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021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该引水降噪结构包括腔体、降噪板和降噪管,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第一降噪腔连通腔体的水击波进口,第二降噪腔连通腔体的水击波出口,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之间通过降噪板分隔,降噪管穿设于第一降噪腔内,并且降噪管连接于降噪板和水击波进口之间。该引水降噪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驱动机构水压缸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水击振动和噪声,从而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运行可靠性;该引水降噪组件能与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的弹簧箱的结构相匹配,以满足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引水降噪结构、引水降噪组件及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是反应堆最关键的安全设备,担负着反应堆的起动、功率调节及停堆等重要功能。控制棒驱动机构按照控制棒的安装位置可以分为外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中,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是一种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其驱动机构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高温、高压和辐照环境中,采用提升、传递、夹持三个水压缸次序驱动传递、夹持两套销爪机构运动,实现控制棒的步升、步降和落棒功能。基于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先进一体化小型水堆内置式控制棒驱动线的结构特点及试验装拆、运行的经验,现有的驱动机构水压缸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与水流方向相反的水击波,故而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击振动和噪声,这些水击振动和噪声会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运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引水降噪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降噪板和降噪管,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连通所述腔体的水击波进口,所述第二降噪腔连通所述腔体的水击波出口,所述第一降噪腔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之间通过所述降噪板分隔,所述降噪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降噪腔内,并且所述降噪管连接于所述降噪板和所述水击波进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降噪板和降噪管,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连通所述腔体的水击波进口,所述第二降噪腔连通所述腔体的水击波出口,所述第一降噪腔和所述第二降噪腔之间通过所述降噪板分隔,所述降噪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降噪腔内,并且所述降噪管连接于所述降噪板和所述水击波进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板和所述降噪管上分别贯穿有若干个降噪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降噪孔分别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降噪板和/或所述降噪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台阶,所述降噪板的外缘固接于所述安装台阶上,以将所述腔体内分隔为所述第一降噪腔和所述第二降噪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水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击波进口位于所述腔体的远离所述安装台阶的一端,所述降噪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降噪板的背向所述第二降噪腔的端面上,并且与所述降噪板垂直设置,所述降噪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水击波进口向外伸出,所述水击波进口位于所述第一降噪腔的远离所述降噪板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涵亮秦本科熊威赵陈儒王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