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46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包括分流管道、中继管道、封堵机构和电磁铁;分流管道内设有外流道和内流道,外流道包围于内流道外,外流道与内流道密封分隔;中继管道与分流管道连接导通,中继管道内设有可被磁吸的封堵机构,中继管道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开启用于控制封堵机构在中继管道内移动,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与外流道的导通,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与内流道的导通;即水流在外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散热效果,水流在内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保温效果,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管道内部工况实时调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输水管道在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但自然和工程环境存在无法控制的复杂工况,如冬天为了防止结冰堵塞通常希望管道有尽可能强的保暖能力;散热系统中又希望管道有尽可能强的散热能力;动力电池水冷散热系统冬季工况下,前期希望通过管道传输热水来快速预热电池,启动一段时间之后又需要管道有尽可能强的散热能力;即不同工况下对管道内水温高低和管道保暖/散热能力均有着不同的需求,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管道内部工况实时调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管道内部工况实时调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包括分流管道、中继管道、封堵机构和电磁铁;所述分流管道内设有外流道和内流道,所述外流道包围于所述内流道外,所述外流道与所述内流道密封分隔;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中继管道内设有可被磁吸的所述封堵机构,所述中继管道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开启用于控制所述封堵机构在所述中继管道内移动,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外流道的导通,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内流道的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管道与所述中继管道的连接处设有水流分割器;所述水流分割器设有隔板和导流通道;所述隔板遮盖所述内流道,所述隔板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通道围绕所述隔板的周侧设置,所述导流通道与外流道连接导通;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导流孔,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导流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连接杆、封堵塞、密封垫和可被磁吸的第一法兰盘;所述封堵塞设于所述连接杆邻近所述内流道的端部,所述封堵塞与所述导流孔相对布置,所述封堵塞的移动用于封堵和导通所述导流孔;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导流通道相对布置,所述密封垫置于所述封堵塞与所述第一法兰盘之间,所述密封垫的移动用于封堵和导通所述导流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机构还包括可被磁吸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一法兰盘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密封垫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丝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螺母,所述第一定位螺母布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相对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螺母,所述第二定位螺母布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相对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为不锈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塞设有导向部,从所述分流管道往所述中继管道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的直径线性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管道和所述中继管道均连接导通有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上均设有加热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中继管道外,所述电磁铁围绕所述中继管道的外壁呈周向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外流道的导通,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内流道的导通,所以封堵机构的移动能够控制水流仅在外流道或内流道内流动,而此时的所述外流道包围于所述内流道外,因此水流在外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散热效果,水流在内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保温效果,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管道内部工况实时调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新型热管理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分流管道与水流分割器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封堵机构封堵外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封堵机构封堵内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0、分流管道;11、外流道;12、内流道;20、中继管道;30、封堵机构;31、连接杆;32、封堵塞;321、导向部;33、密封垫;34、第一法兰盘;35、第二法兰盘;36、第一定位螺母;37、第二定位螺母;40、电磁铁;50、电源;60、控制器;70、水流分割器;71、隔板;72、导流通道;73、导流孔;80、传输管道;90、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新型热管理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分流管道10、中继管道20、封堵机构30和电磁铁40;分流管道10内设有外流道11和内流道12,外流道11包围于内流道12外,外流道11与内流道12密封分隔;中继管道20与分流管道10连接导通,中继管道20内设有可被磁吸的封堵机构30,中继管道20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电磁铁40,电磁铁40的开启用于控制封堵机构30在中继管道20内移动,封堵机构30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20与外流道11的导通,封堵机构30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20与内流道12的导通。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电磁铁40为两个,两个电磁铁40分布于中继管道20的左右两端,电磁铁40设于中继管道20外,电磁铁40围绕中继管道20的外壁呈周向布置;譬如当左侧电磁铁40启动时,右侧电磁铁40将关闭,左侧电磁铁40将可吸引封堵机构30向左移动,当左侧电磁铁40关闭,右侧电磁铁40启动时,右侧电磁铁40将可吸引封堵机构30向右移动;其中,此时为实现电磁铁40的启闭,此实施例还设有电源50和控制器60,电源50与控制器60电性连接,控制器60与电磁铁40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控制器60对电磁铁40供电状态的控制。如图1至图3所示,此实施例分流管道10与中继管道20的连接处设有水流分割器70;水流分割器70设有隔板71和导流通道72;隔板71遮盖内流道12,隔板71上设有导流孔73;导流通道72围绕隔板71的周侧设置,导流通道72与外流道11连接导通;封堵机构30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导流孔73,封堵机构30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导流通道72。即当封堵机构30封堵导流孔73时,外流道11将通过导流通道72与中继管道20连接导通,当封堵机构30封堵导流通道72时,内流道12将通过导流孔73与中继管道20连接导通,从而实现外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分流管道、中继管道、封堵机构和电磁铁;/n所述分流管道内设有外流道和内流道,所述外流道包围于所述内流道外,所述外流道与所述内流道密封分隔;/n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中继管道内设有可被磁吸的所述封堵机构,所述中继管道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开启用于控制所述封堵机构在所述中继管道内移动,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外流道的导通,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内流道的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流管道、中继管道、封堵机构和电磁铁;
所述分流管道内设有外流道和内流道,所述外流道包围于所述内流道外,所述外流道与所述内流道密封分隔;
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中继管道内设有可被磁吸的所述封堵机构,所述中继管道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开启用于控制所述封堵机构在所述中继管道内移动,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外流道的导通,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中继管道与所述内流道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管道与所述中继管道的连接处设有水流分割器;
所述水流分割器设有隔板和导流通道;所述隔板遮盖所述内流道,所述隔板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通道围绕所述隔板的周侧设置,所述导流通道与外流道连接导通;
所述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导流孔,所述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所述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连接杆、封堵塞、密封垫和可被磁吸的第一法兰盘;
所述封堵塞设于所述连接杆邻近所述内流道的端部,所述封堵塞与所述导流孔相对布置,所述封堵塞的移动用于封堵和导通所述导流孔;
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导流通道相对布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千谭晓军唐兆家刘宏鑫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