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勇专利>正文

一种杠杆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79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杠杆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两套杠杆、两套传动机构、轴心、中空滚转轴、回转齿轮和支撑架;杠杆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套于轴心上,与轴心可以转动承接,支撑架固定于轴心中间,并与中空滚转轴转动承接;回转齿轮安装在支撑架的镂空处;传动机构插入中空滚转轴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长的动力臂,减少动力损耗,提高力效,保证合理转速的杠杆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杠杆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杠杆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传动方式主要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其中带传动中心距变化范围大,传动平稳,噪音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然而传动精度低、效率低、寿命短。链传动中心距变化范围大,在高温、油、酸等恶劣条件下能可靠工作,但有冲击、振动和噪音,寿命较低。齿轮传动外廓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圆周速度及功率范围广,应用最广,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能缓冲,有噪音。蜗杆传动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传动比恒定,传动平稳,传递功率不宜过大,制造精度要求高,刀具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驱动装置的传动方式动力臂较短,驱动力损耗较多,力效不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长的动力臂,利用支撑架结构减少动力损耗,提高力效,保证合理转速的杠杆驱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杠杆驱动装置,包括两套杠杆、两套传动机构、轴心、中空滚转轴、回转齿轮和支撑架;所述杠杆包括一动力臂、两个阻力臂和一内齿弧,两个阻力臂在支点处与动力臂相连,所述支点与轴心相对静止;所述阻力臂远端分别连接内齿弧的两端,内齿弧的圆心与支点重合;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内侧端的齿环、传动机构外围的棘爪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棘爪座上的棘爪;所述齿轮与内齿弧啮合;齿轮与内齿弧的啮合点、齿轮圆心、支点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传动机构套于轴心上,并与轴心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固定于轴心中间,并与中空滚转轴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中间部分具有镂空结构,所述回转齿轮安装在支撑架的镂空处;两套传动机构的齿环端分别从两侧安置于中空滚转轴与轴心之间的空隙中;传动机构与中空滚转轴转动承接;所述中空滚转轴内腔侧具有棘轮环,棘轮环与所述棘爪构成内齿式超越棘轮结构;所述回转齿轮两侧分别与两套传动机构内侧端的齿环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棘爪伸缩的离合扣件,与所述棘轮环、棘爪构成离合式棘轮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支撑架结构,使得中空滚转轴的主要承力由支撑架传递到轴心上,从而使得传动机构反向回转时阻力极小;并且本技术利用杠杆进行驱动、齿轮传动,动力臂长,动力损耗少,力效高,精度高,且可以保证合理的转速。附图说明图1为杠杆驱动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杠杆示意图;图3为内齿式超越棘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驱动装置核心部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支点O、杠杆1、动力臂11、阻力臂12、内齿弧13、传动机构2、齿轮21、齿环22、棘爪座23、棘爪24、轴心3、中空滚转轴4、棘轮环41、回转齿轮5、支撑架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杠杆驱动装置,包括两套杠杆1、两套传动机构2、轴心3、中空滚转轴4、回转齿轮5和支撑架6。两套传动机构2的齿环22端分别从两侧安置于中空滚转轴4与轴心3之间的空隙中;两套传动机构2在中空滚转轴4内腔中的齿环22分别与回转齿轮5的两侧啮合。两套杠杆1分别安装在传动机构2的外侧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杠杆1包括一动力臂11、两个阻力臂12和一内齿弧13,两个阻力臂12在支点O处与动力臂11相连,动力臂11和阻力臂12以支点O为中心同步转动,所述支点O与轴心3保持相对静止。阻力臂12远端分别连接内齿弧13的两端,内齿弧13的圆心与支点O重合;所述内齿弧13与传动机构2中的齿轮21啮合。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2包括齿轮21、传动机构2内侧端的齿环22、传动机构2外围的棘爪座23以及安装在所述棘爪座23上的多个棘爪24;齿轮21与内齿弧13的啮合点、齿轮21圆心、支点O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传动机构2套于轴心3上,并与轴心3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6固定于轴心3中间,并与中空滚转轴4通过轴承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6中间部分具有镂空结构,所述回转齿轮5安装在支撑架6的镂空处;中空滚转轴4的主要承力由支撑架6传递到轴心3上,从而使得传动机构2反向回转时阻力极小。所述中空滚转轴4内侧具有棘轮环41,棘轮环41与所述多个棘爪24构成内齿式超越棘轮结构。所述回转齿轮5的中心轴与轴心3垂直,回转齿轮5两侧分别与两套传动机构2内侧端的齿环22啮合;本技术所述的回转齿轮5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利用两个回转齿轮5的传递实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同步反向回转。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常通过支架对支点O和轴心3进行固定,使得所述支点O与轴心3保持相对静止。对左侧杠杆1的动力臂11施加向下作用力,使得左侧的内齿弧13以支点O为中心运动,从而驱动与之啮合的齿轮21顺时针转动;左侧的齿轮21与齿环22以及棘爪座23同轴连接,因此,带动左侧的齿环22、棘爪座23顺时针转动;此时,左侧棘爪座23上的棘爪24与左侧棘轮环41抱紧,从而驱动中空滚转轴4顺时针转动。同时,左侧的齿环22与回转齿轮5的左侧啮合,回转齿轮5随之转动,而回转齿轮5的右侧与右侧的传动机构2的齿环22啮合,使得右侧齿环22同步逆向转动,带动右侧棘爪座23、棘爪24、齿轮21逆时针同步转动,齿轮21通过右侧的内齿弧13带动阻力臂12向下运动,动力臂11向上运动;而逆时针转动的棘爪24与右侧棘轮环41为类超越状态。因此,左右两个棘轮环41交替输出驱动力,驱动中空滚转轴4向着一个方向滚动。下面将本技术的杠杆驱动装置用于自行车的后轮驱动,具体如下:将中空滚转轴4作为后轮花鼓,位于后轮花鼓内的轴心3与杠杆支点均固定在车架上。在动力臂末端安装一踏板。下踩一侧踏板,自行车前行,同时另一侧踏板同步上升,用于下一次的踩踏。交替驱动,自行车平稳前行。杠杆总长60cm,其中动力臂11为45cm、两个阻力臂12均为15cm,根据相似三角形,可计算出内齿弧13的长度约为踏板最大活动距离的1/3。以常规自行车计,踏板最大活动距离(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0cm左右,因此内齿弧13的长度约为13.33cm。设齿轮直径为4cm,周长为12.56cm,踩踏一次,第一齿轮转一周以上,因此,后轮也同步转动一周以上,达到通用的链式自行车速度。此外,由于采用了杠杆式的驱动及支撑架承递主要负荷力,在节省驱动力的同时,降低了能量损耗,提高了力效。作为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上述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棘爪24伸缩的离合扣件,例如,弹簧,离合扣件与所述棘轮环41、多个棘爪24构成离合式棘轮。当自行车需要后退时,通过所述离合扣件控制棘爪24,使之与棘轮环41脱离,呈非抱紧状态,使得自行车可以自由后退。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杠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杠杆(1)、两套传动机构(2)、轴心(3)、中空滚转轴(4)、回转齿轮(5)和支撑架(6);所述杠杆(1)包括一动力臂(11)、两个阻力臂(12)和一内齿弧(13),两个阻力臂(12)在支点处与动力臂(11)相连,所述支点与轴心(3)相对静止;/n所述阻力臂(12)远端分别连接内齿弧(13)的两端,内齿弧(13)的圆心与支点重合;传动机构(2)包括齿轮(21)、传动机构(2)内侧端的齿环(22)、传动机构(2)外围的棘爪座(23)以及安装在所述棘爪座上的棘爪(24);所述齿轮(21)与内齿弧(13)啮合;齿轮(21)与内齿弧(13)的啮合点、齿轮(21)圆心、支点位于同一直线;/n所述传动机构(2)套于轴心(3)上,并与轴心(3)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6)固定于轴心(3)中间,并与中空滚转轴(4)转动承接;所述支撑架(6)中间部分具有镂空结构,所述回转齿轮(5)置于支撑架(6)的镂空处;两套传动机构(2)的齿环端分别从两侧安置于中空滚转轴(4)与轴心(3)之间的空隙中;传动机构(2)与中空滚转轴(4)转动承接;/n所述中空滚转轴(4)内腔侧具有棘轮环(41),棘轮环(41)与所述棘爪(24)构成内齿式超越棘轮结构;/n所述回转齿轮(5)两侧分别与两套传动机构(2)内侧端的齿环(22)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杠杆(1)、两套传动机构(2)、轴心(3)、中空滚转轴(4)、回转齿轮(5)和支撑架(6);所述杠杆(1)包括一动力臂(11)、两个阻力臂(12)和一内齿弧(13),两个阻力臂(12)在支点处与动力臂(11)相连,所述支点与轴心(3)相对静止;
所述阻力臂(12)远端分别连接内齿弧(13)的两端,内齿弧(13)的圆心与支点重合;传动机构(2)包括齿轮(21)、传动机构(2)内侧端的齿环(22)、传动机构(2)外围的棘爪座(23)以及安装在所述棘爪座上的棘爪(24);所述齿轮(21)与内齿弧(13)啮合;齿轮(21)与内齿弧(13)的啮合点、齿轮(21)圆心、支点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传动机构(2)套于轴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陈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