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07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左半圆内齿条、右半圆内齿条、圆柱小齿轮、中心圆齿轮;所述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内侧有大小形状皆一致的齿,且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两端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内环带齿的圆环;所述中心圆齿轮安装在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构成的圆环中心,且中心圆齿轮的外侧边与圆环内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小齿轮,所述圆柱小齿轮通过侧边齿与中心圆齿轮和圆环啮合;所述传动组件数量与圆柱小齿轮数量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圆柱小齿轮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置实现高精密的电主轴、机械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轴等核心部件空间位置拆装调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设备拆装调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
技术介绍
数控设备作为生产加工中的重要设施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数控设备机械传动中采用了高精密的电主轴、机械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轴等核心部件,数控设备在机械维修维护过程中对拆装调试精度要求很高,但在实际维修中缺少拆装调试的专用工具,特别是在空间位置进行装调时,无法进行自定心、同步位移操作,容易出现装调过程中精密机械部件受力不均损坏及精度下降,且发生变形,拆装调试过程费时费力,无法保证数控设备高精密部件的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提出了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用于高精密的电主轴、机械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轴等核心部件空间位置拆装调试组件,通过设置左半圆内齿条、右半圆内齿条、中心圆柱直齿轮、圆柱小齿轮、传动螺杆、操作手柄等,实现了高精度调试,解决了空间拆装调试时部件不能同步位移、受力不均变形及精度下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内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左半圆内齿条、右半圆内齿条、圆柱小齿轮、中心圆齿轮;所述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内侧有大小形状皆一致的齿,且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两端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内环带齿的圆环;所述中心圆齿轮安装在左半圆内齿条与右半圆内齿条构成的圆环中心,且中心圆齿轮的外侧边与圆环内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小齿轮,所述圆柱小齿轮通过侧边齿与中心圆齿轮和圆环啮合;所述传动组件数量与圆柱小齿轮数量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圆柱小齿轮中心。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为传动螺杆;所述圆柱小齿轮的中心设置与传动螺杆侧面匹配的螺纹。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小齿轮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圆柱小齿轮以中心圆齿轮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圆环内侧和中心圆齿轮外侧之间。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螺杆的底端设置有螺杆操作端,所述螺杆操作端为正六边形柱体。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圆柱小齿轮的上下两端,限位板的边缘压在圆环的上下端面上,且直径比圆柱小齿轮的直径略大。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操作手柄和固定螺母;所述操作手柄为两个侧面带螺纹的圆柱,分别设置在左半圆内齿条、右半圆内齿条的交接侧;且两个操作手柄都为一半设置在左半圆内齿条上、另一半设置在右半圆内齿条上;所述固定螺母的内螺纹与操作手柄的外螺纹啮合。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母的外部轮廓为分为内部分和外部分,所述内部分为固定螺母朝向圆环的部分,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外部分为固定螺母远离圆环的部分,外形为正六边形柱体。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圆齿轮的中心位置采用空腔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密机械部件装调精度高,安全可靠,机械部件受力均匀,不会发生扭曲变形;(2)本专利技术可满足不同精密机械部件的装调,功能全面,应用范围广;(3)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组件可自动定心,组件部件间传动平稳;(4)本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精密机械部件空间拆装调试时部件不能同步位移、受力不均变形及精度下降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完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装调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拆卸方向示意图。其中:1、左半圆内齿条,2、右半圆内齿条,3、圆柱小齿轮,4、传动螺杆,5、中心圆齿轮,6、操作手柄,7、固定螺母,8、限位板,9、螺杆操作端,10、旋转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如图1、图3所示,包括传动组件、旋转组件10;所述旋转组件10包括左半圆内齿条1、右半圆内齿条2、圆柱小齿轮3、中心圆齿轮5;所述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内侧有大小形状皆一致的齿,且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两端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内环带齿的圆环;所述中心圆齿轮5安装在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构成的圆环中心,且中心圆齿轮5的外侧边与圆环内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小齿轮3,所述圆柱小齿轮3通过侧边齿与中心圆齿轮5和圆环啮合;所述传动组件数量与圆柱小齿轮3数量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圆柱小齿轮3中心。工作原理:所述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包括左半圆内齿条1、右半圆内齿条2,两个半圆内齿条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完整内齿轮结构;圆柱小齿轮3同时与左半圆内齿条1、右半圆内齿条2组合成的内齿轮及中心圆柱直齿轮5啮合;传动螺杆4与圆柱小齿轮3螺纹配合连接,实现圆柱小齿轮3位移;中心圆柱直齿轮5同时与多个圆柱小齿轮3啮合工作,实现自定心功能;传动螺杆4主要用来与精密机械部件安装主体的法兰盘螺纹配合,作为固定部件,同时实现旋转空间同步装调组件的位置移动。圆柱小齿轮3的A面为工作面与精密机械部件配合工作,最终实现精密部件装调。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为传动螺杆4;所述圆柱小齿轮3的中心设置与传动螺杆4侧面匹配的螺纹;所述圆柱小齿轮3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圆柱小齿轮3以中心圆齿轮5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圆环内侧和中心圆齿轮5外侧之间。工作原理:通过四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小齿轮3可以实现更加均衡的自定心功能。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如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安装调试时先将所需装调的精密机械部件(如电主轴、机械主轴、轴承等)的固定孔穿过传动螺杆4,若精密机械部件无固定孔结构,保证精密机械部件与圆柱小齿轮3的A面接触后,再使用外六方工具将传动螺杆4底端的螺纹操作端9如图示方向进行旋转,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旋转组件(10);所述旋转组件(10)包括左半圆内齿条(1)、右半圆内齿条(2)、圆柱小齿轮(3)、中心圆齿轮(5);/n所述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内侧有大小形状皆一致的齿,且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两端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内环带齿的圆环;/n所述中心圆齿轮(5)安装在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构成的圆环中心,且中心圆齿轮(5)的外侧边与圆环内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小齿轮(3),所述圆柱小齿轮(3)通过侧边齿与中心圆齿轮(5)和圆环啮合;/n所述传动组件数量与圆柱小齿轮(3)数量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圆柱小齿轮(3)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旋转组件(10);所述旋转组件(10)包括左半圆内齿条(1)、右半圆内齿条(2)、圆柱小齿轮(3)、中心圆齿轮(5);
所述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内侧有大小形状皆一致的齿,且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两端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内环带齿的圆环;
所述中心圆齿轮(5)安装在左半圆内齿条(1)与右半圆内齿条(2)构成的圆环中心,且中心圆齿轮(5)的外侧边与圆环内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小齿轮(3),所述圆柱小齿轮(3)通过侧边齿与中心圆齿轮(5)和圆环啮合;
所述传动组件数量与圆柱小齿轮(3)数量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圆柱小齿轮(3)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传动螺杆(4);所述圆柱小齿轮(3)的中心设置与传动螺杆(4)侧面匹配的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同步装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小齿轮(3)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圆柱小齿轮(3)以中心圆齿轮(5)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圆环内侧和中心圆齿轮(5)外侧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同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永锋费亚郑贝贝宋智勇李颖张云王强军董光亮潘世禄谢靖超赵长永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