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光纤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23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一体式光纤连接器结构,其包含有外壳体、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导管,其中外壳体为由模塑一体成型,其两端分别延伸第一、第二插置座,内部设有贯穿的插槽,插槽中段设有两排对称交错排列的多个挡肋,其中一排挡肋设有引导斜面或圆弧引导面,第一、二连接座呈对称状,对合套置于外壳体的两排挡肋间固定,且该第一、二连接座设有中空套管供导管套设容置;由此,可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并适合大量高速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用以连结光纤线缆,外壳体 由模塑一体成型的一体式光纤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optical fiber)线缆是先进的通讯线材之一,尤其是在讯号 的传输过程中,可有效地隔离电磁波的噪声(noise)干扰,并且具有高 频宽及克服讯号大量耗损的优点,所以可用来取代传统铜材所构成的 同轴电缆及电气线缆,以使如高速电讯网络可获得良好的讯号传输效 果。光纤线缆基于讯号连结或终端处理,而必需进行连结处理,通常 是使用光纤连接器来处理两条不同的光纤线缆间的连结,并且,由于 光纤所传导的讯号是光学讯号而并非是电气讯号,故连接器所提供的 功能是使两光轴作平行且中心重合的对接,以使光学讯号可无漏失地 传送。目前一般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为由相对称的第一、二壳体经由 超音波加工结合成一体,但是这种方式易因结合面加工误差或不平整 ,而造成对接结合后的光学特性及机械特性不良,以致在使用上重复 性效果不佳,并且其第一、二壳体为以超音波加工方式结合成一体, 所以组装成本高并容易产生粉尘污染。为了改善上述缺陷,申请人以前曾提出中国台湾第095136"8号「 光纤连接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结构如图l、 2、 3所示,包含 一外壳体l、 一第一连接座2、 一第二连接座3及一导管4,其中外壳体l由模塑一体成型,其两端分别延伸具有缺口lll、 121的第一、第二插置座ll 、12,内部设置一贯穿的插槽13,插槽13中段设有相对的两挡肋14以 及具有引导斜面151或圓弧引导面的两卡肋15,在该挡肋14与卡肋15间 形成一夹置空间16,第一插置座11外侧面设有一凹陷部17供一~M妻弹 片5卡扣结合,第一、二连接座2、 3呈对称状,分别设置具有定位凸柱 、凹孔的对合面21、 31,并在该对合面21、 31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贯 穿对合面21、 31的中空套管22、 32及两卡扣凸片23、 33,导管4一侧缘 剖设有一沟槽41。在组合时,将第一、二连接座2、 3分别借助外壳体1的卡肋15的引 导斜面151并配合材质本身的弹性,以塞套方式装设于外壳体1的插槽 13内,夹持固定在挡肋14与卡肋15间的夹置空间16中来进行结合,并 将导管4容置于该第一、二连接座2、 3的套管22、 32内卡结固定,完成 组合。上述的光纤连接器结构,虽具有较佳光学特性与机械特性,并且 可降低组装成本及粉尘污染,但仍存在有下列的缺陷1. 其外壳体1的挡肋14与卡肋15呈相对状设置,因而模具在该处需 使用滑块设计,而造成模具费及制造成本提高。2. 其模具在外壳体1的挡肋14与卡肋15处需使用滑块设计,因 而无法适合自动化大量生产,生产速度及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鉴于现有设计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存在制造成本高及不适 合大量高速自动化生产等问题,积极不断地加以研究改良,经多方探讨与试作样品试验,在进行多次修正改良的基础上,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外壳体的两排挡 肋呈对称交错排列,因而可直接以模具对开方式成型,而不需使用滑 块设计,实现降低模具费及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竟争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模具不需在外壳 体的两排挡肋处使用滑块设计,可以适合自动化大量生产,进而提高 生产速度及产品质量,从而具有更好的产品竟争力。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含有一外壳 体、 一第一连接座、 一第二连接座及一导管,其中外壳体由模塑一体 成型,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插置座,内部设置一贯穿的插槽, 插槽中段设有两排对称交错排列的多个挡肋,其中 一排挡肋设有《1导 斜面或圓弧引导面,在该两排挡肋间形成一夹置空间,第一、二连接 座呈对称状,设有一具有定位结构的对合面,以及在该对合面上设有 一贯穿对合面的中空套管及两卡扣凸片,并借助上述挡肋的引导斜面 或圆弧引导面配合材质的弹性,以塞套方式装设在外壳体插槽的夹置 空间来进行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现有光纤连接器的平面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5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 一平面组合剖面IO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外壳体的立体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 外壳体 11 第一插置座111 缺口 12 第二插置座121 缺口 13 插槽14 挡肋 151引导斜面17 凹陷部21 对合面23 卡扣凸片31 对合面15 卡肋16 夹置空间222332第一连接座母第二连接座-管33 卡扣凸片 41 沟槽 本专利技术 1 外壳体 111 缺口 121 缺口 131 挡肋 1321引导斜面 131'挡肋 1321'引导斜面 17 凹陷部 21 对合面 23 卡扣凸片 31 对合面 33 卡扣凸片 41 沟槽 5' 卡接弹片具体实施方式4 导管5 卡接弹片11 第一插置座12 第二插置座13 插槽132 挡肋133 夹置空间 132'挡肋 133'夹置空间2 第一连接座 22 套管3 第二连接座 32 套管4 导管5 卡接弹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 图,如图4、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包含有一外壳体 1、 一第一连接座2、 一第二连接座3及一导管4,其中外壳体l由模塑一 体成型,其两端分别延伸具有缺口lll、 121的第一、第二插置座ll、 12,内部设置一贯穿的插槽13,插槽13中段设有两排对称交错排列的 三挡肋131、 132,其中一排挡肋132设有引导斜面1321或圓弧引导面, 而在该两排挡肋131、 132间形成一夹置空间133,第一插置座ll外侧面 设有一凹陷部17供一卡接弹片5卡扣结合,第一、二连接座2、 3呈对称 状,分别设置具有定位凸柱、凹孔的对合面21、 31,并在该对合面21 、31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贯穿对合面21、 31的中空套管22、 32及两卡 扣凸片23、 33,导管4一侧缘剖设有一沟槽41。在组合时,将第一、二连接座2、 3的对合面21、 31分别借助外壳 体1的挡肋132的引导斜面1321或圆弧引导面并配合材质本身的弹性, 由同 一侧以塞套方式装设在外壳体l的插槽13内,卡固在两排挡肋131 、132形成的夹置空间133来进行结合,并将导管4容置于该第一、二连 接座2、 3的套管22、 32内卡结固定,即完成组合。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 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 一平面 组合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包含有一外壳 体l、两个第一连接座2、两个第二连接座3及两导管4,其中外壳体l由 模塑一体成型,其两端分别延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缺口lll、 121的 第一、第二插置座ll、 12,内部设置两个或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光纤连接器结构,其包含有一外壳体、一第一连接座、一第二连接座及一导管,其中第一、二连接座呈对称状,对合套设于外壳体内固定,该第一、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具有定位结构的对合面,并在该对合面上设有一贯穿对合面的中空套管及卡扣结构,导管容置于该第一、二连接座的套管内卡结固定,其特征在于:外壳体由模塑一体成型,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插置座,内部设置一贯穿的插槽,插槽中段设有两排对称交错排列的多个挡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广王炳崧
申请(专利权)人:上诠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