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98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包括本体、安装壳、底板、固定单元和支撑单元;本体:位于安装壳的内部,所述安装壳左右侧面的下侧均设有滑块,且右侧的滑块右侧面内的前侧设有限位孔;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为L型,两个限位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滑动连接,底板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安装板;固定单元:包括固定销、固定弹簧、移动板和固定球,固定销的右端与移动板右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且固定销的左端穿过右侧的限位板右侧面的前侧的孔,本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可方便的将车辆数据收发器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减少安装可拆卸的时间,提高车辆收发器检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
本技术涉及车载仪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
技术介绍
收发器是信号转换的一种装置,通常是指光纤收发器。光纤收发器的出现,将双绞线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确保了数据包在两个网络间顺畅传输,同时它将网络的传输距离极限从铜线的100米扩展到100公里(单模光纤),车辆数据收发器也是收发器的一种,现有的车辆数据收发器都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上,如果车辆数据收发器出现问题或故障时,需要将车辆数据收发器拆卸下来进行检修,但是车辆内的空间较小,在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极为的不便,使得车辆收发器安装和拆卸所耗费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车辆收发器检修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可方便的将车辆数据收发器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减少安装可拆卸的时间,提高车辆收发器检修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包括本体、安装壳、底板、固定单元和支撑单元;本体:位于安装壳的内部,所述安装壳左右侧面的下侧均设有滑块,且右侧的滑块右侧面内的前侧设有限位孔;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为L型,两个限位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安装板;固定单元:包括固定销、固定弹簧、移动板和固定球,所述固定销的右端与移动板右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且固定销的左端穿过右侧的限位板右侧面的前侧的孔,且固定销与限位孔对应,所述固定弹簧的右端与移动板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固定弹簧的左端与右侧的限位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球为半个球体,且固定球设在移动板右侧面的中部;支撑单元:包括返回弹簧、返回槽、支撑板和支撑块,所述支撑板为L型,且支撑板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返回弹簧的后端与安装板前侧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返回弹簧的前端与支撑块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右侧面与支撑板下端的左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左侧面的中部设有返回槽,且返回槽与固定球对应,通过固定单元可方便的将安装壳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单元可方便的推动固定销移动对安装壳进行固定和释放,便于维修人员拆卸车辆数据收发器,减少安装可拆卸的时间,提高车辆数据收发器检修的效率。进一步的,还包括拉杆和拉环,所述拉杆的后端与支撑块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前端与拉环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拉杆和拉环可方便的拉动支撑块的进行移动,便于车辆数据收发器的安装和拆卸。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弹簧和橡胶板,所述减震弹簧设有四个,四个减震弹簧分别设在本体上下表面的前后两侧,且四个减震弹簧外侧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壳内底部和顶部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板设有两个,两个橡胶板分别设在本体的左右侧面,且两个橡胶板分别与安装壳内的左右侧面接触,通过减震弹簧可橡胶板可减少车辆移动时底板传递到本体上,避免震动而导致本体的损坏。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孔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四个,四个固定板分别设在底板左右侧面的前后两侧,且四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可方便的将底板固定在车辆的安装部位。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在支撑块左侧面的后侧,所述限位杆的后端与安装板前侧面的左侧固定连接,且限位杆的前端穿过连接板后侧面中部的孔,通过限位杆和连接板的配合,可在支撑块移动时对支撑块进行限位,防止支撑块发生偏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固定单元可方便的将安装壳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单元可方便的推动固定销移动对安装壳进行固定和释放,便于维修人员拆卸车辆数据收发器,减少安装可拆卸的时间,提高车辆数据收发器检修的效率。2、通过拉杆和拉环可方便的拉动支撑块的进行移动,便于车辆数据收发器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减震弹簧可橡胶板可减少车辆移动时底板传递到本体上,避免震动而导致本体的损坏。3、通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可方便的将底板固定在车辆的安装部位,通过限位杆和连接板的配合,可在支撑块移动时对支撑块进行限位,防止支撑块发生偏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安装壳、3滑块、4限位板、5底板、6安装板、7固定单元、71固定销、72固定弹簧、73移动板、74固定球、8支撑单元、81返回弹簧、82返回槽、83支撑板、84支撑块、9限位孔、10拉杆、11拉环、12减震弹簧、13橡胶板、14固定孔、15固定板、16限位杆、1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包括本体1、安装壳2、底板5、固定单元7和支撑单元8;本体1:位于安装壳2的内部,安装壳2左右侧面的下侧均设有滑块3,且右侧的滑块3右侧面内的前侧设有限位孔9;底板5: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两个限位板4,且两个限位板4为L型,两个限位板4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3滑动连接,底板5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安装板6;固定单元7:包括固定销71、固定弹簧72、移动板73和固定球74,固定销71的右端与移动板73右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且固定销71的左端穿过右侧的限位板4右侧面的前侧的孔,且固定销71与限位孔9对应,固定弹簧72的右端与移动板73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固定弹簧72的左端与右侧的限位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固定球74为半个球体,且固定球74设在移动板73右侧面的中部;支撑单元8:包括返回弹簧81、返回槽82、支撑板83和支撑块84,支撑板83为L型,且支撑板83设在底板5上表面的右侧,返回弹簧81的后端与安装板6前侧面的右侧固定连接,返回弹簧81的前端与支撑块84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支撑块84的右侧面与支撑板83下端的左侧面滑动连接,支撑块84左侧面的中部设有返回槽82,且返回槽82与固定球74对应,通过固定单元7可方便的将安装壳2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单元8可方便的推动固定销71移动对安装壳2进行固定和释放,便于维修人员拆卸车辆数据收发器,减少安装可拆卸的时间,提高车辆数据收发器检修的效率。其中:还包括拉杆10和拉环11,拉杆10的后端与支撑块84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拉杆10的前端与拉环11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拉杆10和拉环11可方便的拉动支撑块84的进行移动,便于车辆数据收发器的安装和拆卸。其中:还包括减震弹簧12和橡胶板13,减震弹簧12设有四个,四个减震弹簧12分别设在本体1上下表面的前后两侧,且四个减震弹簧12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安装壳(2)、底板(5)、固定单元(7)和支撑单元(8);/n本体(1):位于安装壳(2)的内部,所述安装壳(2)左右侧面的下侧均设有滑块(3),且右侧的滑块(3)右侧面内的前侧设有限位孔(9);/n底板(5):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两个限位板(4),且两个限位板(4)为L型,两个限位板(4)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5)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安装板(6);/n固定单元(7):包括固定销(71)、固定弹簧(72)、移动板(73)和固定球(74),所述固定销(71)的右端与移动板(73)右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且固定销(71)的左端穿过右侧的限位板(4)右侧面的前侧的孔,且固定销(71)与限位孔(9)对应,所述固定弹簧(72)的右端与移动板(73)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固定弹簧(72)的左端与右侧的限位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球(74)为半个球体,且固定球(74)设在移动板(73)右侧面的中部;/n支撑单元(8):包括返回弹簧(81)、返回槽(82)、支撑板(83)和支撑块(84),所述支撑板(83)为L型,且支撑板(83)设在底板(5)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返回弹簧(81)的后端与安装板(6)前侧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返回弹簧(81)的前端与支撑块(84)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84)的右侧面与支撑板(83)下端的左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84)左侧面的中部设有返回槽(82),且返回槽(82)与固定球(74)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辆数据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安装壳(2)、底板(5)、固定单元(7)和支撑单元(8);
本体(1):位于安装壳(2)的内部,所述安装壳(2)左右侧面的下侧均设有滑块(3),且右侧的滑块(3)右侧面内的前侧设有限位孔(9);
底板(5):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两个限位板(4),且两个限位板(4)为L型,两个限位板(4)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5)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安装板(6);
固定单元(7):包括固定销(71)、固定弹簧(72)、移动板(73)和固定球(74),所述固定销(71)的右端与移动板(73)右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且固定销(71)的左端穿过右侧的限位板(4)右侧面的前侧的孔,且固定销(71)与限位孔(9)对应,所述固定弹簧(72)的右端与移动板(73)左侧面的后侧固定连接,固定弹簧(72)的左端与右侧的限位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球(74)为半个球体,且固定球(74)设在移动板(73)右侧面的中部;
支撑单元(8):包括返回弹簧(81)、返回槽(82)、支撑板(83)和支撑块(84),所述支撑板(83)为L型,且支撑板(83)设在底板(5)上表面的右侧,所述返回弹簧(81)的后端与安装板(6)前侧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返回弹簧(81)的前端与支撑块(84)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84)的右侧面与支撑板(83)下端的左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84)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同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