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27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所述制备系统包括:羧化反应釜,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装填有离子液体催化剂;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设置有微界面机组,所述微界面机组由若干个微界面发生器构成,所述羧化反应釜的侧壁上设置有气相进料口、氧化剂进料口以及烯烃进料口,二氧化碳从所述气相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羧化反应釜内部的微界面机组内部以用于破碎二氧化碳气体为微米级别的微气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系统增大羧化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原位生成的环状碳酸酯之间的相界传质面积,并进行充分混合再进行羧化反应,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二氧化碳和环状碳酸酯羧化反应在反应釜内部无法得到充分混合,导致系统反应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状碳酸酯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环状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产品,环状碳酸酯在有机合成中间体,极性非质子型溶剂,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聚合物单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合成环状碳酸酯是采用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羧化法。该工艺采用金属卤化物和铵盐为催化剂,在压力2.0-5.0MPa和温度100-150℃下实现了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然而大部分环氧化合物有毒性,可能会诱发癌症。相较于环氧化合物,烯烃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且毒性较小。烯烃通过环氧化反应可以制备化合物。以烯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咪唑碳酸氢盐离子液体为双功能催化剂,将烯烃环氧化反应和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羧化反应串联,一步合成环状碳酸酯。烯烃与二氧化碳氧化羧化法生产环状碳酸酯可以降低原料成本,避免环氧化合物的分离及存储,简化生产流程。同时,现有的二氧化碳羧化反应系统制备环状碳酸酯时,是通过将液体原料和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反应釜中进行羧化反应,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和液体原料在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羧化反应釜,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装填有离子液体催化剂;/n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设置有微界面机组,所述微界面机组由若干个微界面发生器构成,所述羧化反应釜的侧壁上设置有气相进料口、氧化剂进料口以及烯烃进料口,二氧化碳从所述气相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羧化反应釜内部的微界面机组内部以用于破碎二氧化碳气体为微米级别的微气泡;/n从所述羧化反应釜内反应后的氧化羧化反应液依次经过闪蒸罐、脱水塔、精馏塔提纯后,得到环状碳酸酯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羧化反应釜,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装填有离子液体催化剂;
所述羧化反应釜内设置有微界面机组,所述微界面机组由若干个微界面发生器构成,所述羧化反应釜的侧壁上设置有气相进料口、氧化剂进料口以及烯烃进料口,二氧化碳从所述气相进料口进入到所述羧化反应釜内部的微界面机组内部以用于破碎二氧化碳气体为微米级别的微气泡;
从所述羧化反应釜内反应后的氧化羧化反应液依次经过闪蒸罐、脱水塔、精馏塔提纯后,得到环状碳酸酯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羧化反应釜内的微界面发生器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每个微界面发生器之间设置有液体互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的个数为3个,相邻所述微界面发生器之间的底面与顶面之间连接有所述液体互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进料口外接有气源输送管道以用于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微界面机组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进料口外接有氧化剂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炳周政胡兴邦刘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