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许多泵站中,特别是引黄泵站,在运行设计中受到引水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需要闸门控制引水,从而形成闸下射流,且射流会直冲前池、进水池和泵室,导致流态恶化,带来汽蚀、泥沙淤积、机组和泵房强烈振动、泵站效率降低和运行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且随着闸前水位的升高,前池和进水池的运行特性也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泵站运行工况不稳,振动更加强烈,最终迫使机组停止运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机组的寿命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泵站维修维护的工作量。目前国内外针对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的水力消能措施整流措施主要连续底坎、立柱、导流墩、导流墙、导水锥和压水板等,针对不同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的流动特点,采取不同的整流措施,实际应用已经证明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前池、进水池流态。在采用连续底坎和立柱整流措施时,如果泵站引水中含有泥沙,底坎和立柱后存在绕流漩涡,容易引起泥沙淤积,而导流墩、导流墙主要用于具有明显主流方向特点的前池和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引水渠、前池、进水池、离散式底坎、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窗式整流梁和消涡板;所述引水渠、前池和进水池依次设置在闸门的后面;所述离散式底坎设置在闸门后面的引水渠的前部,沿引水渠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布置在引水渠的中部,且位于离散式底坎的后面,沿引水渠中心线与离散式底坎呈交错式对称分布;所述窗式整流梁布置在前池的前部;所述消涡板布置在前池的后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引水渠、前池、进水池、离散式底坎、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窗式整流梁和消涡板;所述引水渠、前池和进水池依次设置在闸门的后面;所述离散式底坎设置在闸门后面的引水渠的前部,沿引水渠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布置在引水渠的中部,且位于离散式底坎的后面,沿引水渠中心线与离散式底坎呈交错式对称分布;所述窗式整流梁布置在前池的前部;所述消涡板布置在前池的后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式底坎的数量为4个,所述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的数量为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式底坎的高度为引水渠水深的十分之一,位于引水渠的底部;所述离散式底坎的形状为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纵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交互式水力整流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的高度为引水渠水深的三分之一,位于引水渠的底部;所述离散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的迎水面为与水流反向的圆弧曲面,背水面为半圆柱体,横截面为矩形和半圆形,纵截面为由圆弧曲线构成的异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传昌,刘伟,李君,高志锴,孙龙月,李晓超,高余鑫,董旭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