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路基组件及路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80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路基组件及路基系统,其中路基结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沿所述承载板长度方向间隔若干根托梁,所述托梁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横向位移,每个所述托梁底部沿所述托梁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桩基,在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托梁与对应的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层,所述滑动层用于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之间相对滑动,剩余所述托梁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地基处理工程量小、占地面积少、填料用量少、施工质量更可控、环保而且施工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路基组件及路基系统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路基组件及路基系统。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特别高,为了控制工后沉降并满足高铁安全运营和舒适度的要求,现有铁路路基往往要采用很强的地基处理措施,特别是对于填方路基地段。高速铁路路基填方地段多采用梯形型式,两侧采用放坡至地面,并在地面做地基处理,如《埋入式托梁桩板结构》(CN103397656A)、《一种四线无砟轨道路基桩板结构》(CN204644799U)、《一种加固处理新建铁路岩溶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CN105696427A)和《预制GFRP管混凝土桩与混凝土板顶置式路基桩板结构》(CN108824097A)等专利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控制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这种“填土+地基处理”的路基结构形式,具有工后沉降小、运营舒适高的优点,是国内外常用的路基结构形式。但该结构形式由于填土以后增加了占地宽度和填土荷载,直接导致地基处理的面积增大且处理深度深,从而引起了较大的工程投资;该结构形式需要大量的合格填料,填料由于环保、运距等问题而导致填料来源困难且价格不断增加,且这个问题在中东部平原地区尤为突出;该结构形式的占地宽度为路基面宽的数倍,征地拆迁量大且投入高,特别是对于城区和耕地地段更为如此。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地基处理工程量小、占地面积少、填料用量少、施工质量更可控的环保而经济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形式,用于代替现有的“填土+地基处理”的路基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填土+地基处理”的路基结构形式存在地基处理面积大,占地宽度为路基面宽的数倍,需要大量路基填料,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路基组件及路基系统,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地基处理工程量小、占地面积少、填料用量少、施工质量更可控、环保而且施工成本更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托梁,所有所述托梁沿所述承载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梁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横向位移,每个所述托梁底部沿所述托梁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桩基,其中,在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托梁与对应的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层,所述滑动层用于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之间相对滑动,剩余所述托梁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沿所述承载板长度方向间隔若干根托梁,所述托梁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横向位移,每个所述托梁底部沿所述托梁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桩基,使用时,桩基下端埋入地基内,只需少量露出地基表面,整个结构不需要任何路基填料,且产生少量弃土(桩基钻孔时产生),大大降低了弃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不仅节约了工程投资,还保护了环境,同时,由于仅有桩基与地基相连接,故地基的处理宽度仅为路基面宽度范围内,解决传统的“填土+地基处理”路基结构形式的地基处理宽度宽、占地宽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避免了过多的征地拆迁,同时也节约了工程投资,由于桩基性质,而其上的承载板和托梁均设置于桩基上,其不与地基接触,在使用时,承载板和托梁均可位于地基表面以上,故施工质量可控、可靠且便于检查与维护,解决了传统的“填土+地基处理”的填筑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而所述托梁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横向位移,且在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上,承载板下方中间的所述托梁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以保证承载板和托梁之间的稳定,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托梁与对应的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层,这样可以容许承载板与托梁之间发生纵向相对错动和变形,剩余所述托梁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可以保证承载板与托梁之间的相对稳定,使其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路基的特殊要求,从而保证本申请所述的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安全稳定,同时又可以减小该托梁底部的桩基对承载板的应力集中,使得承载板内的受力根据均匀、合理,同时,可以更好地将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的地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地基处理工程量小、占地面积少、填料用量少、施工质量更可控、环保而且施工成本更低。优选地,同一所述托梁底部相邻两根所述桩基之间连接有横系梁,相邻所述托梁底部对应所述桩基之间连接有纵系梁。在曲线地段,为了更好地抵抗离心力的不利影响,同一所述托梁底部相邻两根所述桩基之间连接有横系梁,相邻所述托梁底部对应所述桩基之间连接有纵系梁;优选地,所述托梁两端设置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翼缘,所述翼缘用于限制所述承载板横向位移。通过翼缘来限制所述承载板向两侧的横向移动,从而保证所述承载板相对于托梁横向稳定。现有技术还存在,“填土+地基处理”的路基结构形式由于采用填筑施工,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电缆槽等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结果往往造成电缆槽等附属结构损坏和路基面积水入渗路基填筑土;另外,路基填筑、碾压的施工工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且施工质量不易控制,而且在施工地基处理时由于开挖基础往往会产生不少的弃土问题。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两侧设置有防护墙,可以有效防止列车脱轨并可以作为电缆槽的竖墙使用。优选地,所述防护墙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与所述防护墙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下方设置有电缆槽竖墙,所述防护栏杆和所述电缆槽竖墙均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防护墙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杆基础,防护栏杆基础上连接有防护栏杆,可以起到保护检修人员、电缆的作用;所述检修通道下方设置有电缆槽竖墙,可以将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分割开,满足铁路站后专业的使用要求;所述防护栏杆与所述防护墙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电缆槽竖墙位于所述检修通道下方,可以方便铁路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并很好地保护电缆槽内的电缆。将防护墙、电缆槽竖墙和防护栏杆等附属结构固定在承载板上,使其与承载板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附属结构与承载板出现差异沉降,解决了不均匀沉降引起附属结构损坏的问题。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上贯穿设置有泄水孔,所述承载板底部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与所述泄水孔相连通,所述排水装置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至少一个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的托梁与所述排水装置相连接,所述泄水孔设置于所述防护墙内侧。由于高速铁路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结构会发生较大的振动,将排水管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可以避免排水管与主体结构的相对运动而发生破坏;由于承载板、与承载板相连接的托梁,以及该托梁下方的桩基三者之间连接成整体,排水通过与承载板相连接的托梁引入地面,其相对位移小,可以有效保护排水装置;如果将排水装置连接在设置有滑动层的托梁上,由于该托梁与承载板之间会发生较大的相对纵向变形会破坏排水装置;故上述排水装置的布置方式,可以保证本专利技术所述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的整个排水系统(泄水孔+排水装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相对于散排更有效、更美观。优选地,所述承载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托梁(2),所有所述托梁(2)沿所述承载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梁(2)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1)横向位移,每个所述托梁(2)底部沿所述托梁(2)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桩基(4),其中,/n在沿所述承载板(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托梁(2)与对应的所述承载板(1)之间设置有滑动层(6),所述滑动层(6)用于所述托梁(2)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相对滑动,剩余所述托梁(2)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2)与所述承载板(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托梁(2),所有所述托梁(2)沿所述承载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梁(2)能够限制所述承载板(1)横向位移,每个所述托梁(2)底部沿所述托梁(2)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根桩基(4),其中,
在沿所述承载板(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托梁(2)与对应的所述承载板(1)之间设置有滑动层(6),所述滑动层(6)用于所述托梁(2)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相对滑动,剩余所述托梁(2)中至少一个所述托梁(2)与所述承载板(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托梁(2)底部相邻两根所述桩基(4)之间连接有横系梁(26),相邻所述托梁(2)底部对应所述桩基(4)之间连接有纵系梁(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梁(2)两端设置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翼缘(18),所述翼缘(18)用于限制所述承载板(1)横向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两侧设置有防护墙(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架空式无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8)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杆(12),所述防护栏杆(12)与所述防护墙(8)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11),所述检修通道(11)下方设置有电缆槽竖墙(9),所述防护栏杆(12)和所述电缆槽竖墙(9)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雷李安洪姚裕春褚宇光周波吴邵海郑永飞翟建平王先龙谢秉军戴长云梁升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