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13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速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通过构造围绕固定轴只公转不自转运动效果的驱动齿轮,基于平行四边形原理形成只公转不自转效果来实现减速。该装置包括箱体;输入轴,输入轴转动设置于箱体上;输出轴,输出轴转动设置于箱体上;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转动设置在箱体上;第一传动组,第一传动组设置于第一转动架上,第一传动组用于将第一转动架和输出轴联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速机传动比单一、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
本技术属于减速器
,涉及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减速器技术也不断提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减速器,但是现有的大速比减速器均存在外形尺寸较大,重量重,不利于安装,寿命短,成本高等缺陷,目前市场急需一种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成本低,长寿命稳定可靠的大速比减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速方法,构造围绕固定轴只公转不自转运动的驱动齿轮,以该齿轮的公转作为输入,经过啮合,该齿轮会驱动输出部件形成输出,输出速度是该齿轮的公转及自转影响效果的叠加。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的原理可以实现控制驱动齿轮围绕固定轴形成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状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速装置,包括箱体;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转动架绕所述箱体转动的转轴与所述输出轴绕所述箱体转动的转轴不同轴;第一传动组,所述第一传动组通过设置在第一转动架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用于将第一转动架和所述输出轴联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安装板、连接块,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连接块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输出轴转动连接;第一曲轴,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不同轴;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曲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曲轴,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的转轴不同轴。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轴上;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架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架进行转动;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同轴连接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圈进行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出轴两侧横贯所述箱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减速装置,包括箱体;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在所述箱体上不同轴设置;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架一侧与所述箱体进行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转动架另一侧与所述输入轴转动连接;第三转动架,所述第三转动架一侧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三转动架另一侧与所述输出轴转动设置,所述第三转动架与所述箱体进行转动的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架与所述箱体进行转动的转轴不同轴;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第三曲轴,所述第三曲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架转动设置,所述第三曲轴与所述第三转动架转动设置,所述第三曲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设置;第五齿轮或齿轮组,所述第五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第三曲轴同轴转动设置,所述第五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或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所述第五齿轮或齿轮组围绕所述输入轴均匀排布;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架上,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曲轴均布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架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控制驱动齿轮形成围绕固定轴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状态,将驱动齿轮的公转作为输入,经过多级啮合,输出部件输出速度为驱动齿轮公转及自转影响效果的叠加,从而实现减速的目的,进而在保持小体积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减速比。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原理的方法来实现驱动齿轮围绕固定轴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效果。3、本技术中,将第一转动架安装在箱体上,输入轴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将动力输入到第一转动架上,迫使第一转动架相对箱体发生转动。第一转动架通过第一传动组与输出轴进行联动,第一传动组通过第一曲轴及第二曲轴与第一转动架进行连接,由于第一转动架与输出轴围绕箱体转动的转轴不同轴,在第一转动架进行转动时,第一传动组、第一转动架与输出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第一转动架中的第一齿轮形成围绕输出轴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状态,进而第一齿轮驱动第一齿圈围绕输出轴既公转又自转。第一齿圈与第四齿轮相啮合,而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输出轴,从而第一齿圈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转动,形成输出。假设第一齿轮的齿数为Z1第四齿轮的齿数为Z4,则本技术的传动比为1-Z1/Z4,当Z1与Z4比值接近于1时,可实现较大传动比,同时第一传动组和第一转动架结构紧凑,使得本技术整体结构更为紧凑。4、本技术中,将第二转动架与第三转动架不同轴安装于箱体上,将第三曲轴于第二转动架及第三转动架进行转动设置,第三曲轴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二尺寸及第二齿圈构成行星轮系,当输入轴转动时,第五齿轮会带动第三曲轴进行转动,在第三曲轴的作用下,第二转动架及第三转动架会进行自转,由于第二转动架与第三转动架不同轴设置,在第二转动架及第三转动架的共同作用下,第三曲轴会围绕输出轴形成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状态,由于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三曲轴上,则第一齿轮形成了只公转不自转的运动状态,经过第六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形成输出,本装置实际上进行了二级减速,第一级为传统的行星轮系减速,假设行星轮系的传动比为a,第一齿轮的齿数为Z1第四齿轮的齿数为Z4,则本技术的传动比为a*(1-Z1/Z4),当Z1与Z4比值接近于1时,可实现较大传动比,同时第一传动组和第一转动架结构紧凑,使得本技术整体结构更为紧凑。5、本技术中,输出轴横贯箱体的布置方式有利于提高本技术输出轴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输出轴的大扭矩承载能力,使得在大扭矩传递时系统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n输入轴(2),所述输入轴(2)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n输出轴(3),所述输出轴(3)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n第一转动架(4),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第一转动架(4)绕所述箱体(1)转动的转轴与所述输出轴(3)绕所述箱体(1)转动的转轴不同轴;/n第一传动组(5),所述第一传动组(5)设置在第一转动架(4)上,所述第一传动组(5)与所述输出轴(3)同轴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5)用于将第一转动架(4)和所述输出轴(3)联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
输入轴(2),所述输入轴(2)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
输出轴(3),所述输出轴(3)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
第一转动架(4),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第一转动架(4)绕所述箱体(1)转动的转轴与所述输出轴(3)绕所述箱体(1)转动的转轴不同轴;
第一传动组(5),所述第一传动组(5)设置在第一转动架(4)上,所述第一传动组(5)与所述输出轴(3)同轴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5)用于将第一转动架(4)和所述输出轴(3)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5)包括安装板(51)、连接块(56),所述安装板(51)通过所述连接块(5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51)与所述输出轴(3)转动连接;
第一曲轴(52),所述第一曲轴(52)与所述安装板(51)转动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曲轴(52)与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轴(52)与所述安装板(51)转动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曲轴(52)与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连接的转轴不同轴;
第一齿轮(53),所述第一齿轮(53)与所述第一曲轴(52)同轴固定连接;
第一齿圈(54),所述第一齿圈(54)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1)上,所述第一齿圈(54)与所述第一齿轮(53)啮合;
第二曲轴(55),所述第二曲轴(55)与所述安装板(5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轴(55)与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曲轴(55)与所述安装板(51)转动连接的转轴与所述第二曲轴(55)与所述第一转动架(4)转动连接的转轴不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传动比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入轴(2)上;
第三齿轮(7),所述第三齿轮(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架(4)上,所述第三齿轮(7)与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架(4)进行转动;
第四齿轮(8)、第一齿圈(54),所述第四齿轮(8)固定同轴连接于所述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启晨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