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29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属于燃烧技术领域。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该烧嘴有两种助燃模式,适合冶金加热炉改造;富氧烟气助燃模式下,大大降低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
本技术属于燃烧
,涉及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
技术介绍
碳减排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有利于碳减排的CO2捕集和分离技术目前已相对成熟,但CO2捕集和分离的成本较高,是制约该项技术推广的最主要因素。冶金行业目前还没有开展CO2捕集和分离,一座年产量200万吨的加热炉每年排放CO2约30万吨,给实现碳减排目标带来了压力。而燃烧后能够提高烟气中CO2含量,高含量状态下进行CO2捕集和分离可大幅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CO2捕集和分离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推广,最终为实现碳减排提供助益。因此,引入燃烧技术对冶金领域加热炉进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烧嘴这一关键设备进行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该烧嘴有空气助燃和富氧烟气助燃两种工作模式,适合对冶金领域加热炉进行燃烧改造,满足加热炉适应不同加热工艺的要求;富氧烟气助燃模式下,有效节约能源,大大降低CO2捕集和分离成本,有利于CO2捕集和分离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推广,最终为实现碳减排提供助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进一步,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烧通道之间设置有与第二氧气通道等数量的喷孔,第二氧气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喷孔内。进一步,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相对燃气通道倾斜布置,形成的夹角角度为5°-30°。进一步,所述燃气通道位于烧嘴的轴向的中心位置。进一步,所述燃气通道的进口端连接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燃气切断阀;所述第一氧气通道和第二氧气通道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支氧气管道,所述支氧气管道汇集于总氧气管道,所述总氧气管道上设置有氧气切断阀;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空气/烟气共用管道,所述空气/烟气共用管道分别汇集于空气管道和烟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空气切断阀,所述烟气管道上设置有烟气切断阀。进一步,空气/烟气分别供入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其中,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空气/烟气占总量的0-50%。进一步,氧气分别供入第一氧气通道和第二氧气通道,其中,第一氧气通道内氧气占总量的1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烧嘴有空气助燃和富氧烟气助燃两种工作模式,适合对冶金领域加热炉进行燃烧改造,满足加热炉适应不同加热工艺的要求,以便在冶金领域开展CO2捕集和分离。(2)本技术烧嘴在富氧烟气助燃工作模式下,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大大提高烟气中CO2含量,降低烟气中N2含量,从而大幅降低CO2捕集和分离成本,推动CO2捕集和分离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实现最终碳减排目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烧嘴1、燃气通道11、第一氧气通道12、第二氧气通道13、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燃烧通道16、喷孔17、燃气管道2、燃气切断阀21、总氧气管道3、氧气切断阀31、空气管道4、空气切断阀41、烟气管道5、烟气切断阀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所述烧嘴1包括燃气通道11、设置在燃气通道11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的出口端、燃气通道11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16;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与燃气通道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12,所述第一氧气通道12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16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13。具体的,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与燃烧通道16之间设置有与第二氧气通道13等数量的喷孔17,第二氧气通道13的出口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喷孔17内。所述第一氧气通道12相对燃气通道11倾斜布置,形成的夹角角度为5°-30°,以便氧气与燃气更快、更均匀地混合,确保燃烧火焰的稳定性。所述燃气通道11位于烧嘴1的轴向的中心位置。所述燃气通道11的进口端连接有燃气管道2,所述燃气管道2上设置有燃气切断阀21;所述第一氧气通道12和第二氧气通道13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支氧气管道,所述支氧气管道汇集于总氧气管道3,所述总氧气管道3上设置有氧气切断阀31;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空气/烟气共用管道,所述空气/烟气共用管道分别汇集于空气管道4和烟气管道5,所述空气管道4上设置有空气切断阀41,所述烟气管道5上设置有烟气切断阀51。空气/烟气分别供入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其中,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内空气/烟气占总量的0-50%。氧气分别供入第一氧气通道12和第二氧气通道13,其中,第一氧气通道内氧气占总量的10%-30%。本实施例提供的烧嘴1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在空气助燃和富氧烟气助燃两种工作模式下切换运行:空气助燃模式下,关闭烟气切断阀51和氧气切断阀31,打开燃气切断阀21和空气切断阀41,燃气从燃气管道2经燃气通道11进入燃烧通道16内,空气从空气管道4通入,其中,占比为0-50%的空气经空气/烟气共用管道供入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并进入燃烧通道16,与部分燃气混合燃烧;剩余部分空气经空气/烟气共用管道供入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并从喷孔17喷出,与燃烧通道16内未燃尽的燃气混合燃烧。富氧烟气助燃模式下,关闭空气切断阀41,打开燃气切断阀21、氧气切断阀31和烟气切断阀51,燃气、占比为10%-30%的氧气、占比为0-50%的烟气(加热炉排出的烟气)分别从燃气管道2、支氧气管道、空气/烟气共用管道经燃气通道11、第一氧气通道12、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4供入燃烧通道16,进行混合燃烧;剩余部分氧气和烟气分别经第二氧气通道13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15供入加热炉的炉膛内,与燃烧通道16内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烧通道之间设置有与第二氧气通道等数量的喷孔,第二氧气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喷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相对燃气通道倾斜布置,形成的夹角角度为5°-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程奇伯张道明芮州峰冯霄红雍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