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隔热膜贴片,用来阻隔阳光的热源,包含:一个由20~200层基膜堆叠而成的基层单元,以及直接或间接和该基层单元结合的抗红外线层、抗刮耐磨层、抗紫外线层。该基层单元的基膜的厚度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并为两种不同材料制成,而抗红外线层是在一个基质中加入0.5~1.0重量%的抗红外线纳米级粉体,抗紫外线层则是含有0.3~0.7重量%的苯并三唑的树脂,该抗刮耐磨层是一种含有0.2重量%的六硼化镧的聚酯化合物。借前述各层的组合,可以使贴片具有适当的透光率,同时具有较佳的抗紫外线、抗红外线及抗刮、耐磨等等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隔热膜贴片,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贴合在例如玻 璃、镜片等等基材的表面,并用来阻隔阳光热源的多层隔热膜贴片。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技艺中,具有适当厚度的聚酯(polyester,简禾妳ET)薄膜经常被 当作隔热膜贴片来使用,这种单层PET薄膜虽然具有适当的强度,但其抵抗光 线的效果不佳,为了使PET薄膜具有较佳的抗红外线及抗紫外线能力,有时业 者会砂ET薄膜的表面覆盖一层含有例如镍、银、铝、铬等金属的薄层,或 者增加一层含有机染料的染色薄层。前述金属或染色薄层的设计,虽然可以增 加贴片抗红外线及抗紫外线的功效,但是金属薄层有时会阻碍通讯器材的讯号 接收,造成周遭环境收讯品质的不佳,而染色薄层的设计,会因为染料受到阳 光照射逐渐褪色的影响,产生隔热效果降低的缺失,因此,以往以聚酯薄膜作 为基底的隔热膜贴片在使用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在兼顾透光率的同时,具有较佳隔热、抗红 外线、抗紫外线、耐磨等功效的多层隔热膜贴片。本专利技术多层隔热膜贴片是可贴附在例如玻璃、镜片等等基材的表面, 包含 一个具有两间隔表面的基层单元、 一片结合在基层单元的其中一个表面 上的抗红外线层、 一片结合在该基层单元的另一表面上的抗紫外线层,以及一 个选择地结合在该抗红外线层及抗紫外线层中的其中的一上并远离基材的抗 刮耐磨层。本专利技术的基层单元是使用申请人所申请的日本特开平9-300540号专利技术案所揭示的彩虹反射膜为基底,为了使彩虹反射膜适合作为隔热膜贴片,该基层 单元包括数片第一基膜,以及间隔地位在两两相邻第一基膜间的数片第二基 膜,为了兼具较佳的透光率及隔热效果,该第一及第二基膜的层数总和为2(K200层,较佳为70~200层,且每一基膜的厚度都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 也就是说,上述基膜的厚度为38()(K8000A。又本专利技术第一基膜占基层单元总重量的30~50重量%,其是由丙烯酸系 (aciyl)树脂制成,具体例如甲基丙烯酸酉旨(methylacrylate)、乙基丙烯酸酉l(ethyl aciylate)、 丁基丙烯酸酉^(but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酉旨(methyl methaciylate)、 乙基丙烯酸甲酯(ethyl methacrylate)、 丁基丙烯酸甲酉旨(butyl methaciylate)等等较 低分子量的丙烯酸系单体的聚合物,或者以该等单体为主成份,并和其它可共 聚合单体混合而成的聚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1膜占基层单元总重量的50~70重量%,其是由聚对苯二甲 酸丁醇酉^(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以下简称A成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弹性体(以下简称B成份),以及线状低密度聚乙烯(polyethylene,以下简称C 成份)等聚合物混合而成。在本专利技术中,A成份可以由W丁二戰l,4-butanedio1) 和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或者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terephthalate)的触媒性縮聚反应所得的聚合物,也就是说,A成份只要是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且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就可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此外, 本专利技术的B成份也可以自,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乙二醇的聚合物,较佳 是嵌段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C成份可以是市面上贩卖的线状低密度聚合物,上述 聚乙烯的比重为0.85~0.93,熔融指数(melt index,简称MI)为1 50。本专利技术第二基膜中该A成份的使用量为80^5重量o/。,较佳为85一3重量 %,而B成份的使用量为3 15重M0/。,较佳为5~10重量%, C成份的使用量为 0.5 5重量%,较佳为1.0~5重量%,前述成分依特定比例熔融混合后,就可制 成本专利技术所需的第二基膜。帝随时分别将形成第一基膜及第二基膜的材料加入两台押出机,以形成 各别的树脂熔融物,然后以滚压铸造法让将要形成薄膜的树脂流动体往一单集 、;荒管平膜片模具流动,上述树脂流动体会受到模具的作用而被扩张,最终被薄 化成模具出口的厚度,而各相隔堆叠的第一及第二基膜的厚度,可以借由一个 进给端口模块的调整来改变,在制隨时介于中间的第一及第二基膜的厚度相对 较薄,但最外层的两层基膜的厚度相对较厚。又本专利技术为了得到具有较佳阻隔红外线及紫外线能力的基层单元,该第 一基膜的折射率和合成的第二基膜的折射率相差0.03~0.17,较佳是介于0.06^0.17。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基膜可使用折射率较低(例如 r^l.49)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酉^(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而第二基 膜可使用85一3重量y。且粘度为l,.OPa.a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BT)、 5 10重量。/。由PBT及聚乙二醇聚合的共聚物,以及1 5 重量%的密度为0.92、熔融指数为2的聚乙烯,其中第二基膜(也就是高折射率 树脂,例如折射率为1,52 1.66):第一基膜(也就是低折射率树脂)的比率为2: 1, 借由压铸法以交互积叠的方式堆叠123层,其中,第一基膜的单层厚度为 0.07pm,第二基膜的单层厚度为0.15pm。借此材料及各层厚度的控制,可以 制得具有较佳抗红外线及抗紫外线能力的基层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抗红外线层是以薄膜涂布技术沉积在基层单元的一个表面上, 上述抗红外线层是采用例如聚碳酸酯等聚合物粘结剂为基质,并加入0.5 1.0重量y。可吸收红外线的纳米级涂料,适合于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级涂料例如粉体粒径介于10(M50nm的氧化铟锡、氧化锡锑等化合物,其涂布的厚度以l l(^m 为较佳。由于不同粒径的纳米级涂料会影响贴片对于阳光中红外线的阻隔效 果,并造成外观颜色上的差异,因此,采用何种粒径的粉体是依实际需要而定。 本专利技术抗刮耐磨层也是以涂布的方式覆盖在抗红外线层上,以避免抗红 夕卜线层受到损伤、刮伤,上舰刮耐磨层縣用聚酯化合物为基质,并加入0.2 重*%例如六硼化镧的抗刮耐磨剂,涂布后以加温烘烤的方式使其固化,固化 后该抗刮耐磨层的厚度介于l 2jim。本专利技术的抗紫外线层除了具有阻隔紫外线的功能外,也具有接着性高、高耐加热性、,显性對争性,以便使制成的隔热膜贴片能够有效地直接粘贴在玻璃或者镜片,材上,但本专利技术在设计上,并不以抗紫外线层本身具有粘性为必要。上述抗紫外线层也是以涂布的方式,将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系粘着剂覆盖于基层单元的一 个表面上,其中该紫 夕卜线吸收剂可以例如苯并三唑(benzotriazole),其使用量以0.3^0.7重量%为较佳,涂布的厚度为l 5pm。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层隔热膜贴片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l参阅图l,本实施例的多层隔热膜贴片l可以贴覆在例如玻璃、镜片等的 一个基材10上,包含 一个基层单元ll、 一个抗红外线层12、 一个抗刮耐磨层13,以及一个抗紫外线层14,该基层单元ll是由多数间隔的第一基膜出,以 及多数介于相邻第一基膜l 11间的第二基膜l 12交互堆叠而成,上述第一及第二 基膜lll、 112的膜数总合为100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隔热膜贴片,可贴附在一基材上,其特征在于:该多层隔热膜贴片包含:一基层单元,包括合计20~200层的数第一基膜,以及材料不同于第一基膜的数第二基膜,上述第一及第二基膜的厚度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且该基层单元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 间隔的第二表面;一抗红外线层,和基层单元固定地结合,含有抗红外线的纳米级涂料;一抗紫外线层,和基层单元固定地结合,并且和抗红外线层分别地结合在基层单元的第一及第二表面上,含有抗紫外线剂;及一抗刮耐磨层,选择地和抗红外 线层或抗紫外线层固定地粘结,并远离基材,含有抗刮耐磨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全坤,
申请(专利权)人:日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