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42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涉及手机生产领域,包括第一传送带、单元式贴标机、产品定位装置;单元式贴标机设在第一传送带的一侧,产品定位装置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上;单元式贴标机包括贴标机传送带、上料机构、下料机构、辅料供应机构、夹持机构、贴辅料机构、控制箱;贴标机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同;贴标机传送带的进料端设有上料机构,出料端设有下料机构;辅料供应机构固定连接在贴标机传送带的一侧;夹持机构固定连接在贴标机传送带的中部;贴辅料机构用于吸起辅料贴合到产品上;控制箱中设有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单元式贴标机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手机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
技术介绍
在手机中框、电池盖组装过程中,因产品外观面裸露较大易碰刮伤,且辅料数量相对较少,无法使用现有环形自动线粘贴辅料,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粘贴,人工粘贴生产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并且人工粘贴容易造成产品刮碰伤,产品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包括第一传送带(1)、单元式贴标机(3)、产品定位装置(4);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一侧,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包括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控制箱(37);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运行方向相同;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进料端设有上料机构(32);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设有下料机构(33);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5)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中部;所述贴辅料机构(36)用于从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吸起辅料贴合到所述夹持机构(35)中的产品上;所述控制箱(37)中设有控制系统,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夹持机构(35)处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处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上设有第三红外感应器(43),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第三红外感应器(4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加工人员将上一道工序中经人工加工后的产品按照固定面及方向投放在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产品随第一传送带移动到产品定位装置处时被产品定位装置定位住,第三红外感应器发送信号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上料机构吸起产品放到贴标机传送带上,产品随贴标机传送带移动到夹持机构处时,第一红外感应器发送信号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夹持机构夹起产品,然后控制贴辅料机构从辅料供应机构吸起辅料贴合到产品上,辅料贴合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夹持机构释放产品,产品随贴标机传送带移动到贴标机传送带的出料端时,第二红外感应器发送信号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下料机构将产品放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完成一个产品的辅料贴合加工。该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减少了贴辅料过程中对产品的人工取放,降低了对作业人员操作熟练度的要求,改善了产品的碰刮伤情况,提高了产品良率;采用单元式贴标机自动贴合辅料,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设备灵活度高,可以实现与人工作业人员的自由搭配组合。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料机构(32)包括上料机械臂(321)、上料导轨(322)、上料机械手(323)、上料吸头(324);所述上料机械臂(32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进料端上方;所述上料机械臂(321)上设有上料导轨(322),所述上料导轨(322)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上料机械手(32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导轨(322)上随所述上料导轨(322)移动;所述上料机械手(323)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上料吸头(324)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机械手(323)的底部。通过上料机械手沿上料导轨移动可以在第一传送带与贴标机传送带之间取放产品,用上料吸头吸起产品可以避免产品刮碰伤。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机构(33)包括下料机械臂(331)、下料导轨(332)、下料机械手(333)、下料吸头(334);所述下料机械臂(33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上方;所述下料机械臂(331)上设有下料导轨(332),所述下料导轨(332)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下料机械手(333)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导轨(332)上随所述下料导轨(332)移动;所述下料机械手(333)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下料吸头(334)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机械手(333)的底部。通过下料机械手沿下料导轨移动可以在贴标机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取放产品,用下料吸头吸起产品可以避免产品刮碰伤。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上设有多个辅料供应机构(34),各辅料供应机构(34)沿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一侧。方便进行多种辅料的粘贴。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35)包括固定板(351)、第一定位导轨(352)、第二定位导轨(353)、第一定位夹(354)、第二定位夹(355)、第一定位气缸(356)、第二定位气缸(357);所述固定板(35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下方;所述第一定位导轨(352)、第二定位导轨(35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51)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导轨(352)、第二定位导轨(353)均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第一定位夹(354)与所述第一定位导轨(35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夹(355)与所述第二定位导轨(35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夹(354)、第二定位夹(355)分别位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两侧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气缸(356)、第二定位气缸(357)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51)上;所述第一定位气缸(356)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夹(3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气缸(357)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夹(355)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气缸用于推动第一定位夹沿第一定位导轨移动,第二定位气缸用于推动第二定位夹沿第二定位导轨移动,第一定位夹与第二定位夹相互靠近可以将产品夹起固定住,第一定位夹与第二定位夹相互远离可以释放产品。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贴辅料机构(36)包括X轴导轨(361)、Y轴导轨(362)、Z轴机械臂(363)、辅料贴合吸头(364);所述X轴导轨(36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上方,所述X轴导轨(361)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Y轴导轨(362)固定连接在所述X轴导轨(361)上随所述X轴导轨(361)移动,所述Y轴导轨(362)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Z轴机械臂(363)固定连接在所述Y轴导轨(362)上随所述Y轴导轨(362)移动;所述Z轴机械臂(363)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辅料贴合吸头(364)固定连接在所述Z轴机械臂(363)的底部。通过X轴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带(1)、单元式贴标机(3)、产品定位装置(4);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一侧,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包括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控制箱(37);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运行方向相同;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进料端设有上料机构(32);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设有下料机构(33);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5)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中部;所述贴辅料机构(36)用于从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吸起辅料贴合到所述夹持机构(35)中的产品上;所述控制箱(37)中设有控制系统,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夹持机构(35)处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处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上设有第三红外感应器(43),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第三红外感应器(4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带(1)、单元式贴标机(3)、产品定位装置(4);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一侧,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包括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控制箱(37);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运行方向相同;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进料端设有上料机构(32);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设有下料机构(33);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5)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中部;所述贴辅料机构(36)用于从所述辅料供应机构(34)吸起辅料贴合到所述夹持机构(35)中的产品上;所述控制箱(37)中设有控制系统,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上料机构(32)、下料机构(33)、辅料供应机构(34)、夹持机构(35)、贴辅料机构(36)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夹持机构(35)处设有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中对应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处设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产品定位装置(4)上设有第三红外感应器(43),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第三红外感应器(4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2)包括上料机械臂(321)、上料导轨(322)、上料机械手(323)、上料吸头(324);所述上料机械臂(32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进料端上方;所述上料机械臂(321)上设有上料导轨(322),所述上料导轨(322)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上料机械手(32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导轨(322)上随所述上料导轨(322)移动;所述上料机械手(323)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上料吸头(324)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机械手(323)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33)包括下料机械臂(331)、下料导轨(332)、下料机械手(333)、下料吸头(334);所述下料机械臂(331)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出料端上方;所述下料机械臂(331)上设有下料导轨(332),所述下料导轨(332)的运行方向平行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带面且垂直于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所述下料机械手(333)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导轨(332)上随所述下料导轨(332)移动;所述下料机械手(333)能够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下料吸头(334)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机械手(333)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式贴标机(3)上设有多个辅料供应机构(34),各辅料供应机构(34)沿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贴标机传送带(31)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机混编贴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5)包括固定板(351)、第一定位导轨(3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任初吕战营赖东阳冯喜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千鑫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