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7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用以补偿可更换连梁与墙肢连接时的轴向与转角位移差,实现可更换连梁与产生位移变动后墙肢的快速可靠连接,该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包括与剪力墙墙肢通过墙肢端螺栓固定的墙肢端端板、与墙肢端端板一体成型且带有扇形凸块的圆轴、上下两块结构相同且相对合装的限位转臂以及与设置在限位转臂上用以固定连接可更换连梁的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每个限位转臂的腰部开设用以穿过圆轴并对扇形凸块进行限位固定的带有内齿形槽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调节范围广、调节精度高、刚度大可靠性强、装配快捷、适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目前,高层建筑常采用联肢剪力墙结构作为其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形式,而在联肢剪力墙中,可更换连梁为其进行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容易产生严重的剪切型破坏,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换,剪力墙将会遭到巨大余震的威胁,灾后修复不易且不经济。为了快速恢复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需要尽快对可更换连梁进行更换。然而,在实际的对可更换连梁进行更换的施工中发现,因地震原因两端联肢剪力墙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倾斜,从而产生墙肢的转角位移与两侧墙肢相对的轴向位移。用于更换的连梁也会因生产加工的原因产生一定的轴向的误差。目前的施工中为了补偿存在的轴向位移与转角位移,常采用安置楔形板、改变可更换连梁内部构件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进行施工安装。但是,安置楔形板的方式难以保证联肢剪力墙恢复抗震性能需要的刚度,且可调节的轴向位移与转角位移的精度不足,而改变可更换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用以补偿可更换连梁与墙肢连接时的轴向与转角位移差,实现可更换连梁与产生位移变动后墙肢的快速可靠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包括与剪力墙墙肢通过墙肢端螺栓(1)固定的墙肢端端板(3)、与墙肢端端板(3)一体成型且带有扇形凸块(14)的圆轴(6)、上下两块结构相同且相对合装的限位转臂(5)以及与设置在限位转臂(5)上用以固定连接可更换连梁的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9),每个限位转臂(5)的腰部开设用以穿过圆轴(6)并对扇形凸块(14)进行限位固定的带有内齿形槽(12)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用以补偿可更换连梁与墙肢连接时的轴向与转角位移差,实现可更换连梁与产生位移变动后墙肢的快速可靠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包括与剪力墙墙肢通过墙肢端螺栓(1)固定的墙肢端端板(3)、与墙肢端端板(3)一体成型且带有扇形凸块(14)的圆轴(6)、上下两块结构相同且相对合装的限位转臂(5)以及与设置在限位转臂(5)上用以固定连接可更换连梁的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9),每个限位转臂(5)的腰部开设用以穿过圆轴(6)并对扇形凸块(14)进行限位固定的带有内齿形槽(12)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肢端端板(3)包括主体板、与主体板尾部一体成型的上下两块转向凸台以及与主体板头部一体成型的肋块(11),每块转向凸台分别与对应的限位转臂(5)头部转动接触,所述的肋块(11)伸入上下两块限位转臂(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转臂(5)的头部外缘形状为一圆弧、两侧腰部的外缘形状为与圆弧平滑连接的直线,尾部的外缘形状为一直线,且上下两块限位转臂(5)的尾部齐平形成限位转臂尾部平面(10),用以设置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凸台相对于限位转臂(5)的头部设有与之形状匹配的凹槽,该凹槽顶部形状为一圆弧,两侧为与顶部圆弧平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伽锃姜智宫楠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