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为自动发光装置,其优点在于其提供较宽的视角、较大的对比率和较快的响应时间。有机EL元件是利用了如下原理的自发光元件:通过施加电场,利用由阳极注入的空穴与由阴极注入的电子的复合能使荧光性物质发光。它具有如下结构:阳极、阴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有机层。为了提高有机EL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材料层需要包括具有不同材料的多层,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在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来自阳极的空穴注入层和来自阴极的电子注入层产生的激子在迁移至基态时产生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空穴传输层可改变空穴到发光层的空穴传输效率、发光效率、寿命等。根据现有的技术,在空穴传输层中或在空穴注入层中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特别是如下所述的三芳胺衍生物,其能常含有至少两个三芳氨基基团或至少一个三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化学式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化学式1所示:
其中,Ar1、Ar2、Ar3、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至60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0-C30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至60元芳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6元至60元芳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金刚烷基;
R1选自:氢、取代或非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3元至30元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0-C30稠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氧基;
L1、L2为连接键,或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7杂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3-C30杂芳基;或L1、L2各自独立地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环或多环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脂肪族环或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芳香族环;
所述脂肪族环或芳香族环中至少一个碳原子置换为氮、氧或硫。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芴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溶于DMF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CuI、邻菲罗啉、CS2CO3,升温搅拌,降温,加水搅拌,待固体析出完毕后,抽滤,得目标产物,将目标产物用二氯甲烷溶解,用管柱色谱法纯化剩余物质,得中间体C;
(2)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C、化合物D、四(三苯基膦)钯和碳酸钾加入到甲苯、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升温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待固体析出完毕后,抽滤后用水洗涤除去盐,再用乙醇淋洗,干燥滤饼,置于1,4-二氧六环中重结晶,得中间体E;
(3)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E、化合物F、四(三苯基膦)钯和碳酸钾加入到甲苯、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升温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待固体析出完毕后,抽滤后用水洗涤除去盐,再用乙醇淋洗,干燥滤饼,用管柱色谱法纯化剩余物质,得如化学式1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宇,王永光,张雪,王进政,张鹤,黄悦,汪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