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下双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8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3
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下双吸泵,涉及液下泵领域,包括泵轴和套设在泵轴外的支撑管,支撑管一端通过密封盖封堵,泵轴末端穿过密封盖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环向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远离双吸泵体的一端连通支撑管内部,泵轴通过传动机构从外部获取动力,从而带动双吸泵体内部的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双吸泵体的液体通过导流管输出到支撑管内进而排出到外部,将泵体设置为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通过导流管将压水室内的液体引流到支撑管中。整体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制作,拆卸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下双吸泵
本公开涉及液下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下双吸泵。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液下泵是在泵应用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类别。液下泵分为单管型和双管型。由于液下泵的叶轮是浸在液体当中,泵启动时不需要抽真空或灌注引水,只要叶轮淹没在液体中,开机即可,使用方便可靠。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单管型液下泵的叶轮大多为单级单吸或多级单吸结构,轴向力都较大;液下泵产生的轴向力由传动机构的滚动轴承来承受,因此,单级单吸或多级单吸液下泵滚动轴承的故障率较高;另外,现有技术液下双吸泵的泵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液下双吸泵,将泵体设置为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通过导流管将压水室内的液体引流到支撑管中。整体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制作,拆卸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下双吸泵,包括泵轴和套设在泵轴外的支撑管,支撑管一端通过密封盖封堵,泵轴末端穿过密封盖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环向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远离双吸泵体的一端连通支撑管内部,泵轴上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通过泵轴带动双吸泵体内部的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到双吸叶轮的液体转变为高压液体,并通过导流管输出到支撑管内,再通过出液管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有多个,沿双吸泵体环向间隔布置;导流管的总面积与支撑管的过流面积相等。进一步地,多个导流管一端分别与双吸泵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分别连接支撑管,并与支撑管内部连通。进一步地,双吸泵体内部设有空腔,泵轴穿过空腔,空腔上部沿泵轴径向间隔布置有第一进液口,空腔底部布置有第二进液口,空腔用于接收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进入的液体并将转变为高压的液体通过导流管输出。进一步地,所述泵轴上配合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所述的叶轮为双吸叶轮。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进液口包括多个连通空腔的条形槽,相对于泵轴环向均匀布置,所述的第二进液口为变径通道,形成喇叭状结构,第二进液口沿泵轴轴向设置;所述的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与双吸泵体的对接连通位置内部设有导叶,用于引导从双吸叶轮高速流出的液体。进一步地,所述双吸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下泵体内部设有筋板,上泵体外壁设有筋板。进一步地,所述泵轴外套设有轴承,所述泵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密封盖和双吸泵体配合,所述的轴承为滑动轴承。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与支撑管同轴设置,所述支撑管侧壁上连接有出液管,支撑管用于接收导流管排出的液体并通过出液管输出到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利用中泵体侧面的若干导流管将液体输送到支撑管内,导流管的总面积与支撑管的过流面积相等,保证了从中泵体流出的高压液体的流速变化均匀,减少了水力损失,提高了水力效率;中泵体内腔设有导叶,利用导叶减小转子的径向力,达到延长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2)液下双吸泵整体设计新颖,通过上中下三部分泵体连接形成双吸泵体,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制作,拆卸维修更为方便。(3)上泵体中部设有第一进液口,与下泵体设有第二进液口,双吸叶轮两端的液体流速接近,从而保证了叶轮两端的进液效果,叶轮受力均匀,叶轮两端轴向力相等,但方向相反,理论上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力为零。传动机构的滚动轴承只承受转子的重量,整机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延长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液下双吸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双吸泵体与支撑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轴,2、导流管,3、上泵体,4、紧定螺钉,5、密封环,6、键,7、挡套,8、下轴套,9、下滑动轴承,10、支撑管,11、上滑动轴承,12、上轴套,13、中泵体,14、叶轮,15、下泵体,16、键,17、圆螺母,18、出液管,19、传动机构,20、第一进液口,21、第二进液口,22、导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液下双吸泵的泵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和维修。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液下双吸泵。实施例1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液下双吸泵;主要包括传动机构19、双吸泵体、泵轴1和支撑管10,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泵轴旋转,泵轴与双吸泵体内的叶轮配合,电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工作,所述支撑管10套设在泵轴1外部,支撑管上端连接传动机构,下端连接双吸泵体,双吸泵体两端抽取液体并通过导流管2输送至支撑管10内,支撑管通过连通的出液管18将液体输出至外界。对于泵轴和支撑管,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套设在泵轴外部,支撑管的上端与传动机构连接,下端与双吸泵体连接,能够实现对双吸泵体的固定作用;在实际运行时,双吸泵体通过导流管将液体输入支撑管的底端,在压力作用下,液体沿支撑管向上排出至出液管。支撑管对接双吸泵体的一端配合有密封盖,泵轴穿过密封盖后与双吸叶轮配合,带动双吸叶轮工作;利用密封盖实现泵体空腔与支撑管的隔断,保证叶轮上下方的进液效果,利用泵体侧面的导流管将液体输送进入支撑管内;对于双吸泵体,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其共同形成一个空腔,泵轴通过紧定螺钉4与上轴套配合,所述泵轴通过上轴套12配合上滑动轴承11与密封盖配合,泵轴上设有键槽,键槽内配合有键6,在此位置,叶轮14与泵轴实现配合传动,通过挡套7、下轴套8并配合两个圆螺母约束叶轮在泵轴上的位置,泵轴通过键16与下轴套配合,下滑动轴承9固定在下泵体上;泵轴的末端通过下轴套与下滑动轴承配合;所述上泵体固定在支撑管的下端,所述中泵体固定在上泵体上,下泵体固定在中泵体上,空腔的环向布置有多个导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和套设在泵轴外的支撑管,支撑管一端通过密封盖封堵,泵轴末端穿过密封盖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环向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远离双吸泵体的一端连通支撑管内部,泵轴位于支撑管内的一端配合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从电机获取动力通过泵轴带动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双吸泵体的液体通过导流管输出到支撑管内后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和套设在泵轴外的支撑管,支撑管一端通过密封盖封堵,泵轴末端穿过密封盖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环向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远离双吸泵体的一端连通支撑管内部,泵轴位于支撑管内的一端配合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从电机获取动力通过泵轴带动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双吸泵体的液体通过导流管输出到支撑管内后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有多个,沿双吸泵体环向间隔布置;多个导流管的总面积与支撑管的过流面积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多个导流管一端分别与双吸泵体内腔连通,另一端分别连接支撑管,并与支撑管内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双吸泵体内部设有空腔,泵轴穿过空腔;空腔上沿泵轴径向间隔布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空腔用于接收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进入的液体并将液体通过导流管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下双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上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波张振水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三科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