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64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ε‑聚赖氨酸,以及增塑剂;所述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的质量比为2:1;ε‑聚赖氨酸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5wt%;增塑剂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2wt%。本发明专利技术以ε‑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微晶纤维素三个可食用基材,使用微晶纤维素作为成膜基质,聚谷氨酸作为吸水剂,ε‑聚赖氨酸作为抗菌剂,开发出集抑菌、水分调控、可降解三位一体功能化保鲜膜材料,其结构为水凝胶三维网状,实现肉品血水的有效吸附,避免染菌;同时水凝胶保湿锁水功效可防止产品过度失水变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保鲜技术及领域,具体是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淡水鱼在捕获后和加工过程中易导致鱼肉蛋白分解使鱼肉产生不良的气味而改变鱼肉原有的风味,同时引起鱼体腐败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淡水鱼在贮藏过程中易受腐败菌、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的侵染而失鲜变质。新鲜处理的鱼肉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也难免有汁液流出现象,这些流出的汁液不仅影响鱼肉产品的外貌感官,而且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鱼肉的商业价值。冷藏结合防腐剂保鲜是一种控制食物腐败的传统方法,但由于防腐剂的残留,人食用后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多种因素造成的食品腐败,对经济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如何保持淡水鱼肉良好的食用品质并且改善鱼肉产品外观,对淡水鱼保鲜加工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使用的传统PE(聚乙烯)保鲜膜,虽然能隔绝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杂菌对产品的污染等基本功能,但也只能使新鲜鱼肉再持续延长保存2~3天,保质期短;传统PE保鲜膜可降解性差,长期积压留存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隐患;并且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n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nε-聚赖氨酸,以及/n增塑剂;/n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的质量比为2:1;/n所述ε-聚赖氨酸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5wt%;/n所述增塑剂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2wt%。/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
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
ε-聚赖氨酸,以及
增塑剂;
其中,所述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的质量比为2:1;
所述ε-聚赖氨酸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5wt%;
所述增塑剂添加量为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总质量的1~2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的浓度为6~1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的浓度为5~15wt%,其中,γ-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50万~100万D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甘油、木糖醇、山梨醇、乙二醇或聚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5.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配置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
(2)将步骤(1)配置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水悬浮液和γ-聚谷氨酸水悬浮液混合搅拌,得到微晶纤维素-γ-聚谷氨酸混合液;
(3)向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王宇杨凯徐虹李莎雷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