条之间连接有辅助弹簧,具体工作时,拉升条在进给时,拉升块受力进行收缩,从而避免转动杆回转,之后,拉升条复位时,拉升块带动旋转块转动,从而实现换位的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块呈环形结构,旋转块侧壁内端面均匀设置有旋转齿,旋转齿与转动杆齿轮啮合,旋转块侧壁外端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拉升块滑动连接,具体工作时,旋转块起到传动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挡机构包括隔挡框、隔挡块和隔挡弹簧,所述的隔挡框安装在保护盖上,隔挡框内部滑动连接有隔挡块,隔挡块与隔挡框之间连接有隔挡弹簧,具体工作时,隔挡块起到隔挡限位的功能,避免转动杆回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块呈矩形结构,限位块内端面设置有弧面,限位块外端设置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与下拉块滑动配合,具体工作时,限位块起到对车轮进行限位的功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齿条外端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外表面设置有滚珠,滚珠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存车台上的倾斜面连接,具体工作时,滚珠与倾斜面配合,实现移动的功能。(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车库,采用环形的停车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停车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空间的浪费;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车库,所采用的存车装置可以在对停放的车辆进行限位,通过对车轮进行阻挡,避免车辆通过立体车库移动时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车辆停放的稳定性,避免了车辆出现损坏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底板(1)、存车装置(2)、转动装置(3)和升降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存车装置(2),存车装置(2)中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下端安装在底板(1)上,存车装置(2)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安装在底板(1)上;其中:/n所述的存车装置(2)包括下存车机构(21)、支撑杆(22)和上存车机构(23),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下存车机构(21),下存车机构(21)上端均匀安装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上端安装有上存车机构(23),上存车机构(23)与下存车机构(21)结构一致;/n所述的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杆(31)、连接杆(32)、保护盖(33)、支撑柱(34)、旋转块(35)、拉升机构(36)、推动气缸(37)和隔挡机构(38),所述的转动杆(31)下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板(1)上,转动杆(31)表面均匀安装有连接杆(32),位于下侧的连接杆(32)外端与下存车机构(21)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接杆(32)外端与上存车机构(23)连接,转动杆(31)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保护盖(33),保护盖(33)下端通过支撑柱(34)安装在底板(1)上,转动杆(31)外表面上侧均匀设置有轮齿,轮齿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块(35),旋转块(3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保护盖(33)下端面连接,旋转块(35)外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拉升机构(36),拉升机构(36)与保护盖(33)滑动连接,拉升机构(36)前端连接有推动气缸(37),推动气缸(37)安装在保护盖(33)下端面上,旋转块(35)右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隔挡机构(38),隔挡机构(38)安装在保护盖(33)上;/n所述的下存车机构(21)包括存车台(211)、外滑轨(212)、内滑轨(213)、滑动架(214)、隔挡板(215)和限位支链(216),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存车台(211),存车台(211)右侧设置有开口,开口侧壁设置有倾斜面,存车台(211)下壁上端安装有外滑轨(212),外滑轨(212)内侧设置有内滑轨(213),内滑轨(213)安装在存放台上,外滑轨(212)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滑动台(45),滑动台(45)呈环形分布,滑动台(45)上端安装有隔挡板(215),隔挡板(215)外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216),限位支链(216)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214)上壁连接;/n所述的限位支链(216)包括传动齿轮(2161)、旋转螺杆(2162)、升降框(2163)、限位块(2164)、限位弹簧(2165)、下拉块(2166)、连接弹簧(2167)、限位条(2168)和齿条(2169),所述的传动齿轮(21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214)上壁下端面连接,传动齿轮(2161)内部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螺杆(2162),旋转螺杆(2162)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升降框(2163),升降框(2163)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限位块(2164),限位块(2164)下端与升降框(2163)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2165),限位块(2164)外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下拉块(2166),下拉块(2166)与升降框(2163)之间滑动连接,下拉块(2166)下端与升降框(2163)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2167),下拉块(2166)下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下端连接有限位条(2168),限位条(216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升降框(2163)连接,限位条(2168)与旋转螺杆(2162)滑动连接,限位条(2168)下端安装在滑动架(214)上,传动齿轮(2161)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齿条(2169),齿条(2169)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21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底板(1)、存车装置(2)、转动装置(3)和升降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存车装置(2),存车装置(2)中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下端安装在底板(1)上,存车装置(2)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安装在底板(1)上;其中:
所述的存车装置(2)包括下存车机构(21)、支撑杆(22)和上存车机构(23),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下存车机构(21),下存车机构(21)上端均匀安装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上端安装有上存车机构(23),上存车机构(23)与下存车机构(21)结构一致;
所述的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杆(31)、连接杆(32)、保护盖(33)、支撑柱(34)、旋转块(35)、拉升机构(36)、推动气缸(37)和隔挡机构(38),所述的转动杆(31)下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底板(1)上,转动杆(31)表面均匀安装有连接杆(32),位于下侧的连接杆(32)外端与下存车机构(21)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接杆(32)外端与上存车机构(23)连接,转动杆(31)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保护盖(33),保护盖(33)下端通过支撑柱(34)安装在底板(1)上,转动杆(31)外表面上侧均匀设置有轮齿,轮齿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块(35),旋转块(3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保护盖(33)下端面连接,旋转块(35)外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拉升机构(36),拉升机构(36)与保护盖(33)滑动连接,拉升机构(36)前端连接有推动气缸(37),推动气缸(37)安装在保护盖(33)下端面上,旋转块(35)右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隔挡机构(38),隔挡机构(38)安装在保护盖(33)上;
所述的下存车机构(21)包括存车台(211)、外滑轨(212)、内滑轨(213)、滑动架(214)、隔挡板(215)和限位支链(216),所述的底板(1)中部安装有存车台(211),存车台(211)右侧设置有开口,开口侧壁设置有倾斜面,存车台(211)下壁上端安装有外滑轨(212),外滑轨(212)内侧设置有内滑轨(213),内滑轨(213)安装在存放台上,外滑轨(212)上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均匀连接有滑动台(45),滑动台(45)呈环形分布,滑动台(45)上端安装有隔挡板(215),隔挡板(215)外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216),限位支链(216)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214)上壁连接;
所述的限位支链(216)包括传动齿轮(2161)、旋转螺杆(2162)、升降框(2163)、限位块(2164)、限位弹簧(2165)、下拉块(2166)、连接弹簧(2167)、限位条(2168)和齿条(2169),所述的传动齿轮(216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架(214)上壁下端面连接,传动齿轮(2161)内部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连接有旋转螺杆(2162),旋转螺杆(2162)上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升降框(2163),升降框(2163)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限位块(2164),限位块(2164)下端与升降框(2163)之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耿思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